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為P40系列全球線上發布會正式發布EMUI 10.1,分布式技術升級所帶來的屏幕共享、分布式圖庫、一鍵熱點等新特性為花粉們帶來無限驚喜。同時,EMUI 10.1在用戶交互體驗方面的創新進步同樣可圈可點,微立體AOD ,“阻尼感動效”等都已成為話題的焦點,而其背后的設計天團——華為EMUI動效設計與研究團隊也因此受到了媒體的廣泛關注 。 “阻尼感動效”可謂是EMUI 10.1在交互設計方面的一大亮點,它指的是用戶在通過滑動來瀏覽網頁等內容的場景中,頁面在手離開屏幕后呈現出的緩慢停下的特效。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交互特效,但背后卻蘊含著深層的物理學原理以及華為EMUI動效設計與研究團隊的智慧。 物理學實驗發現,運動的物體最后之所以會停止,是因為有摩檫阻力的存在,但在阻力的作用下,運動中的物體不會立即停止,而是呈現一個緩慢停下的過程。就像風吹動地上的落葉,落葉不會在風吹過后突然靜止,泥沙在河水的沖刷下會慢慢的淤積一樣,這才符合自然界的規律。 而將這些原理應用在EMUI 10.1交互設計上推出的“阻尼感動效”,就有了其更豐富的內涵:它不僅兼顧到用戶瀏覽時頁面滑動速度、瀏覽效率以及人的接受習慣,同時還結合了不同人群的感受數據,是一種綜合各種因素后最優的滑動模型。 這一動效背后的美學及實用邏輯,則是在設計上越接近自然,越符合心理預期,越能給用戶帶來最舒適自在的體驗。秉持這一理念的華為EMUI動效設計與研究團隊,不僅開創性的將物理學原理引入交互體驗設計,更是在該方面孜孜追求持續創新,從EMUI10開始就引入的“點擊動效”和“返回動效”,就是很好的體現。 EMUI10引入的“點擊動效”,使用戶在點擊圖標、卡片的時候,出現了加入彈力的反彈效果,從而讓點擊動作的反饋更自然,其同樣結合了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原理。 研究發現,兩個物體之間總是存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形象來說,我們在按壓或拉伸彈簧時,彈簧也總存在一個反彈及回縮的反作用力。其實當我們在按壓任何物體時,它都有一個向下收縮并蓄勢反彈的過程,這在自然界普遍存在。所以當我們點擊圖標時,加入反彈效果更接近真實的自然。 蘋果熟了會掉落在地上,小溪河水總會往低處流,這些自然現象的背后,是在我們生活中處處體現的地心引力。因此,當我們向前拋出一個物體時,物體除了有一個向前飛行的動力外,始終也還有一個向下的力持續作用在物體本身,這樣物體運動過程會呈現拋物線的軌跡,這樣的軌跡也更符合自然規律。 基于此,EMUI10引入了“返回動效”:當用戶通過滑動關掉一個頁面時,頁面消失的軌跡不再是直線,而呈現出拋物線的軌跡。 “阻尼感動效”、“點擊動效”和“返回物效”都屬于“功夫體現在細微處”,細心的用戶可以感受到這些簡單特效的魅力。而當我們了解了其背后深層的邏輯就會發現,這絕非一個特效那么簡單,其中包含太多華為EMUI設計與研究團隊為了給用戶帶去極致體驗所付出的努力與探索,也包含著太多EMUI在提升用戶體驗方面從不止步的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