4月24日,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聯合發布《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下稱《通知》)。其中,行業翹首企盼已久的有關氫能與燃料電池補貼政策終于落地。 根據《通知》:“將當前對燃料電池汽車的購置補貼,調整為選擇有基礎、有積極性、有特色的城市或區域,重點圍繞關鍵零部件的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應用開展示范,中央財政將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對示范城市給予獎勵(有關通知另行發布)。爭取通過4年左右時間,建立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形成布局合理、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推廣“三有”區域 ?開啟燃料電池版“十城千輛” 《通知》提出,要選擇有基礎、有積極性、有特色的城市或區域開展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示范。這意味著屬于燃料電池的“十城千輛”產業化示范項目將有望落地到這些“三有”區域及城市?!坝谢A”指有較為完善的產業鏈基礎,擁有可以輸送人才、實現科技成果孵化的科研基礎,以及發展燃料電池的氫能資源基礎等;“有積極性”指示范城市從政策、資本到企業等各方面均有發展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的積極性;“有特色”要求示范城市在模式創新、產業鏈供給創新,甚至是體制創新等方面均有核心競爭優勢,不應同質化發展。 目前,我國氫能產業發展已形成東北、西北、西南、華東、華北、華中、華南七大產業集群,這些范圍內具備“三有”資質的區域與城市如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將有望搶占先發優勢,成為第一批領跑者。 著眼關鍵零部件 掌握自主核心技術成贏家 《通知》提出,重點圍繞關鍵零部件的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應用開展示范,這指出國家將以氫能與燃料電池關鍵零部件作為產業發展重點。 關鍵零部件的技術攻關。掌握核心技術,在起步階段完成“自主化”、“國產化”,擺脫技術進口依賴,才能掌握市場話語權并創造降本空間,從根本上杜絕在競爭中失去主導優勢,避免將高額利潤讓給國外高新技術企業。燃料電池技術壁壘高,未來的市場競爭實際上是產業鏈布局和歷史技術積累上的競爭,產業鏈布局廣、掌握自主核心技術的系統集成商才能在接下來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產業化應用開展示范。產業化應用開展示范,需要建設完善的氫能產業鏈。從上游的氫氣的制、儲、運、加,中游的關鍵零部件到下游的整車企業車輛生產,最終到車輛的推廣運營,均要求有一定的基礎。我國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遵循“自下而上”的發展路徑,下游整車、中游關鍵零部件均已經獲得一定發展,各地車輛運營規模也在日新月異的擴大,基礎設施建設也逐步提速,因此“以獎代補”可以更多地獎勵核心零部件、基礎設施和運營等環節,進而加速推動產業發展。 此外,《通知》明確提出爭取通過4年時間建立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綜上所知,掌握核心技術,建立完整的自主化產業鏈條,選擇優質區域發展,中國的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將迎來黃金發展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