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摩托車品牌叫雅馬哈,有個電子琴品牌也叫雅馬哈,問題來了,兩個雅馬是什么關系? 答案是:同一家。 這其實是商業戰場中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跨界經營,有個更戲謔的說法叫做“不務正業”。尤其是當企業規模達到一定量級時,企業就會開始思考:除了本職工作,我還能干點啥。 像雅馬哈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隔壁韓國就有三星這樣跨界經營的巨頭企業,再貼近生活一些,有多少人去宜家其實是為了吃一口他家肉丸子的? 互聯網行業同樣適用這套理論,且因為互聯網行業的運營模式相對更輕巧,所以在跨界上能玩的、能做的反而還更多。縱觀國內的幾大巨頭如BAT都是如此,阿里早已不是單純的電商賣貨公司,騰訊也不是只做聊天軟件,百度更不可能只有搜索功能。比如像百度,僅App這一個產品所提供的功能就已遠遠超出搜索的范疇,不斷拓展的服務邊界正在讓它成為一個可以滿足用戶各類需求的綜合服務類超級App。 從連接信息到商品與服務 最能體現百度App“跨界感”的是百度的智能小程序。 長久以來,百度核心在做的事情都是連接人與信息,無論是搜索對應的人找信息,還是信息流對應的信息找人,在連接人與信息方面,已無人能出百度其右。 但人們上百度不僅僅是為了獲取信息,人們使用搜索一定是想要做什么或達到一些目的。對于百度而言,提供信息只是基礎,是第一步,當百度通過搜索知道用戶后幾步想要什么的時候,它就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了。 于是,百度在2018年推出智能小程序,并在短期內獲得了大量開發者入駐。小程序給百度帶來的是連接信息之外的增量,即連接商品與服務,因此,小程序也被定義為“新連接”。 連接商品很好理解,要知道,以搜索起家的百度幾乎沒有任何電商基因,而且百度的搜索和信息流里蘊含有大量商品需求,只是一直未有機會滲透到交易層面。但小程序的出現卻賦予了百度新的角色,比如百度戰略投資有贊,接入了超過442萬的商戶資源,原本缺乏電商基因的百度也擁有了電商交易屬性,并能提供電商服務。 小程序對于百度服務能力的提升更是不必說。目前,百度智能小程序所能提供的服務已經覆蓋270多個細分行業,用戶無論是想學做飯、寄快遞還是裝修房子,都有細分的小程序作為承接,而在接入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小程序后,百度更是能提供政務領域的大量服務,如刷臉查公積金等。 以信息知識為起點,開辟直播新賽道 不只是功能屬性上的變化,在傳播形式上,百度同樣在嘗試跨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近期發力的直播。 直播自誕生起就是一塊香餑餑,但直到今天,人們在評價直播時都繞不過秀場和游戲這兩個話題,無論是依舊堅挺的虎牙和斗魚,或是已經死去的熊貓,秀場和游戲都可謂是它們的內核。也正因為如此,很多人一直在質疑直播的價值。 但直播本身并沒有錯,關鍵還是我們怎么去使用它。近幾年,直播帶貨開始大火,快手、抖音、淘寶等相繼入局,相比秀場和游戲的純娛樂屬性,電商帶貨的交易屬性似乎更有價值一些,但不得不承認,用帶貨去定義直播仍然太過狹隘了些,直播帶貨在本質上服務的還是商業和企業,并不具備更普惠的價值。 直播仍需拓展賽道,繼續開發其深層次的可能。 相比于上述平臺,百度對待直播的態度或許更值得探討和深思。實際上,百度并不是直播的新玩家,早在2017年百度就組建起直播團隊,摸索自身與直播的結合方式。 而這場疫情則讓百度更加明確了發力方向,作為信息和知識的代名詞,百度的直播更聚焦于這兩個領域。在此之前,信息和知識只是直播行業的邊緣角色,但百度的強勢入局直接把信息和知識升級為一條新的直播賽道,這對于直播行業本身也是一種正向激勵。 回望過去一段時間百度直播的動作,確實都具備很強的信息知識屬性。比如疫情期間推出的“戰疫直播間”是典型的信息直播,專注于傳遞疫情信息,解答用戶疑問;再比如清明節期間推出的故宮直播,就更傾向知識領域,很多直播過程中出現的建筑名詞或典故,搜索熱度馬上就開始上漲。通過百度指數可以看到,4月5日故宮直播當天,“故宮”的搜索指數暴漲近10倍,“慈寧宮”的搜索也環比上漲了169%。 所以,所謂的跨界并不是一拍腦袋就做出的決定,而是在核心能力之上的延伸。百度懂搜索,所以也就懂隱藏在搜索之中的商品和服務需求;百度懂信息和知識,所以也就懂怎樣才能更高效地把信息和知識傳遞給用戶。無論是不斷豐富功能,還是摸索新的形式,百度App的目的一直很明確,就是以信息和知識為核心,更好地服務用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