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垃圾分類現狀調研 緊跟世界環境治理潮流,探索垃圾處理新型道路 (通訊員 張然、刁琴、徐子媛) 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垃圾分類后如何處理對于全世界人民來說已經是迫在眉睫的難關,既是是中國政府近年來努力解決的問題,也是中國人民擁有更高質量生活的必要路程。做好垃圾分類和后續處理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不應該僅僅是負擔和義務,更應該是我們的權力。 7月8日至10日,安徽財經大學統計與應用數學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金融學院的9名學生共同前往安徽省內的蚌埠、合肥、蕪湖等地,來到當地城市管理執法中心,了解到當地垃圾分類及處理的現狀。隊員們還在街頭、小區內、公園等隨機以發放問卷的形式了解居民們對于垃圾分類的了解程度,通過與他們的交談知曉他們對于垃圾分類的態度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顧慮,整理之后積極向相關部門反映,并向居民們宣講相關政策,助力垃圾分類處理。 上圖為成員們發放問卷并向居民宣傳垃圾分類 “政府人民都在努力可是還需要時間”,是實踐隊員們在實地調研中最大的體驗。隊員們到達各地城管中心時,我們了解到城管中心的工作人員們都的確在為了做好當地垃圾分類而盡心盡力的工作。他們不僅與相關企業合作,還制作相關視頻給市民宣傳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亂投放垃圾的危害。 “蚌埠現在每天產生的垃圾有1200噸左右,全都堆在一起的話,不到二十天就能堆出蚌埠最大的一座山。我們現在已經改進了傳統垃圾處理的方式,盡量減小對土地水源的污染,部分可利用垃圾用來焚燒發電,一噸垃圾最高可產生近600度電,我們還嚴格控制垃圾焚燒后的氣體排放,盡最大可能減少有毒有害氣體的排放。”負責蚌埠主要垃圾處理的李廠長這樣告訴我們。 上圖為蚌埠市環保局工作人員向我們介紹蚌埠市垃圾分類現狀 除了垃圾處理方式得到改進之外,蚌埠在取得城市立法權之后,城管局的相關領導目前還正在嚴謹的制定相關政策,相信不久之后就可以與我們見面。 除了政府和合作企業之外,市民們更是在垃圾分類上頗有造詣。隊員們在蕪湖市的垃圾分類試點萬科城小區參觀垃圾分類的設備時,正巧碰見了前來倒垃圾的趙奶奶。 “你看這個要用這個卡對著就能刷開,往這里投放垃圾有積分,積分還能換東西。可回收的、不可回收的、還有廚余垃圾都是要分開放的,像電池那些有害的在另外的。我小孫子那天回來跟我講,這垃圾怎么分啊,就看他們小孩子喜歡的那個小豬佩奇吃不吃就知道了。”趙奶奶一邊跟我們聊天一邊把帶來的垃圾分好類,臨走還告訴我們要好好干,給人民服務就是最大的快樂。 我們和趙奶奶聊了很多,她告訴我們垃圾分類要從娃娃抓起,學校要重視對孩子的這一塊教育。孩子知道了,不僅從小就有這個習慣,回家還會督促著大人一起做。 上圖為蕪湖居民進行垃圾分類投放 垃圾分類的實行也不都是順風順水的。我們在合肥肥東街頭給市民做垃圾分類的宣傳時,有居民給我們說出了他們的苦惱。經常居民倒完垃圾后,要是又產生了新的少量的廚余垃圾,就會陷入兩難的境地,不及時處理夏季高溫容易腐敗,若要是處理又要使用一個新的垃圾袋,不僅浪費時間和資源,使用的垃圾袋又成為新的垃圾。 上圖為隊員與肥東市民進行相關討論 對于相關企業來說,怎么說服居民使用新型只能垃圾分類也是一個很大的難題。負責蕪湖市垃圾分類試點萬科城的宣講員沈經理告訴我們。他們在最初進行只能垃圾箱推廣時遇到了很多問題。小區一千多戶居民挨家挨戶上門宣傳,許多居民會誤以為是傳銷或者其他原因拒絕開門,還有的居民覺得不如樓下原有的傳統垃圾桶方便不樂意改變。但在她們的努力工作下,小區里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居民都已經開始使用智能垃圾桶了,我們也相信這個數字會在將來不斷變大。 上圖為沈經理講解垃圾分類試點具體情況 在一路的調查過程中,隊員們了解了很多從網上查不到的知識,感受到垃圾分類處理問題的確是要全員動員才能更快更好地實現。實踐結束后,隊員們將會根據實踐經歷著手編寫實踐調研報告并分享給實踐過程中有幸認識的政府部門工作人員,期望能夠給他們實施垃圾分類工作一些心得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