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 幾乎讓所有人措手不及 但是,疫情防控前線 神華鐵警始終堅守 這是沒有硝煙的戰場 這是充滿危險的方向 他們不辭辛苦,逆流而上 這是充滿希望的地方 這是飽含深情的目光 他們甘于奉獻,大愛無疆 在這場戰“疫”中,涌現出了一個又一個的優秀青年民警,讓我們一起來領略他們的風采。 青警戰“疫”線 “等疫情結束,我們就換稱呼” 面對疫情,他推遲了與未婚妻于靜領結婚證的日子,毅然堅守在疫情防控的一線陣地,和同事們一起全力守護著國家能源大動脈安全。他就是神華公安處肅寧站編組場派出所團支部書記王旭。倆人原本約定在今年的2月份擇日領結婚證,但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休假在家的他來不及向未婚妻“報備”,便回到崗位投入戰斗。 ?作為團支部書記,疫情來襲的第一件事就是組織團支部的青年民警們一起成立了“青年突擊隊”,負責收集轄區疫情防控動態,負責進出車站的人員測溫、登記,負責宣傳防疫知識…… 看到身邊的黨員同事在請戰書上摁上鮮紅的手印時,作為入黨積極分子他主動寫下戰時入黨申請書,表達自己在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要貢獻全部力量的信心與決心。 這些年輕的突擊隊員們放棄了與家人的團聚,帶著自己的青春理想投入到了戰“疫”第一線,默默奉獻著青春力量。王旭也是看在眼里感動在心里,作為所里宣傳員,為了記錄年輕的他們面對疫情的無畏與擔當,也為了讓更多人感受到這份青春的熱血,王旭用鏡頭定格戰“疫”中的點點滴滴,用文字記錄戰友們的奉獻無聲,在群眾的擁護理解和嘖嘖稱贊中,戰友們受到極大的鼓舞,各個戰斗力“爆表”。 參加工作五年來,告別齊魯來到燕趙大地的王旭早已視他鄉為故鄉。未婚妻于靜是他的高中同學,現在是高中母校的一名優秀的英語老師。兩地分隔相距三百多公里,平日里他們多是通過視頻互訴情長,每月只有等王旭休假回家才能真正的見一次面。 ?疫情期間,未婚妻眼中的“無證教師”王旭每天來來往往的職工群眾講解防疫知識,而作為高中老師的于靜則整天忙著為學生網上授課。王旭面對的“學生”結構特別復雜,理解能力和接收程度也天差地別,他一遍遍地連比劃帶說,居然慢慢摸索出自己的“教學心得”。而于靜教同學們學唱英文歌曲《Fight the virus》(《打敗病毒》),既完成了教學知識,又通過這種特殊的方式,給戰斗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和公安民警加油助力。晚上休息時間的視頻通話成了彼此思念的通聯,他們分享“教學心得”和工作中的趣事,還共同約定了疫情退去以后的相會、領證、換稱呼。 2月6日20時35分,派出所值班室接到行車室電話,稱某次副司機突感身體乏力、低熱還伴有咳嗽癥狀,王旭立即做好防護趕赴現場,第一時間對現場采取了防護隔離,將該司機安置到一個適合醫學檢查的單間,在等待醫護人員到來前,王旭強壓著內心的緊張,一邊詢問其最近一段時間的活動軌跡,一邊同司機嘮起家常,不斷安撫司機的焦慮情緒,后經醫生診斷該司機只是普通感冒,虛驚一場。 當王旭匯報完情況,解除隔離回到所里時已經是晚上的12點半,而未婚妻仍在焦急地等待著他的視頻,王旭只是輕描淡寫地講了一下今天有個任務,沒有跟未婚妻提及當時自己內心的緊張,相反特別自豪地“炫耀”了自己的工作:“我們守著的可是國家能源的大動脈,那趟車運送的可是為了馳援‘雷神山’醫院建設的材料呢!你看我天天霸屏你的微信運動,因為現在要保障復工復產,我得看好我轄區的線路呢!你看看今天是不是又過三萬步。” 青警戰“疫”線 有同事問王旭疫情結束后第一時間想做的事情是什么,王旭說:“當然是回家帶著我心愛的姑娘去領結婚證啊!”疫情之下的愛情故事,好像寒冬中的一點火花,哪怕一瞬,哪怕一秒,都讓人為之動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