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月23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專題報道忽米網開始,界面、鳳凰、財經網在內的多家全國媒體以及華龍網、重慶電視臺、重慶日報等多家地方媒體紛紛聚焦忽米網,報道其免費為企業提供供應鏈管理、融資、疫情防控等多項服務。 在這次疫情期間,忽米網向全重慶市制造業企業開放了全球300多萬條供應鏈資源。以汽車行業為例,重慶的汽車制造企業可以通過忽米網的平臺與全球40萬家包括原材料、軟件、設備等供應商直接對接,極大解決了疫情期間企業復產復工遇到的供應鏈難題。 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5G······隨著新技術不斷涌現,工業也隨之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忽米網2017年在重慶誕生,短短兩年時間,匯集了全球近20萬家注冊用戶,平臺訂單金額超過11億元。 線上業務不斷增長的同時,忽米網也在積極布局線下應用場景,從2019年開始,忽米網將業務從重慶總部擴展到全國,目前“南北格局”基本成型, 初步實現了以重慶為中心,布局北京、天津、北海、德州,輻射京津冀、北部灣、魯西北地區的全國布局。工業互聯網園區、創新中心、研究院及賦能中心多種業態并立,以創新模式深入產業助力轉型升級。 今年,忽米網將延續自身優勢,輸出“交易服務平臺+云平臺+產業園區”的模式,落地全國20座城市,進行產業布局,為更多中小企業的轉型升級賦能。 深耕制造業,忽米網在重慶起飛 從機械化、電氣化,再到智能化、信息化,不僅是科技的進步,也是生產力的飛躍。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興起,催生了工業物聯網的誕生,為企業智能化轉型提供有力的支撐。 2017年,宗申產業集團內部開始籌備工業互聯網平臺——忽米網。針對傳統制造業信息孤島、資源缺乏等行業痛點現象,忽米網搭建起“三位一體”的戰略生態體系:以工業互聯網資源協同及交易服務平臺為商業層、以標識解析、智能制造和工業APP等為核心技術層、以工業互聯網產業園、產業智能化賦能中心、標識解析應用創新中心為場景層,打造工業互聯網創新生態圈。 “我們從制造業起家,因此更了解制造業的企業在想什么,以及真正的痛點是什么。”忽米網CEO鞏書凱表示,在這一平臺上,企業可以找到產業鏈各個環節所需,進一步打破信息孤島,并且實現設備、人才等共享。并且在技術上,忽米網還與SAP、華為云、浪潮云等進行戰略合作,形成強強聯合,為更多細分行業的企業賦能。 目前,忽米網為21個行業打造了智能化解決方案,場景覆蓋工廠車間、物流倉儲、城市交通、產業園區、車聯網、城市建設、節能管控等,為其走向全國奠定了基礎。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工業互聯網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6000億元,達到6080億元。根據國家規劃目標以及目前中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態勢,未來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將會進一步增大,行業市場規模增速逐漸提高,不斷涌現先進工業互聯網平臺。 為了搶占這一“風口”,忽米網依托宗申集團全球產業資源和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開放自身供應鏈服務商資源上平臺輸出能力獲得商機和資源賦能。 2019年第二屆工業互聯網高峰論壇上,忽米網與宗申集團,中國信通院達成合作,共同建設動摩行業標識解析二級節點項目,這是全國首個針對動摩行業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項目,將圍繞小型動力加摩托車行業,通過云技術平臺,為企業、用戶提供靈活的標識編碼注冊和標識解析服務,促進供應鏈上下游及用戶間的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易,并與國家頂尖節點和企業節點對接。 作為工信部發布的首批、重慶市唯一的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試點示范項目,忽米網在2019年第二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受到了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和各級領導的關注。 立足北海輻射廣西,促進廣西制造業轉型升級 2019年6月,忽米網正式與廣西省北海市高新區簽訂了合作協議,共同建設和運營北海市新工業服務平臺暨忽米網北部灣廣西區面向東盟總部中心;2019年11月,忽米網北部灣廣西區面向東盟總部中心正式開園,同時,2019中國“智能制造萬里行”(北海)產業發展峰會在北海召開,這是忽米網在北海實施“一體兩翼”戰略的一部分。 作為連接西南、輻射華南區域的重要布局,忽米網計劃在廣西北海打造以互聯網+制造引領的工業互聯網交易服務平臺、工業互聯網技術云平臺、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園區,形成三位一體的戰略生態體系,立足北海,輻射廣西全省以及東盟等國。 北海市位于廣西省南端、北部灣東北岸,擁有背靠大西南,面向東盟的區位優勢。作為傳統制造業重鎮,北海盡管擁有較強的產業基礎,但仍存在本地供應鏈體系不完整、企業發展資源缺乏、企業產業智能化程度基礎較差等問題,亟待智能化轉型助力當地產業發展。 2018年底,北海市編制了“產業樹全景圖”,7大產業細分為21個子產業和368個主、次級產業鏈環節培植“工業樹”、打造“產業林”,實現工業高質量發展。此外,還敲定了“3+4”產業布局,即電子信息、石油化工、臨港新材料三大主導產業和海洋產業、林紙與木材加工、食品加工和高端服務業等四大重點產業,從多方面發力產業轉型。 在鞏書凱看來,北海是中國制造業的縮影。一方面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一方面卻受到信息孤島、不平衡的工業化水平等瓶頸困擾。而要破解這些難題,首先要從提升本地企業對于工業智能化的認知程度入手,并逐步打造北海工業互聯網氛圍,為本地工業聚攏智能化人才。 經過兩年的實踐探索中,忽米網逐步構建了完善的工業互聯網人才共享體系,目前擁有7000余名工業頂尖專家加入忽米網人才共享智庫,針對工業垂直領域面臨的不同痛點打造了50余套工業互聯網專題培訓課程,先后舉辦了30余場工業智能化專業論壇和行業級大賽,搭建起人才培育、企業問診、思想交流、成果孵化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落戶北海之后,忽米網根據城市產業發展情況制定和實施“一體兩翼”戰略,助力北海實現工業互聯網“彎道超車。“一體”,就是“智能制造萬里行”系列活動,2019年12月,由忽米網發起的北海“智能制造行萬里”峰會在北海舉行;“兩翼”,即北海“藍色工業杯”工業大賽活動和“工業互聯網研修班”培訓活動。 通過啟動實施“一體兩翼”戰略,忽米網在北海快速搭建起能滿足產業發展需求的人才梯隊、項目梯隊和資源生態,推動北海“向海經濟”智能化轉型發展。 鞏書凱介紹:“我們將在未來三年分三個階段持續打造北海工業互聯網氛圍,為行業發展培育供給新鮮“血液”,并以“一體兩翼”為抓手,加速推動忽米網在北海的工業互聯網生態布局落地。”他表示,2020年,忽米網還將在全國各個工業城市啟動實施“一體兩翼”戰略,預計舉辦24場峰會,快速搭建起能滿足產業發展需求的人才梯隊、項目梯隊和資源生態,推動各地產業加快智能化轉型。 聯合德州,打造山東省魯西北總部基地 2019年10月31日,忽米網正式與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簽訂合作協議,宗申忽米網山東省(魯西北)總部基地及德州市新工業服務平臺項目落戶德州,雙方也將合作建設魯西北忽米工業智能制造硅谷項目,共同設立“魯西北新工業產業基金”,支持德州工業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化改造及智能制造產業發展。 根據協議,新工業服務平臺“忽米網”魯西北總部在德州經開區落地,共同建設運營魯西北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技術云平臺、以及工業互聯網基地三位一體產融網綜合賦能體系,推動創新工業設計產業綜合體落地,打造魯西北新工業信用評估體系、高水平創新資源、制造資源、服務資源、金融資源集群示范平臺、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示范區以及工業4.0實踐示范窗口,成為德州市經濟發展和新舊動能轉化的戰略抓手平臺。 德州位于山東省西北部,是山東省的西北大門,處于環渤海經濟圈、京津冀經濟圈、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以及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交匯區域。德州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39家,產值達3031.42億元,截至2018年,德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80.30億元,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1612.79億元,同比增長6.7%。 鞏書凱介紹,宗申忽米網將在德州建設魯西北工業互聯網交易服務平臺,打造魯西北工業互聯網技術云平臺,實現線上集群上千家工業企業、服務企業、中小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打造企業上云示范平臺,基于德州制造業目前發展階段的痛點,還將建設魯西北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基地,幫助魯西北地區打造工業互聯網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