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佳都科技發布了2018年半年度業績報告,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為17.3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15%,凈利潤為6873.9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7.23%。從佳都科技的半年度業績報告中可以看出,總體上,佳都營收利潤呈上升趨勢。在報告期內,佳都實現新合同額26.91億元,同比增長38.28%,營業收入17.36億元,同比增長20.15%,營業利潤6.67億元,同比增長74.68%。 佳都科技成立于1986年,一直專注于智能化技術和產品的研發,并廣泛應用于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軌道等智慧城市的各個領域。2018年上半年,佳都科技的三大業務板塊持續保持穩健增長,其中在智慧城市業務領域,佳都持續在警務、視頻云等AI新產品的技術上不斷深耕,并向華南地區、新疆、貴州等地快速拓展業務版圖。使得公司總體營收額上漲,凈利潤水平大幅增長。 2018上半年,佳都科技攜“AI技術+智慧交通”并肩發展 相關資料表示,2017年我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達到237.40億元,同比增長67%,其中以人臉識別、圖像視頻識別等技術為核心的計算機視覺市場規模最大,占比達到34.9%。相關機構預測,未來三年人工智能市場將以年均超過60%的速度增長,到2020年預計將達到千億規模。隨著AI技術的快速迭起,在過去的32年,佳都科技在業務上的布局一直聚焦在AI技術與產品,以及智慧城市下的各種賦能方向。 從佳都的總體經營模式上看,自人臉識別起步發家之后,便主攻智慧軌道交通,構建城市大腦航線。從財報上披露的新合同額26.91億元,且同比增長38.28%上看,佳都在智慧交通的棋盤上執子有方。且從營收收入17.36億元,同比增長20.15%,營業利潤6.67億元,同比增長74.68%,可見業務流量獲利頗豐,在發展趨勢上算是節節攀升。下面將細分解讀,佳都是如何布局發力城市軌道交通,在智慧城市領域上占得一席之地? 近年來,在“平安城市”、“雪亮工程”等項目帶動下,全國各地已建設了遍布城鄉的治安和交通監控設施設備,積累了海量的視頻圖像數據,如何高效地利用視頻監控網絡、從視頻圖像數據中挖掘出高價值的情報線索,成為新時期公安和交通行業的核心需求。今年1月,公安部成立全國公安大數據工作領導小組,提出以機器換人力、以智能增效能的理念,通過視頻圖像數據挖掘和跨警種數據融合,最大限度地釋放警力、提高公安機關核心戰斗力。
在2018年上半年,佳都科技在原來業務基礎上,重點布局計算機視覺與智能大數據兩大細分領域。采取“AI+產品線”的業務發展模式,將人臉識別、人物特征識別、車輛特征識別、視頻大技術等技術與行業需求結合,應用落地在公共安全、城市交通、軌道交通三大領域。因此,堅實可控的硬科技是佳都布局智慧交通的金鑰匙。 佳都科技作為城市軌道交通智能化產品及運營服務提供商,科技研發上,佳都正在構建人臉識別、智能大數據、知識圖譜、視頻結構化為一體的“AI城市大腦”。在生物識別、智能視頻分析等AI領域,佳都掌握了大量自主核心技術,其中人臉識別核心算法的準確率可達99.5%,而視頻智能分析系統可對監控目標進行高精度識別分析,以此提高安防場景下的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 戰略投資上,佳都此前聯合成立云從科技加大人臉識別技術投入、并先后收購華之源、方緯科技、投資千視通開始逐步涉入軌道智能交通與視頻結構化的拓展。此外,佳都在交付能力、組織結構、人才引進方面不斷優化,并踐行了第二期員工持股的發展政策。而今年,佳都戰略投資睿帆科技 1615萬元,開始在大數據技術上進行戰略延伸。與廣東粵科金融合作成立的產業基金斥資5000萬元投資大圣車服,持續完善智能交通產業生態圈。為開展香港軌道交通智能機電系統項目的運作、承接、服務并輻射東南亞相關地區的市場,佳都對境外全資分公司香港佳都科技實繳出資500萬元港幣。 佳都利用所掌握的AI優勢不斷完善智能軌道交通核心技術,落地產品涉獵廣泛。在自動售檢票系統AFC、站臺門系統PSD、綜合監控系統ISCS、通信系統CBN以及運營維保等領域不斷創新,助力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的建設需求,提升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效率與管理水平。 因此,由佳都以上的種種行徑可知,在戰略發展布局上,佳都走的是“一式三招”路線。“一式”指“智慧城市大腦”的建設,其次,“三招”指的是公共安全、智能交通、軌道交通三個方面。公共安全是“智慧城市大腦”建設的基礎,智能交通猶如“智慧城市大腦”血液流通的監察者,而軌道交通是“智慧城市大腦”的神經系統,同樣也是佳都科技首要改造的重要城池。只有軌道交通智能化,智能交通、公共安全協同智慧化發展,“智慧城市大腦”才能有望建設成功。 2018下半年,技術、市場產業交融望實現跨越式發展 目前來看,佳都對智慧軌道交通建設的理想藍圖基本上繪制完成,在發展趨勢與局勢審度上尚存保守發展的戰略態度。然而確定無疑,AI產品的創新力與人才隊伍的挖掘建設,均是佳都持續保持快速增長發展的煉金石。依據財報披露,佳都為保持全年收入的穩定增長,在2018年下半年,將會整合產業鏈上下優質資源,實施技術、市場產業交融的跨越式發展。 具體路線為加速普及警務視頻云、城市交通大腦、人臉識別商用智能設備、運通卡等創新AI產品的落地,并推動AI技術研究院的落成,以及引進國際上的研發實力帶頭人,組建國際化的研發團隊,并進一步與上游的優秀人工智能領域廠商建立股權和戰略合作關系,搭建完整技術生態圈。佳都因將營收放在首要考慮的位置上,所以在未來行業布局上,佳都將在長期一段時間內,繼續聚焦在軌道交通智能化建設上,公共安全與智能交通體系會輔助并行式發展,助推“智慧城市大腦”不斷完善可實現發展。 安防類科技企業將產業拓展到智慧城市賦能市場,這是趨勢也是必然。若要真正做到智慧城市賦能先驅者,卻并不容易。縱觀安防市場上的各大科技企業,生物特征技術經過不斷的深耕研究和創新迭代,不論是人臉識別或是指紋識別、步態識別、虹膜識別、圖像識別、物體識別等識別方法,技術識別準確率絕大多數均以高達99%以上,且落地實用范圍廣泛,在安防市場應用上正趨于穩態普及趨勢。通俗來講,全國各地,無論是政府、企業、甚至各家各戶鋪設具有生物特征識別的智能設備,已成必然。 而與生物特征識別技術聯系相關的視頻結構系統、監控系統、網絡系統、云平臺等安防類系統建設,正趨于穩定增長式建設發展。安防類公司從前端智能硬件、視頻處理到智能算法、無線圖傳,以及后端視頻云平臺,形成完整的“一站式”、“一條龍”技術體系和業務產品線皆成標準業務模式。各大企業所爭奪的合作優勢除卻定制化服務模式,也不過是追求技術特點的精準度與時間成本的最小化。 由此,當安防市場的智能化呈飽和狀態時,安防類企業奔赴的下一個應用場景便是“智慧城市”,這一點毋庸置疑。現在,位居前列的安防類科技公司,幾乎無一不在聲張欲為智慧城市賦能先驅者,似乎都意識到了搶占先機的重要性。然而真正能夠清晰認識到何為智慧城市?如何切實有效賦能智慧城市,并能給予明確的布局策略與前進路線的先知者卻少之又少。只有在充斥著浮躁之氣的安防市場,能夠做到務實穩步發展的優秀科創企業,才是智慧城市真正的賦能先驅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