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漢市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被證實為一種新冠肺炎。隨著疫情的迅速蔓延、很快便擴散到了全國各地,舉國上下,軍民聯動,馳援疫區,刻不容緩,一場疫情防控的戰役在全國打響。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為防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繼續傳播和擴散,中華醫學會傳染病影像專家組聯合全國醫學影像技術專家團隊以及知名感染防控專家,經過3天3夜連續奮戰,制定了《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肺炎放射檢查方案與感染防控》專家共識第一版。目的在于規范放射檢查技術,有利于信息資源共享,避免院內交叉感染,提高影像學檢查質量,指導放射科防控工作,追求放射技師“零感染”的目標。 就專家共識第一版關于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肺炎放射檢查中有關數字X線攝影(DR)檢查規范要求中,明確要求配置一臺專用DR作為專用機,在有條件使用智能擺位的情況下,醫師隔室遙控操作。可以看出如果進行X線攝影,對于沒有條件上CT的基層醫療機構,選配一款動態DR,能更好的保護醫護人員的安全,減少院內感染風險。 相比大多數常規機型DR,一款動態DR對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檢查有哪些好處呢?我們來詳細分析。 小編了解到目前動態DR已經可以實現如下功能:一、可隔室操控機器所有的運動,包括球管、探測器、床面等,因此醫生可大幅減少和病人的接觸;二、具備智能擺位和智能束光器功能,因此可大幅減少醫生進出屏蔽室的頻率,降低感染風險;三、配備360°電動旋轉腳踏板,可隔室遙控病人轉換體位,因此可減少醫生和患者的直接接觸;四、通過透視定位精準微調拍片位置,減少醫生因擺位和患者的直接接觸; 同時,在操作安全之外,動態DR大幅面拍攝,一個幅面即可顯示整個胸廓,能夠在可視化條件下對目標區實施定位,深呼吸時實時觀察病灶活動及形態變化。并且根據診斷需要可隨意轉動患者體位,進行多方位不同角度的觀察,能有效幫助醫生在疫情中診斷疑似病例。 另外,此次《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肺炎放射檢查方案與感染防控》中提到:成人的放射檢查方案須達到1.8米規范攝影。顯然高千伏攝影、源相距滿足1.8米的運動行程對于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的診斷也是重要技術細節。 因此,醫療機構配備一款能實現高千伏攝影,同時SID能達到1.8米的動態DR設備尤為重要,避免因為SID移動距離不夠,延誤新型肺炎患者的檢查。 近期,據武漢兒童醫院報道:兩例新生兒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其中,最小的感染寶寶出生僅30小時,因其母親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患者,此類事例讓人痛心。在此版《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肺炎放射檢查方案與感染防控》中,對0-3歲或3歲以上不合作者,也做出了明確的檢查規范要求:應采用短時間曝光的攝影技術,且不使用濾線柵。目前市面上,島津公司最早實現了動態DR支持手動移除濾線柵,并支持低劑量連續點片,能有效抓拍患者吸氣末影像,避免影像不合格的重拍問題。同樣具備此項技術的還包括西門子以及安健科技等。 最后,小編從以上分析的放射檢查規范要求相對應的設備功能入手,整理了目前市場上達到該規范要求的廠家及其動態DR設備。 放射檢查設備一要能準確診斷患者疾病,二要保護好操作醫生,這兩大核心點將成為廣大廠家產品研發人員的信條。期待今后行業出現更多的踐行以上信念的優秀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