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作為一款手機的重要部件,是我們與手機交互的第一窗口,正是通過屏幕的直觀展現,我們才能利用手機享受到暢爽的移動互聯網體驗,得到愈發豐富的影音娛樂享受。 所以用戶和廠商從來沒有放棄過對屏幕的折騰,不僅要求屏幕本身的素質越來越好,還對屏幕的形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iPhone X首先開啟了劉海時代之后,一群廠商都是罵著“真香”趕緊跟進,還好大家也沒有完全滿足于iPhone X所提供的選項,將劉海從寬變窄,甚至逐步進化到了如今兼顧功能性、屏占比以及美感的水滴屏設計。 OPPO R17 OPPO肯定不是第一個采用美人尖式設計的廠商,之前就有不少友商試過額頭只保留前置攝像頭區域的方案,但OPPO一定是其中最知道審美的,選擇利用柔和的曲線解決了前置攝像頭的孤立感,讓其反而成為了屏幕的裝飾。 OPPO R17配備了一塊6.4英寸的AMOLED屏幕,屏占比高達91.5%,水滴屏的設計不僅將更多的屏幕面積還給顯示區域,帶來了更好的視野,同時本身還極具自然靈動的美感,一滴將墜未墜的水滴成了連接外界與屏幕內部世界的線索。也許這就是曲線的神奇了,畢竟,曲線屬于上帝。 配置方面,OPPO R17首發了高通驍龍670處理器,作為驍龍660的升級產品,繼承了后者在性能和功耗方面的優秀表現,內存擁有6GB/8GB+128GB等組合,內置3500mAh電池,支持光感屏幕指紋解鎖。 榮耀8X Max 將榮耀8X Max分為水滴屏是稍有一點問題的,榮耀自己將其歸類為珍珠屏,因為相對于普通水滴屏的水滴區域面積來說,8X Max上擴大了不少的攝像頭面積可能確實更近似于珍珠的體積。 除此之外榮耀8X Max的表現還是非常不錯的,7.12英寸的巨屏雖然已經脫離了主流,但是對于偏愛大屏的同學來說,也許會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使用了2244*1080分辨率的LCD屏幕,也不用考慮OLED像素排列導致的有效ppi降低,再加上5000mAh的超大電池,絕對是一款超大屏娛樂強機。 配置方面,榮耀8X Max難得地用上了驍龍636/660處理器,作為一款我們都非常熟悉的處理器,在性能和功耗方面都還是比較有保障的,內存則有4+64/4+128/6+64等多種不同規格,后置采用1600W+200W像素雙攝,前置800W像素單攝,總體來說性價比不俗。 努比亞Z18 雖然是一款遲到了許久的產品,但是努比亞Z18是除了較早之前呃呃堅果R1之外不多的水滴屏旗艦產品,要是只論最近的水滴屏新機的話,那努比亞Z18一定就是配置黨的最佳選擇了,2799元的驍龍845,雖然比小米8和魅族16稍貴了100來塊,但性價比還是不錯的。 努比亞Z18的屏幕是出彩的,標志性的左右無邊框設計進一步進化,這次只有在極小的角度下才能觀察到非常輕微的彩虹紋,頂邊也非常窄, 就是這個這個下巴畢竟還是LCD水準,比OLED屏新機的下巴都要寬上不少,唯一欣慰的是,至少沒有比同為LCD的小米8更寬,基本處于同一水平。 配置方面是努比亞Z18妥妥的強項,驍龍845打底,內存有6GB+64GB和8GB+128GB兩種,分別售價2799和3299元,相對來說小編認為8+128版本性價比更高一些,同時,Z18還有一款特殊的梵高典藏版,8GB+128GB售價3599元,背部雙攝1600W+2400W像素,主攝感光元件為IMX499,素質一般,較為可惜。 堅果R1 堅果R1同樣也是旗艦機中難得采用美人尖設計的產品,出色的工業設計加上沒有掉鏈子的旗艦級硬件配置,錘子科技終于拿出了一款各方面表現都優秀的旗艦,為自己迎來了更多的尊重和掌聲。 在設計上,R1在延續堅果系列產品的基礎上做出了不少細節的改動,所以這次雖然延續用了比較方正的外觀,但手感終于變得友好了,背部的3D曲面玻璃不僅改進了手感,也為整機的從質感層面帶來了加分,而從腰線設計、小圓圈式按鍵等方面也能看到,堅果的風格并沒有丟失。 配置方面R1是真的雄起了,配備了一塊6.17英寸18.7:9比例屏幕,分辨率2240*1080,In-Cell全貼合屏幕觀感不錯,同時R1還搭載了驍龍845處理器,內存方面有6GB/8GB+64GB/128GB等多種組合,甚至還提供了擁有1TB巨型存儲空間的版本,其8848的售價也是飽含深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