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遼寧普降中雪。在風雪中,沈陽工務段撫順橋隧車間的巡山工冒雪巡山排除危石。沈吉線兩側山體多、斷層多,巖石風化嚴重,山上的危石隨時都有可能滾下來,對行車安全構成威脅。撫順橋隧車間,利用“天窗”修時段,對沈吉線78公里400米易發生山坡落石地段進行檢查清理作業‘’。(北京日報客戶端) 無論是普速列車還是高速鐵路動車,暢通無阻的背后,有一群鐵路工作者默默的堅守和奉獻。迎冷風、戰烈日的鐵路沿線工作已經是“常規操作”,更有一些“隱形”的鐵路工作者做著你幾乎沒有聽說過的事情。 鐵路巡山工就是此“隱形”工作者之一。 他們既會“飛巖走壁”,還能跋山涉水,掃除一切對鐵路存在的安全隱患。他們被稱作鐵路“拆彈部隊”。他們常年翻山越嶺,時刻與危險相伴,為了守護沿線鐵路的安全。 眾所周知,鐵路是最不受天氣和環境影響的交通出行工具,無論狂風暴雨,依然阻擋不了火車運行的方向和目的地。但火車并不是“鐵膽火車俠”,擁有超凡脫俗的能力,它能一路疾馳,背后就是因為有萬千的鐵路工作者“逆行”工作。 迎著同等惡劣的天氣,“逆行”戰斗在鐵路沿線上。 如同這些“拆彈部隊”所面臨的問題一樣,他們要排除鐵路周邊山上的危石,意味著就在懸崖峭壁上行走和工作,其難度系數可想而知。 一邊是陡峭的山壁,一邊是坡度達到75度的懸崖,雪花落在臉上和滲出的汗水混合在了一起,風一吹,汗濕的衣服更加難以御寒。 近幾年,有關工作者的“重大新聞”也不勝枚舉,反映鐵路工作者超高戰斗力和排除困難完成任務的例子不勝枚舉。 如2018年的9小時改造了龍巖火車站,被網友大贊鐵路“基建狂魔”; 如去年7月份寶成鐵路因持續降雨山體崩塌,連續奮戰16天,無一人傷亡的揪心新聞; 如在50年難遇的暴雨洪水中請戰“重車壓梁”的四位青年司機 …… 歷經多年改革,鐵路不曾改變的一直是人民鐵路為人民的服務宗旨。我們平常能接觸到的是微笑式服務的鐵路售票窗口和列車員,感受到的是越來越快的車速和越來越好的服務,體驗到的是中國高鐵、中國鐵路的飛速發展和進步。 這些服務、體驗、感受的背后,都離不開像“拆彈部隊”這樣的,我們大眾看不見的,默默無聞的,無私奉獻的鐵路“隱形工作者”。(杜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