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手機時,我們用指紋或人臉解鎖;在一些地方過海關時,我們用虹膜識別通關;在機場、高鐵等地的卡口處,我們“刷”臉進站;一些地方領用社保,只需打電話用聲紋即可完成身份認證…… 生物識別已經廣泛地應用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對人臉、虹膜、指紋識別也早已不再陌生。但這些特征都有兩個特點,一是無法完全克服活體識別的難題,二是特征外顯,因此這些生物識別技術都被稱為第一代生物識別技術。 那么,什么是第二代生物識別技術? 微盾創始人兼CEO張勇告訴億歐,第二代生物識別技術能夠天然克服活體檢測的難題,并且特征隱藏在人體內部,不會暴露在外,從這兩個角度來看,指靜脈識別是當之無愧的第二代技術。
據了解,指靜脈識別是一種以人手指表層的靜脈分布結構作為識別特征的新一代生物識別技術。其原理是流動的靜脈血液中的血紅蛋白能夠吸收近紅外光,因此通過近紅外光對手指進行照射,可獲得手指靜脈的分布圖像,再使用特定的算法對圖像進行特征提取、分析比對,從而進行身份認證識別。 △指靜脈識別原理 與虹膜、指紋等特征一樣,每個人的指靜脈分布結構也幾乎是一無二的。據了解,兩個人靜脈結構相同的幾率是34億分之一,即使是同卵雙胞胎手指靜脈圖像也不相同,而且人的手指靜脈特征圖像自成年后就不會改變,因此是指靜脈可以說是人體最穩定的生物特征之一。 雖然在特征穩定性方面,指靜脈與其他生物特征相比并沒有太大的優勢,但由于指靜脈是在人身體內部的特征,因此在安全性、準確性等方面,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 △幾種生物識別技術的比較(圖片來源:微盾) 指靜脈識別最大的優勢就是安全性,一方面只有血管中還有流動血液的情況下,指靜脈才能成像,這就意味著只有活體才能通過指靜脈識別;另一方面,指靜脈在身體內部,因此不受手臟污等外部環境的影響,更不會被盜用。 雖然指靜脈與其他生物識別技術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但張勇坦言,“安全”不是一個絕對的概念,“只能說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想要對偽造指靜脈,難度很大,成本也很高,因此目前還沒有人成功做到?!?/p> 張勇還告訴億歐,每個生物識別技術都有各自的優勢,比如在公共安全領域,人臉識別和聲紋識別等技術就更適用,但在高安全應用和個人身份領域,指靜脈識別則更合適。 后來者的困擾 既然指靜脈識別在身份認證領域極具優勢,那么在智能鎖、金融等領域,指靜脈識別應該有廣闊的市場,但為什么現在生活中卻很少見到指靜脈識別相關產品呢? “與其他生物識別技術相比,指靜脈識別的技術還是發展得比較晚。”張勇說。靜脈識別最早發源于日本,日本在2000年左右就開始了靜脈識別的相關研究,靜脈識別領域赫赫有名的公司——日立、富士通等,無一不是日本企業。 國內的指靜脈識別研究比日本稍晚3至4年,但在實際應用上卻遠不止落后了3年。 張勇告訴億歐,日立是最早研究及推廣指靜脈識別的企業,由于日立企業大、業務分布廣,推出了指靜脈識別技術后,很快就為其找到應用場景?!氨热缛樟⒂蠥TM設備業務,研究出了指靜脈識別技術后,能夠馬上用在ATM設備上,現在日本70%的ATM都可以采用指靜脈識別。” 此外,大公司還具有品牌效應,“推出了新技術,大家很快就知道,而且愿意信賴它”,因此很快就得到推廣。但在國內,指靜脈識別的發展呈現出了另一番景象。 2008年,微盾團隊就已經開始研究指靜脈算法,但當時在國內連人臉識別的產品都尚未在市場普及,公眾對生物識別技術的理解遠不及今天,且指靜脈識別的技術門檻高、產品價格高,因此團隊的發展舉步維艱。 一直到2014年,張勇參加中國生物識別聯盟的大會時,“翻開會刊,都看不到指靜脈識別這項技術,指靜脈識別在國內的推廣情況可想而知”。 技術的追趕 指靜脈識別在中國無法得到大面積推廣,技術不夠完善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張勇認為,要想讓指靜脈識別得到大面積推廣,那就要讓指靜脈產品走入民用領域。技術不成熟帶來的直接影響是產品價格高,而消費者對價格極為敏感;第二個影響是模塊體積大,而民用領域產品追求美觀。因此早期的指靜脈產品只運用在軍工、公安等領域,在民用領域難以推廣,指靜脈識別技術也難以獲得發展的活力。 技術不成熟的原因之一是國內指靜脈識別的起步晚,而另一個原因是缺乏完善的供應鏈。張勇回憶道,當時他和團隊想研發一款指靜脈模塊,但由于當時國內缺乏供應鏈,所以從鏡頭到集成電路都只能靠自己研發,其過程的艱難可想而知。 幸運的是,經過了多年的發展,指靜脈識別技術已趨于成熟,“雖然在工藝方便仍與日本存在差距,但在算法、光學的技術上已經相差無幾。”張勇告訴億歐。 今年,微盾推出了全新指靜脈識別模塊338。據介紹,該產品將指靜脈模塊的厚度降為1厘米級別,非常利于智能門鎖和保險柜產品的嵌入和工業設計。而能夠將模塊厚度降低,離不開技術的突破。張勇告訴億歐,指靜脈模塊包含芯片控制處理單元、紅外線發射單元、攝像模組三大部分,微盾的338模塊成功將紅外線發射單元與攝像模組設計在同一面,從而降低了模塊厚度。 △338模塊 在功耗方面,338的待機電流僅為2μA,使功耗不再消費電子產品設計的瓶頸。此外在用戶體驗方面,338能做到“點觸”識別,無需將手指完整置入到模塊中即可完成精準識別。 在介紹的過程中,張勇還拿出了338的模型。億歐觀察到,該模塊的大小大約比食指稍短。隨后張勇還拿出了一款正在研發中的模塊,其大小只有338的一半。張勇說,那是他們的下一代模塊產品,預計在明年下半年推出,指靜脈模塊體積進一步縮小,也意味著指靜脈識別技術在消費領域能得到更廣闊的發展。 掘金消費級場景 雖然微盾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廣泛運用于軍警保密、金融、司法監獄等場景,但張勇堅信,新的技術只有在消費級領域才能得到發展的活力。 “為什么現在3D結構光那么火,人臉解鎖那么火?就是因為蘋果最先把它用到了人人都有的手機上。”張勇說,因為3D結構光和人臉識別被蘋果帶“火”,人臉識別才在支付、智能鎖等領域得到進一步發展。 目前指靜脈識別尚未在消費級領域獲得一席之地,但智能鎖將成為一個重要的突破口。 根據《2018中國智能鎖消費白皮書》,2017年中國智能鎖行業整體銷量超過500萬套,預計到2020年,智能鎖銷量將突破3200萬套。目前智能鎖大部分采用指紋識別技術,但指紋的弊端顯而易見,指紋易殘留、受環境影響大,而指靜脈恰好能克服指紋識別的短板。 “大家現在是知道指紋鎖有弊端,但卻不知道有什么替代品?!睆堄抡f,公眾對指靜脈識別的認知度不足是指靜脈識別走入尋常百姓家的一大門檻。 與日本不同,日本的指靜脈識別技術是從大公司開始推廣,因此公眾能迅速接受,且其他中小廠家也能迅速跟進?!暗袊鄙倭艘粋€大公司牽頭去做場景教育的工作”,且對于傳統的指紋鎖制造廠商而言,貿然引進指靜脈鎖會影響當下的既得利益,因此指靜脈識別產品在市場上處于一個尷尬的地位。 “既然別人不做,那我就自己來做?!睆堄抡f。 微盾旗下子公司金洛克成立于2017年8月,是一家致力于指靜脈智能鎖生產的企業。目前已推出多款指靜脈鎖產品,在市場中已經取得一定的口碑。 △金洛克智能鎖 除了智能鎖外,微盾還希望將指靜脈識別推廣到更多的生活場景中。張勇認為,健身館就是一個優質的場景。 微盾旗下還有另外一家子公司——釋金石科技,專注于打造全方位智能場館解決方案。據介紹,釋金石的解決方案完整覆蓋了健身場景的所有環節,在完成指靜脈注冊后,用戶能夠使用指靜脈簽到、消費,用指靜脈開啟儲物柜存放物品,用指靜脈開啟健身設備及收集數據……換言之,用戶無需攜帶任何物品,只需一根手指即可完成所有身份驗證。 △“一指健身”解決方案 從“調味者”到孵化者 微盾成立至今已有5年,業務也從單純的模塊,發展到硬件設備生產以及解決方案打造。 張勇回憶到,2015年時,微盾才起步不久,當時業務以模塊銷售為主?!拔覀儺敃r都說,自己賺的是味精錢,別人生產一碗面十幾二十塊,我們只賺幾分錢的味精錢?!?/p> 單純銷售模塊的直接結果是“賺不到多少錢”,在技術推廣上也非常吃力,因此張勇決定一步步擴大自己的經營。 金洛克是微盾邁出的第一步,代表了微盾從產業鏈的上游,走到了中游的產品生產中。釋金石則意味著微盾已經具備了提供完整指靜脈識別解決方案的能力,也意味著微盾在下游市場中亦能分得一杯羹。 “當然,一個產業鏈中各有分工,我們也不是全包全攬,我們只是負責其中利用指靜脈進行身份驗證的環節?!睆堄抡f。 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對指靜脈識別有需求的大部分是中小企業,而微盾能夠提供從上游到下游全產業鏈的產品,“其他企業想用指靜脈產品,我們能拿出現成的,這能夠快速降低他們使用這項技術的門檻,也有助于將指靜脈識別技術推廣到更多的領域?!?/p> 張勇表示,雖然目前指靜脈識別的市場還在培育期,但他相信隨著工藝的逐漸成熟,公眾對該項技術的認知不斷加深,指靜脈識別的未來可期。“指靜脈識別是目前在身份識別驗證上最可靠的技術,就像是人的身份證一樣”,張勇希望,微盾能在推動指靜脈識別的過程中,充當產業孵化者的角色,為構建“一指互聯”的未來做出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