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由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清華大學和晨興集團聯合主辦的第三屆中以創新論壇于深圳舉行。本屆論壇以“從特拉維夫到深圳:培育技術突破·推動經濟增長”為主題,旨在促進兩國合作研究、合作性技術探索并培育合資企業。會議探討人工智能、區塊鏈及數字健康領域的創新。 世界經濟形新秩序下的中以兩國 全球經濟格局在過去十幾年中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由中國、印度和其他亞洲新興市場經濟體正在崛起,世界經濟新秩序正在形成。中國、印度這些新經濟體會對全球政治經濟帶來什么影響?又將扮演什么角色? 本次“中以創新論壇”所連接的兩國——中國和以色列,位于遠東和中東的兩個國家,都擁有數千年的歷史文明,也同屬于世界新經濟秩序下發展速度驚人的經濟體。 以色列有“中東硅谷”、“創新的國度”之稱,在研發創新上有核心競爭力,是全球頂尖的技術輸出強國。在氣候變化、糧食安全、網絡安全和疾病問題方面有一批具有強競爭力的創新性企業。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中國2015~2017年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逐年攀升,表明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加速發展壯大,經濟活力進一步釋放。中國擁有規模巨大、增速一流的市場,高度的互補性使得中以創新合作日益緊密。 一個是經濟大國,一個是強大的創新型小國,二者在推動全球高等教育和技術進步中都發揮重要作用。 能源問題突出 能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人類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跨越,都與能源的改進有莫大關系。然而,世界范圍內的能源瓶頸、環境污染以及全球變暖也為人類文明發展帶來挑戰,由此,能源問題成為本屆中以創新論壇的討論專題之一。 專題論壇上,經濟學家、各國企業家及政府官員,對能源問題,尤其是在貿易戰形勢下的能源問題進行詳細分析和熱烈探討。 加拿大太陽能公司董事長兼CEO瞿曉鏵指出,政策貿易壁壘是能源問題面臨的挑戰之一。 太陽能是一種清潔能源,技術創新能幫助我們降低技術的成本,有利于全世界范圍內的推廣碼,但政策貿易壁壘又在制造困境。中美貿易戰也對太陽能行業進行了審查,美國關稅政策實施后,造成太陽能企業的恐慌。 特拉維夫大學比較經濟學Jack and Lisa Yael講座教授兼以色列Hapioliam銀行首席經濟顧問Leonardo Leidermanshuo說:“貿易戰是非常不好的東西,尤其在一戰二戰的時候,都發生過,導致了許多國家的經濟衰退、失業、和各國之間沖突與暴亂的情況。” 主要消費國原油產量的增長,會影響它們向可再生能源轉變的的趨勢。據美國能源情報署(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統計,美國原油產量2018將創下每日1000萬桶大關,降低了美國節約能源的必要性。 現場,有嘉賓提出一個預測性設想:有一天我們是否會不需要原油等能源,全面轉向清潔能源。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經濟聯合研究中心聯合主任宋錚認為,這一天極有可能到來。電力等清潔能源成本下降是大趨勢,依賴清潔能源的難點在于如何做24小時的部署,但為了達成24小時可部署,要付出的成本也更高。 新經濟環境更呼吁創新 世界經濟環境處于一個新時代,要推動時代的進步,除了克服地緣政治等外在因素,我們也需要通過推動創新,改變世界。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在當天致辭中表示,21世紀是個創新的時代。創新無處不在,創新區域和集群效應越來越突出,創新應用越來越快,創新呈現出全球化的態勢。一流大學不僅要用自身的創新教育和創新活動推動社會的創新發展,而且還要匯聚更多創新資源和創新力量,共同提升全球的創新能力,實現:“茍日新、又日新、日日新。” 特拉維夫大學校長約瑟夫·克拉夫特指出,特拉維夫大學一直致力于發展創新業務,主辦中以創新論壇的目的,是讓創新思想突破學術屏障,走入大眾視野,造福世界人民。論壇倡導的學術-產業合作,有助于將創新思想轉化為拯救生命、提高生活質量的創新能力。 本次論壇開幕式上,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特拉維夫大學創新聯絡辦公室順利揭牌。創新聯絡辦公室是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與特拉維夫大學進行戰略合作的深圳聯絡點,位于南山智園內,未來將協助雙方展開科研合作、學術交流、校企合作、雙邊商業交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