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前幾天一位公關界的朋友通過微信向筆者發了一條新聞,原本還是像往常一樣以為又是哪家初創公司獲得了哪輪融資,哪家智能手機廠商又召開了新品發布會,可當筆者看了新聞之后,感覺甚是驚訝《賽靈思宣布收購深鑒科技》。這對于長期深耕于AI領域的筆者來說,這還是頭一次看見AI初創公司被收購的消息。 一直以來AI初創公司可以說是要風得風、要錢有錢,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特別是2017年,AI領域的融資堪稱瘋狂,投資者的盛情一度讓創業者們成了“大爺”,甚至只要打著AI旗幟的初創公司都能很容易獲得大量的融資。之所以如此,正是得益于人工智能在未來發展的巨大潛力和爆發力。 不過無論任何行業,都逃不過這樣的規律,在一開始被資本瘋狂的追捧之后,逐漸呈現低潮期,直至被資本拋棄最后面臨行業洗牌,像百團大戰、網約車、共享單車都無法逃脫的宿命,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周期的長短。 諸如在表面上看來,似乎AI不會有這樣的宿命,因為AI初創公司受市場的追捧程度近乎瘋狂,很難想象以后會遭遇資本的拋棄。 資本瘋狂追捧之后,AI初創公司的春天逐漸消失 2018年7月18日,自適應和智能計算的全球領導企業賽靈思公司宣布已經完成對深鑒科技的收購,也就是深鑒科技從此改名換姓,正式賣身給外人,這也是國內第一家被收購的AI芯片初創公司。 深鑒科技在過去兩年憑借著其扎實的技術和創始人的魅力,短短兩年時間成功榮獲3輪融資,包括金沙江創投、螞蟻金服、賽靈思等知名機構,也成功躋身國內AI芯片初創公司的前列,其估值也一度超過10億美金,可以說有著很好的前景。而如今賣身給行業巨頭賽靈思無疑讓我們這些旁觀者深感意外和驚訝!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AI資本市場整個大環境看,也許可以找到說服深鑒科技賣身的理由。 2018年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頭部的一些AI初創公司仍然可以獲得大量的融資,而一些不知名、初露頭角的AI創業公司已經逐漸被資本拋棄、生存困難,這和2017年只要和AI掛鉤就都可以獲得大量融資的環境簡直有著天壤之別。 諸如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徐冰在去年接受采訪時說:“大牌投資者排隊想進,現在的苦惱在于如何取舍、拒絕一些投資機構?!睍缫暱萍糃EO印奇也曾表示,“其實不需要那么多錢”。擱在今年或許沒人敢這么說了。 之所以造成這種困境,一個重要的原因和整個大環境有關,一級市場遭遇寒冬,VC/PE募資驟降。 而投中研究院也給出可靠的數據,2018年第一季度VC/PE完成募集基金規模同比下降7成,募集數量同比下降超過5成,達到了近一年來的最低值。 資本從一開始的對AI初創公司瘋狂的追捧,到如今冷漠無視,關鍵也在于投資者們從最初跟隨資本的風口,到如今清醒開始正視AI商業化落地實際情況。而眾所周知AI在商業化落地上還沒有一個完整可靠的執行方案,再加上AI在本身技術上的難度,如果不是具有實力、頭部的AI公司很難有突破。 核心技術的短板仍是AI芯片初創公司難以突破的擋板 一直以來芯片的核心技術是國內科技公司的短板,也是一塊心病。 諸如筆者在之前的文章《爭奪5G領導權,是中美貿易大戰爆發的根源所在》中講的,中興遭受重創,被美國的制裁禁止向其出售任何電子技術和通訊元件,關鍵原因也正是在于中興在核心技術上仍然需要依賴于美國的頭部芯片公司。 雖然華為作為國內技術領先的科技公司,也有其自主研發的AI芯片,但其核心的通訊基帶芯片仍舊需要依賴美國高通等壟斷企業采購。 同樣的在智能手機行業,雖然這些年國內的智能手機逐漸成熟、壯大,像小米、OV甚至走向了國際市場,成為了與蘋果、三星等知名品牌爭天下的態勢,無論是其質量還是創新上已經不輸于任何一個品牌,但在其AI芯片上仍舊是使用的美國高通芯片。 再回到賽靈思收購深鑒科技上,一直以來賽靈思不僅是深鑒科技的忠實投資者,也是深鑒科技的重要合作伙伴。深鑒科技在其AI核心技術的研究上極其依賴于賽靈思,其推出的兩款DPU都是基于賽靈思的FPGA 器件,而賽靈思也正是FPGA的發明者,或者那時就為其收購埋下了伏筆。 AI商業化落地難,搭上行業巨頭或許會輕松很多 如果說之前AI創業公司走的順風順水,短短一兩年就獲得多輪融資,那是因為趕在了市場的爆發的風口期,資本市場跟風式的撲向AI。一旦這種爆發期一過,所有的都會恢復平靜,投資者也就會開始清醒正視問題,那是AI行業勢必會迎來大洗牌。 一切和資本掛鉤的最后一定會回到盈利上,投資者最想看到和最喜歡看到的是投資的項目能夠在短期內可以看到盈利,及時不能短期內盈利,至少也可以在項目落地上看到未來盈利的成效。 眾所周知,AI在商業落地上還沒有一個可行的方案和具體執行項目,這對于投資者來說是心里沒底的。同樣對AI初創公司,長時間深究于無法落地的AI技術是需要要有資金的支撐的。這種風險對兩者來說都是棘手的問題。 諸如清華大學微電子研究所所長魏少軍教授表達的觀點:AI 芯片的發展很可能會在未來 2-3 年遭遇一個挫折期;今天的部分、甚至大部分創業者將成為這場技術變革中的“先烈”。一方面是因為 AI 芯片產業在經歷了資本助推帶來的熱度之后進入到下降期,最后才會進入到應用穩定期,另一方面則是 AI 在落地方面還是有很大的難度。 在回到此次收購,深鑒科技此時選擇賣身于賽靈思,很可能是考慮到公司在業務和技術上發展的瓶頸,選擇依靠賽靈思這搜大船,或許也是最好的選擇。(本文首發鈦媒體) 【鈦媒體作者介紹:陳劍鋒,科技自媒體人,長期關注AI和IoT等前沿科技,微信公眾號:劍鋒撩科技,微信號:7845806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