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三方平臺數據顯示,互聯網技術進步并沒有動搖保險中介的重要地位,相反,如微易經紀等專業保險中介機構正積極投入互聯網創新。保險公司與保險中介的關系是相生共存、共同服務客戶的。保險公司的核心業務是承擔風險,產銷分離是消費需求升級的必然趨勢。近日,保監會政策頻出,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提高保險產品競爭力、銷售渠道改革、市場主體準入機制的變革。保險師CEO王瑋華表示:其中的銷售渠道改革、市場主體準入機制的變革都利于中介市場機構的發展。 一方面保監會主導的銷售領域的渠道改革,對保險中介機構的發展提供了空前的機遇,中介的專業代理有望朝著規模化發展;另一方面,保監會對于市場主體準入機制的變革中逐步引導民營資本、外資民資投入保險公司、中介等,也呈現出開放的姿態。而保監會對于提高市場進入的門檻,也有利于小散亂差的中介退出市場。而包括已經開始討論的退出機制,也將使得擁有準入和退出機制會讓保險越來越市場化,同時也讓主體活躍起來,健康起來。 保險專業中介的專業首先要建立在對整個行業產品都有比較準確深刻的認知,其次要能維持客觀的立場,最后還要能為客戶創造合理的價值。當然,中介的專業還要體現在售前、售中、售后各個階段。 首先是在售前,專業中介要能提供咨詢服務。如果客戶在買保險前因不愿意支付咨詢服務費用而放棄專業人士提供的接受咨詢服務,他可能就得自己去保險公司網站上查相關產品的介紹,或者自己去保險公司詢問,但這樣所花費的精力、成本可能會更高,效果卻不一定比由專業人士介紹來得好。 不過這種專業的咨詢服務卻很難由保險公司的代理人提供,首先代表險企的咨詢服務都是不能保證客觀的,其次代理人跑幾次腿跟客戶見幾次,就以為自己提供了咨詢服務,但實際上客戶可能認為他只給了推銷服務,并非咨詢。 而在銷售的中間階段,專業中介要有能夠替客戶采購產品、并供客戶挑選的平臺,尊重客戶的選擇權。而保險中介作為產品超市,就能夠針對售前給客戶提供的咨詢,采購相應的保險產品供客戶挑選。 而在售后服務階段,專業保險中介機構要對各家保險公司的產品及理賠更為熟悉,并能夠在客戶理賠時提供較大便捷。 現在越來越多的客戶手中擁有不止一家保險公司的保單,往往各家公司理賠手續、資料、時間要求都不同,對一個非業內專業人士來講就容易埋下隱患。而一旦某個險企的代理人脫落,就會造成孤兒單,在理賠時就比較麻煩。 保險師:可以預計,在不遠的未來,“產銷分離”和“保險超市”模式或將成為中國保險業營銷改革的主要方向,而營銷員的體制改革,也必將順應這一發展趨勢。無論是“產銷分離”還是“保險超市”,兩者的核心都指向了保險業下一步的渠道改革;在這一過程中營銷員制度的調整,則有賴于渠道變革所帶來的保險中介機構大發展,尤其是專業中介機構的繁榮與市場化蛻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