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眾多媒體播出了一則“為了三毫米”的新聞報道:前不久,高鐵在經過京滬線黃河大橋時出現了輕微晃車。得到消息后,濟南局工務人員第一時間,就對大橋上的整組鋼軌進行一寸寸檢測,排查原因。凌晨12點到4點是高鐵停運檢修期,當時氣溫達到了零下13度,極寒天氣讓大伙的作業變得異常艱難。55歲的工務部的高級工程師呂關仁牽頭檢修。一連幾個晚上,他都盯在現場,對關鍵環節進行把控。為了更加確認自己問題查找的正確性,呂關仁更是又登上一趟高鐵進行乘車體驗。這些年,無數次的體驗,數萬公里的里程,他練就了在車輪和軌道摩擦聲中,準確判斷列車振幅輕微變化的能力。 經過討論,呂關仁他們最終確定了方案。當天夜里,他和大伙抬著沉重的儀器,爬過146級臺階,再次來到了黃河橋上。經過幾個小時的緊張工作,3毫米的誤差問題終于在凌晨4點得到了解決。正是有了呂關仁他們毫厘之間的守護,黃河大橋高鐵的平穩運行才得到了有力保障。 先秦時期韓非在《韓非子·喻老》中寫道:“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痹阼F路行業中亦是如此,鐵路行業事關千萬乘客的安全出行。而且“中國高鐵”更是一張“中國名片”。在普通人眼里,為了三毫米的誤差有些“大動干戈”,卻不知道,問題的出現正是在一次次對細節的疏忽上,這三毫米的誤差,不去處理,恐怕將在日后產生難以估量的后果,對風險的及時把控能夠有效的防止安全問題的發生,及時處理存在的安全風險,正是鐵路員工對高鐵安全行車的嚴謹作風和積極態度。正是如此,才使得中國高鐵能夠行過千萬里,不僅將旅客安全送達目的地,更讓高鐵旅途成為一種舒適的出行方式。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隨著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的爆紅,這段出行描述出行安全的小詩也迅速傳播開來,也正是因為對安全第一的觀念的認可,才使得小詩能夠深入人心。鐵路人冒著嚴寒,在夜深人靜時將可能存在的安全問題積極有效地進行處理,正是對“安全第一”踐行。 正是這樣的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讓中國高鐵收到眾多旅客的青睞,收到國際的認可。鐵路人造就了中國的一份驕傲。(閆曉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