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中國信通院副總工程師續合元、 與香港城市大學電子工程系副教授、智慧城市聯盟創始董事及物聯網委員會主席曾劍鋒接受了媒體訪問。訪談內容與嘉賓領導觀點經網編輯整理,以饗讀者。 沈昌祥:物聯網信息安全構建是前提 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重點討論了物聯網信息安全構建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 沈昌祥:物聯網意味著“萬物接連”。我認為安全是一切的保底,有了安全才能使每個人都享受物聯網的社會價值。舉例來說,在智慧樓宇的建設中,大門如果通個網就自動打開,就沒有安全可言。還有汽車的自動駕駛,如果只考慮便捷,沒有安全,你敢坐嗎?在生產過程中需要把安全作為前提,統攝生產,這樣才能構建智能社會。 續合元:用物聯網推動實體經濟發展 中國信通院副總工程師續合元則分享了他對物聯網在新通訊技術下的發展以及對產城小鎮的觀點,并對城市物聯網絡建設中,細分領域發展速度不一致的現狀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中國信通院副總工程師續合元 問:在5G時代下,物聯網怎么發展? 續合元:未來信息技術發展和行業技術轉型要結合起來,我們要做的工作不局限于手機檢測和驗證。信通院一方面是作為國家的智庫,另一方面是作為行業推動的平臺,所以我相信將來物聯網的應用會在惠州重點布局落地。 我們希望通過信息通訊技術來提升我們的制造能力,進而提升我們實體經濟能力。但在發展實體經濟的過程中,特別是工業,制造業的發展,我們還面臨著很多的問題,包括信息通訊技術如何與工業企業的實際需求結合,來提升他們的競爭能力。此外,物聯網的技術和應用還是碎片化的,仍然需要一個系統化集成的過程。現有的工業發展模式已經好多年了,要改變模式,還需要時間。 問:您是否看好產城小鎮這種在未來集中許多物聯網企業共同發展的模式呢? 續合元:我認為物聯網這個方向是沒錯的。物聯網是一個很大的范疇,廣東有很好的企業和通信基礎,那么在根據國家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業務需求結合起來,我想產城小鎮能起很大的作用。未來產城小鎮可以在感知、應用、通訊三大領域與實際情況結合,確定發展方向。 問:現在在城市的物聯網絡建設中,有些行業跑的比較快,比如智慧安防,但智慧能源就比較慢。您認為這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 續合元:我個人的理解是,安防還是簡單的并且剛性的業界需求。安防并不是一個具體行業,只能說是物聯網行業的應用。但能源不一樣,范疇更大,我們研究能源互聯網,我們改變能源的生產過程,流程那是很難的。對于智慧能源來說,大的行業與物聯網怎么結合,其實是需要和他的生產服務過程對接,才能發展的起來。 向俊波:豐富產業資源與產城品牌打造產城小鎮 碧桂園集團助理總裁兼產城發展事業部總經理向俊波分享了在建設潼湖科技小鎮智慧城市的實踐經驗。他認為,潼湖科技小鎮擁有深圳和惠州創新網絡的優勢,希望能通過提供最低廉的硬件環境支撐,協同地方政策把資源真正落戶到潼湖科技小鎮。最終把潼湖科技小鎮打造成世界級園區,成為國內一流甚至是國際一流的物聯網的載體。 碧桂園集團助理總裁兼產城發展事業部總經理向俊波 問:目前潼湖科技小鎮的發展情況怎么樣? 向俊波:潼湖科技小鎮第一期已經在今年9月28號開發了。在明年上半年,潼湖科技小鎮會迎來企業入駐的高峰,明年年初產業發展中心將投入開發。目前各種產業投入的情況仍在正常的有序的推進。 問:近年來不少房企提到了產城融合這一產業布局,你怎么看待這一現象?你認為如何把房地產資源結合到產城項目的開發中? 向俊波:嚴格意義上來說,產城融合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道路。碧桂園也是花了兩年多的時間,一步步走到今天。當然,潼湖科技小鎮已經是我們的基礎,今后也有后續項目在做相關的工作。 作為開發產城項目的房地產,我認為第一企業需要有足夠的資源,尤其是產業的資源,才能為產城融合的項目帶來實實在在的產業基礎。第二,企業需要有產城的品牌,才可以把產業資源導入進去,能夠真正讓他們在這個平臺上成長,第三,企業要有真正業務的團隊,包括運營團隊,產業資源導入團隊,以及最稀缺產業研究的團隊。碧桂園完善和建設專業的團隊。 最重要還是,產城項目要有所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這個是產城地產項目和其他地產項目完全不一樣的地方。當然其實每一步都走的很艱難,我們也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為中國的實體經濟發展,能夠真正發揮的到作用。能夠為企業的發展帶來價值, 問:您認為產城小鎮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我認為首先是選址,一定要在適合產業發展的地方,才能夠順勢而為。像潼湖小鎮就是適合產業發展的地方,要有政府前瞻性的遠見和現實政策的支持,才可能一步步的成長起來。現在潼湖小鎮的開發,可能作為一個園區來說,建成了可能就意味著成功了80%。作為一個產業園區來說,目前這個階段,才只做了10%的工作。 后續我們希望用兩到三年的時間讓這個園區逐漸成熟,之后還有更長的路去走才能真正把他作為世界級園區來打造。我認為這個路任重道遠。我們希望潼湖小鎮能成為國內一流甚至是國際一流的物聯網的載體,也成為一個龐大的產業園的板塊。 曾劍鋒:建立國際化標準發展物聯網 香港城市大學電子工程系副教授、智慧城市聯盟創始董事及物聯網委員會主席曾劍鋒強調了應在物聯網與智慧城市的發展中建立國際化的標準。 香港城市大學電子工程系副教授、智慧城市聯盟創始董事及物聯網委員會主席曾劍鋒 問:您能為智慧城市的發展提供一些建議嗎? 曾劍鋒:珠三角地區擁有5000萬的人口優勢,同時也有高鐵連通整個珠三角。通過有效的來往帶動經濟發展。我認為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背景下,加上政府政策的支持,能過協同同步流物流信息流,幫助物聯網應用落地。 我認為目前國家智慧城市發展的非常好,只是還有些標準需要建立,比如物聯網中的攝像頭。沒有標準,就會阻礙產業化和國際化的發展。沈院士今天也講了國家網絡問題,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標準。未來可能會有統一的標準,來防范在物聯網的產生后,因為管理不到而有的漏洞。最后發展能用到全球的產業。 問:你怎么看待潼湖小鎮希望能打造世界級的產業基地的愿景? 曾劍鋒:目標很好,而落實需要慢慢的推廣,推進。比如說我昨天聽到一些很好的想法,比如在企業在潼湖小鎮落地之后,允許員工優惠買房,提供配套設施。我覺得這個非常好,因為第一,解決了人才住的問題。第二,這能吸引人才的努力奮斗。與香港對比,香港許多人才在工作許多年后也買不起房。 同時在香港,還沒有地產商去參入高科技產業,來推動智慧城市。我也參觀了很多中心,在香港還沒有看到這么先進的,至少視野是最先進的。以后比如健康和老人越來越多,需要配套物聯網的技術,老人家不需要在醫院養老。讓新技術改變未來的發展。以后建樓的時候,樓宇就可以照顧人的健康。 問:您認為該如何發揮物聯網在建設智慧城市中的作用呢? 其實我們物聯網的核心是“智能探頭”(smart senses),再連接到互聯網。后面作分析,前面收集資料,共同打造智慧城市。加上標準化來,推廣到不同的應用上,比如說智慧能源(smart energy),讓能源不能用這么多,比如智能抄表可以用來減少碳排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