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政策不斷利好,民營醫院數量也在逐年增加,但民營醫院實際發展狀況真有想象中那般美好嗎?面對醫療這個永遠都不可能成為“夕陽”產業的領域,一大把企業紛紛入資投入其中,自建或是投資成立醫院。他們又真的可以收割這塊“黃金地”?上周,億歐大健康深度聚焦民營醫院的發展狀況。 此外,基因檢測技術再次引起公眾關注。針對網絡流傳的《華大癌變》一文,億歐大健康采訪了同濟大學附屬第一婦嬰保健院教授、主任醫師,上海市產前診斷中心主任段濤。并且,億歐大健康回顧了近期基因檢測相關事件,分析探討了基因檢測行業的“憂愁”和困境。 「非公醫療100+」專題方面,億歐大健康先后采訪了知貝兒科、養可腎析、醫聯、沃醫、協卓醫療、云杉醫療、威爾醫院-聯合醫生集團。與此同時,億歐智庫分析了非公醫療今年去的快速發展的原因。 「聚焦:民營醫院、華大癌變、基因檢測、非公醫療」 民營醫院這杯“羹”,不是誰都能分 政策鼓勵社會辦醫的意向越來越明顯,民營醫院發展條件應該是十分有利的。但在走訪的民營醫院過程中,相關的民營醫院負責人告訴億歐大健康,一方面,目前政策不斷讓民營醫院的入門門檻越來越低,民營醫院數量逐步增加;但另一方面,國家對于民營醫院的開辦和運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資本、運營、人才,這些條件讓民營醫院這杯“羹”,并非誰都能分。 段濤看《華大癌變》:沒有一勞永逸的檢測 最近,一篇《華大癌變》不僅讓NIPT(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技術)這一名詞迅速進入公眾視野,在輿論不斷的發酵中,更讓這一名詞變得愈發妖魔化。為此,億歐大健康采訪了同濟大學附屬第一婦嬰保健院教授、主任醫師,上海市產前診斷中心主任段濤。他認為,此次事件暴露出公眾對于幾大產前檢測手段的認知仍然存在誤區。因此,針對檢測產品的信息說明更應做到透明化,同時需要加倍重視新技術的科普宣傳。 基因檢測公司的“迷茫路” “舉報門”事件、“癌變門”事件,一連串的新聞讓整個基因檢測圈更加憂心忡忡。一方面,入局玩家眾多,就免不了激烈競爭,中小企業雖想崛起,但面對資金、技術雄厚的頭部企業難以望其頸背,需要面對更大的競爭壓力。另一方面,醫生和患者之間對基因檢測技術認知存在較大差異,同樣也可能引發問題。那么,基因檢測公司困境與出路在哪? 非公醫療靠什么發展?5大條件你知道嗎 社會辦醫發展近40年,近年來非公醫療實現快速發展,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億歐智庫從政策的指導、資本的催化、醫生資源的市場化、新技術的應用和支付方式的改善五個方面,詳細解讀推動非公醫療快速發展的原因。 「非公醫療100+:知貝兒科、養可腎析、醫聯、沃醫、協卓醫療、云杉醫療、威爾醫院-聯合醫生集團」 專訪知貝兒科趙強丨社群醫療服務運營打開診所新市場 一年內連開四家線下門店,獲得數千萬元的A輪融資,更值一提的是,知貝兒科的品牌正不斷在家長口中相傳。趙強認為,社群的互動是互聯網醫療的一個重要的可持續的盈利增長點。“有很多瑣碎的醫療需求不足以讓家長有足夠的動力跑去醫院,所以需要用互聯網醫療來挖掘大家的高頻需求。”而社群醫療服務運營正是打通診所新市場的關鍵。 專訪養可腎析毛佳凡丨血透是場持久戰,但洗牌正來臨 我國仍有600多個縣沒有血液透析中心,業界估算,國內血透市場規模在千億元以上。隨著政策的放開,可以想象未來還有更多的入局者。養可腎析副總裁毛佳凡認為,做血透的人要有耐心,行業需要時間培養,血透中心要有培育品牌的過程。無論對行業還是企業來說,獨立血透中心“任重道遠”。 “沉睡終醒”,醫聯如何接著講好互聯網醫院的故事? 在今年四月國家衛健委正式“承認”互聯網醫院之前,醫聯已經“沉寂”了整整一年。近日,億歐大健康再走近醫聯。這一次,“重見光明”的它展示出了不同于“醫生社交”的另一面。在互聯網醫院的探索上,醫聯決定“另辟蹊徑”。獨特打法包括主攻民營和針對單病種提供DTP全流程服務。 專訪沃醫龔曉明:中國醫療還處于計劃經濟時代 曾在協和工作了十五年的婦產科醫生龔曉明,現在是沃醫婦產名醫集團的創始人。龔曉明認為,醫療絕對是一個信息不對稱的行業。在看病這件事上,大部分的患者是屬于無知的,基本上醫生說什么就是什么。當信息不對稱的時候,欺騙就容易產生。龔曉明說,沃醫有著自己的方式去應對:第一,不坑病人;第二,服務體驗好;第三,領先的醫療服務技術。 專訪丨協卓醫療連鎖密碼——做減法才能走完“長征” 在診所這條漫漫長路上,不知有多少人栽了跟頭。如何走通自建診所這樣的重模式,協卓醫療CEO黃顯金認為,診所要做連鎖化需要做減法。這樣的結論是在不斷試錯之后總結出來的。黃顯金在創辦協卓醫療之前,曾就診所設置問題進行了無數次的診所模型驗證,最終發現,想要進行連鎖化運營,大空間、多科室的診所很難快速復制,更不利于降低診所成本。 專訪云杉醫療李震丨好醫療需重資產,好想法要講閉環 “好的醫療做不了輕資產。”李震認為,資產和醫療服務水平是正相關的,輕資產很難提供優質醫療服務。但在以重資產的方式切入醫療領域時,也要注重生態鏈與資金流的閉環。云杉醫療還在嘗試搭建“保險+社保”結合的結算方式,為患者提供個性化、專業化的綜合解決方案。對于云杉來說,這條閉環之路正一點點向前延伸。 專訪威爾醫院-聯合醫生集團林子洪丨先建醫院,后開醫生集團,他的打法是怎樣的? 截止到目前,已有超過700家的醫生集團落地。醫生集團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得到迅速發展,和它作為一種運營成本較低的“輕資產”不無關系,因此,許多醫生集團發展路徑為先成立醫生集團,后延展到線下的實體醫療機構。但威爾醫院-聯合醫生集團卻選擇“極重”的模式:先是自建醫院,然后成立醫生集團。短短四年,威爾醫院-聯合醫生集團已經開設16個共享醫療中心,2家醫院,還有1家醫院也在籌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