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杭州,這座北回歸線以北的城市。 零點不到, 一輛從丁橋過來的公交車,停在武林廣場公交站。 李玉林是這趟公交車的司機,五十歲的他來自湖北,從早年的景區路線到現在的218路,他輸送著一批又一批披星戴月的城市夜歸人。 站在這里,抬頭可見的是,氣勢恢宏的武林銀泰、國大城市廣場以及杭州大廈,組成的武林商圈“金三角”。 在2017年全國購物中心及百貨銷售額排行榜中,面積只有5.1萬㎡的銀泰商業杭州武林銀泰百貨36億,杭州大廈77.6億,去年五月開業的國大城市廣場也不容小覷。 整個武林商圈僅這三家超級商場,就撐起了近120億的銷售額。 作為杭州的商業繁榮象征之一,武林商圈的邊界遠不止此。 以武林廣場和西湖文化廣場為中心,半徑為1000米,向四周輻射開去,南到慶春路,北至文暉路,西接武林路,東至中河路,總面積約2.65平方公里。 每座城市都有一處,24小時不停歇的“不夜城”和“夜歸人”,他們見證著這個城市的夜晚,也象征著這座城市的繁華。 武林商圈便是如此,白天繁華忙碌,而夜幕降臨后,依然燈火通明。 武林廣場公交站 半個月之前,支付寶推出的“城市之夜”:給“都市夜歸人”送深夜乘公交免費福利的活動,又一次把這些夜間工作者的生活狀態拉回到了人們關注的視線當中。 曾經有人感慨,當絕大部分人結束了一天的工作,沉入夢鄉時,卻是晝伏夜出的人們,開始迎接一天中最活躍的時刻。 無論是外賣配送員、酒吧KTV服務生、酒店保潔員還是街頭的小攤販,他們的艱辛,都只是夜間從業者集體狀態的一個小縮影。 于是,我們花了幾個晚上的時間,和他們聊了聊,試圖通過對這群人物活動的追蹤,窺探杭州夜經濟的一角。 總得有人,繼續讓這座城市產生價值。 1 來自安徽的李菲已經接連上了五天的晚班,這兩天她一直幫同事替班,想著可以攢夠調休時間,好回家辦婚宴。 初中畢業的文化程度,李菲的求職之路充滿困難,慶幸的是,最終她還是在杭州大廈西邊的奶茶店找到了工作。 武林商圈夜景 李菲有一個愛好,空閑的夜晚,她喜歡站在武林廣場一隅,抬頭細細端詳眼前這個輝煌燦爛的武林商圈“金三角”,那是她為數不多的城市夜景體驗。 像李菲這樣學歷低下、中低收入的階層,是武林商圈基礎設施建設、市政工程、餐飲服務等相關產業的主要勞動力來源,也是其夜經濟的主要支撐。 婚禮就在半個月之后,李菲的母親托人在村里名氣最大的算命先生那里,算出的黃道吉日,同她母親一樣,她很迷信。 遇事兒先算一卦,是她跟母親處理難題的方式。無論是選擇工作的城市還是配偶,只有算命先生點頭了,李菲的心里才踏實。 在奶茶店工作一個月不到,李菲對于奶茶的制作一事兒已是駕輕就熟。“可能我天生就適合這個行當吧。” 只有這點,李菲是自信的,嘴角的笑意藏不住。 璀璨的霓虹燈下,還有少數販夫走卒、引車賣漿者。 賣水果的馮阿姨 挑著兩筐水果游走在武林商圈土地上的馮阿姨,是金華人,跟一群朋友一起,住在15公里外的丁橋,在商圈兜售當季水果已經有五年了,現在她的黑色塑料框里,是蓮蓬和無花果,邊上還放著一張支付寶收錢碼的塑料牌。 晚上是她“出沒”的高峰期,“白天有城管在,要東躲西藏的,晚上,他們一般不太會出現,只有極少數值班的。”就像打游擊戰,馮阿姨總能在第一時間認出城管。 賺最多的一次是去年,大概也是這個月份,“三個半小時,365元。”馮阿姨記得特別清楚。 今天的生意不算好,馮阿姨的兩個塑料筐中還剩三分之一的無花果。 “邊走邊賣,夏天還好,路上總歸是有人的,這個蓮蓬和無花果放不久的,明天就壞了,我要賣完才會回家。” 在她的記錄里,沒有一次是帶著賣剩下的水果回家的,馮阿姨是個執著的中年婦女,總能想辦法賣掉最后的存貨。 穿著藍色夾克的餓了么配送員小劉,從在老家打零工到成為外賣配送員,來回穿梭在街頭巷尾、餐飲門店之間已經半年多了,他火急火燎地從肯德基取過餐品,不好意思地說“我必須走了,這單要超時了。” 夜經濟的發展,提高了這座城市的就業率。 一如倫敦,曾經風靡一時的購物中心高街,還因網上購物的沖擊而沒落,但夜經濟拯救了深陷困境的高街,成為其整體銷售持續回升的主要驅動力。 根據經濟研究咨詢機構TBR的數據,倫敦夜經濟提供了130萬個工作崗位,年收入達660億英鎊。 僅一個城市的夜間,就創造了英國全國總稅收的6%,這個占比,簡直難以想象。 2 在夜間,酒吧,網吧,夜店,餐廳等場所,放眼望去皆是衣著光鮮的年輕人,這種群體性的狂歡活動,讓人流連忘返。 根據菜鳥的點我達數據顯示,在八座城市的酒類消費中,杭州是銷量最高的城市。 年輕人更愿意在商家編織的夢里一醉不醒,體內不斷分泌的荷爾蒙,及不停膨脹的消費欲望,年輕人特有的,愿在朋友、異性甚至同性面前stay cool的心理,也成為夜店商家盈利的關鍵點。 喧囂之下,掩蓋的是年輕人在這個不景氣的時代下的迷茫和不滿而成為專屬于年輕人的一個經濟泡沫。 不過,陳曉才不管什么泡沫不泡沫,攢錢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兩年前,他離開老家河北來到了杭州,帶著對這個城市的向往。學生時期,他經常聽到他在社會上認的“大哥”,炫耀著自己在杭州種種賺“大錢”的經歷,讓他心馳神往的,既輕松來錢又快的秘訣,在他心底徹底埋下了種子。 然而來到杭州之后,他才認清了“大哥”所謂的賺大錢,其實就是一場虛榮心作祟,憑空吹噓的白日夢。心有不甘,他最終還是選擇留下。 酒吧的工作并不輕松,不僅有著推銷酒水的壓力,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酒量,從滴酒不沾到號稱“千杯不醉”,陳曉私下把自己折磨了很久。 他知道這種做法是在透支身體,但是,現在的陳曉覺得錢比較重要,他想靠自己的能力,留在這座城市。 擁有同樣想法的還有李虹,為了讓自己看上去更加老練,眼前的她穿著五厘米的黑色細跟高跟鞋,涂暗紅色的口紅,畫黑色眼線,戴夸張的假睫毛,棕色的長發束在腦后,白襯衫、黑色包臀裙, 第一時間真的很難猜出年紀。 高中輟學之后,她被母親逼著去了工廠當女工,“太壓抑了,不能穿裙子,不能化妝,每天只能跟流水線上的塑料件成品打交道。” 李虹很愛美,十分鐘的對話中,她看了記者身后的鏡子,或收拾頭發,或整理妝容已經不下五次。 在KTV里工作的她,常值夜班,但是她并不覺得苦。 她也毫不掩飾自己對大城市生活的熱愛,“在家里待了三年,跟我媽大吵一架才跑出來的,只要能留在城市里,都無所謂。” 作為城市功能時間劃分的重要組成部分,夜間時段已經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除了杭州,香港、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其實更早就開啟了夜間消費的掘金模式。 2005年7月,首間APM在香港觀塘開幕,店內零售品牌選擇在晚上12點關門,餐飲則至少營業到深夜2點,不少甚至通宵營業。 北京、上海的“夜間消費購物場所”,同樣保持著很高的客流量與營業額。 深夜搭乘公交的代駕司機 酒吧、KTV門口,除了進進出出的俊男靚女,代駕也是最常見的身影。 來自河南的小劉,今年28歲,頭戴安全帽,身穿熒光背心,他手里扶著一輛折疊自行車。 傍晚六點到凌晨四點是他的工作時間,做代駕的一年前,他還經營著一家外賣小店,可惜沒開多久就關門了。 現在,生意最好的時候,小劉說,一個月能接五六十單,大概有1萬多元的收入。 工作到凌晨的,同樣還有一些線下小微商家。 根據網商銀行公布的數據,晚7點至早7點間進行貸款的小微企業已接近白天的三成,單筆平均貸款額度高峰出現在晚上11點至12點,而支付寶的收錢碼數據顯示,深夜11點到凌晨4點,接近8%的小微碼商仍在營業和申請貸款。 徐阿姨的零售店,就擠在國大城市廣場旁邊的建筑物中,不到十平米的小店鋪,她通常營業到凌晨兩點,有時候晚上的流水抵過白天一天的進賬。 3 凌晨過后的街頭,小汽車安靜地快速穿行在燈火闌珊的武林商圈,像是一只屏氣斂息的小獸,穿過水泥森林。 打架的眼皮一跳一跳的,路邊的行人,已是一臉困頓。 李玉林負責的218路夜班車線路,運營時間從晚上9點到清晨6點,自丁橋始發至武林廣場,歷經37站,沿途覆蓋多個居民小區。 218公交司機李玉林 今年,剛好是他從事公交司機的第十三個年頭。 城市的“深夜巴士”,一度在都市生活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在英國,每年超過260億英鎊的夜經濟收益,超過70萬人上夜班,2016年,倫敦便開通了每周五、六24小時地鐵。 從事夜經濟工作的市民大多數居住在市區之外,倫敦政府對于幾條關鍵線路,實行的24小時運營措施,受到了他們的歡迎和支持。 據《國際財經時報》稱,僅通宵地鐵每年就為倫敦經濟帶來了7700萬英鎊的收益。 這并非只是出于純理想主義和人文關懷的政策,現實利益的驅動也占據絕對因素。 再看日本,為了發展夜經濟,除了修改《風俗營業法》,改變以往深夜0點至6點夜店不許營業的做法,還成立“夜間經濟議員聯盟”,探討交通設施24小時運行、消費者安全保護、場所選址等等。 而國內的深夜巴士,其實開通地更早。 離武林廣場公交站1公里外的小區保安室里,老鄭從上衣口袋里拿出手機看了一眼時間,旋即掐滅了手中的煙屁股,喝完了杯中最后一口濃茶,小心地把手機放在桌面之后,又拿出抽屜里的小鏡子和小梳子,認認真真地開始拾掇著自己。 那是一把廉價的、塑料制的,印著金色某賓館logo的白色小梳子,橢圓形的鏡子沒有包裝殼,右下角還缺失了一部分,看起來像是摩托車或者電瓶車上面的后視鏡,殘缺的地方像是被人仔細地纏上了透明膠帶。 “小外孫應該已經睡了,不過我閨女剛打電話給我說,等我回去切蛋糕。 ” 今天是老鄭五十三歲生日,在附近小區當保安的第八年,沒有找到換班的同事,也不想因為過生日這種小事損失一天的工錢。 “過生日嘛,沒啥要緊的,我已經勸我閨女不要大老遠地趕回來了,她就是不聽,牛脾氣,真是浪費車錢。” 老鄭也想趕一回潮流,前兩天,他在報紙上看到過支付寶推出的福利活動。 手機是女兒提前一周寄回來的生日禮物,老鄭家住在六公里之外的顏家村,踏上218,拿出手機刷支付寶,就這個動作,他已經學了整整七天。 其實,支付寶并不是第一家關注夜間工作者的企業,早在去年,Hellobike已經開始實施夜間騎行免費策略。 快節奏的白晝生活,迫使人們在夜間釋放壓力,延伸至夜晚的城市經濟活動,也勢必為城市發展提供新的可持續的增長點。 凌晨四點過后的武林商圈,終于投入廣袤的寂靜中,對于這些夜間工作者而言,也意味著忙碌的一天終于結束了。 【鈦媒體作者:鋅財經;文章 ∣ 長右 啟明;責編 ∣ 冉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