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主頁 > 國內 >

        觀察|實踐發現,人工智能讓學生主動“自適應學習”不現實?

        時間:2018-07-17來源:互聯網 作者:編輯 點擊:
        導語 編者按:作為一位在教育行業探索20多年的“老兵”,在已經來臨的人工智能時代中,北京四中網校也在探索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教學之中。根據內部測試的結果,龍之門教育創

        導語

        編者按:作為一位在教育行業探索20多年的“老兵”,在已經來臨的人工智能時代中,北京四中網校也在探索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教學之中。根據內部測試的結果,龍之門教育創始人、北京四中網校校長黃向偉認為,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應該更強調“融合”而不是“技術”,完全依賴技術讓學生自適應學習是不成立的,學生主動用系統刷題、查缺補漏的意愿并不強烈,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用互聯網共享優秀教師的教學資源,如何用人工智能技術基于數據和事實的學情分析為師生的教與學過程賦能,增效減負,輔助教學。

        1、從自悟棋道看教育

        我喜歡下圍棋,尤其是在學生時代,喜歡得近乎狂熱。40年前,學習的通道極少,我想盡一切辦法學習,增長棋力。于是,徹夜鏖戰,課堂紙上廝殺就成了常事。

        20年前,我進入教育領域,慢慢了解到,學習是一個多要素多環節的復雜過程,一旦觸發激活,后面的環節就會產生多米諾骨牌一樣的效應。反觀我圍棋之路,基本屬于興趣觸發,而后“自學成才”。

        2、從技術發展看教育

        前2年李世石和柯潔先后敗于人工智能圍棋軟件,人工智能這一概念迅速躥紅。前幾年大家還在熱議的“互聯網+”早已升級為“AI+”。人工智能技術開始廣泛地進入各行各業,包括教育領域。

        今年,海淀中關村大街上出現了一大波送貨機器人,開啟全球首次全場景常態化配送運營。定點配送刷臉取件,還可實現快遞員接駁。當下,各種推斷、論點登臺,偶爾也摻雜著類似“人工智能取代教師”夸大其詞的宣傳。

        教育的大門已經打開,讓教育信息化2.0變為現實是我們教育從業者的共同愿景。(鯨媒體注:2018年4月,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通知,提出要到2022年基本實現“三全兩高一大”的發展目標。其中,“三全”指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學生、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兩高”指信息化應用水平和師生信息素養普遍提高;一大指建成“互聯網+教育”大平臺。教育信息化從1.0時代進入2.0時代。)

        3、從科學與技術的關系看教育

        毋庸置疑,將先進的技術與教育融合的重要推動力來自于科技公司。基于技術的現實水平和教育的基本國情,我認為“機器人將代替老師”是謬論。我們不妨從科學與技術的關系來認識人工智能與教育的關系,來理解教育體現國家意志,要堅持國家育人目標和教育改革的方向。

        援引科技日報總編輯的觀點:科學和技術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離開科學的指引,技術的發展注定不會走得久遠。教育是門科學,人工智能屬于技術范疇,不是技術使得學習更有效,而是教育規律,是技術與教育融合時遵從了教育規律。

        任何人都要對教育心存敬畏。英國哲學家斯賓賽說:教育為未來做準備。未來,甚至當下,知識數量激增,更新速度加倍,在不可能也沒必要學習全部知識的前提下,學習什么最有價值?科技突飛迅猛地發展,智能機器人將代替一半以上的人類勞動。在智能機器人能夠代替人的工作之外,不能代替的是什么?人類獨有的作用是什么? 我認為是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創造能力。于是教育開始重新定義,國家提出了中國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培養孩子們在離開學校進入社會具備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

        我們都知道,基礎教育的教育目標發生了三次重大轉型:從“雙基”的確立,到“三維目標”的提出,再到“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落實到考試評價中,體現在對結構不良的真實問題的解決能力,是對來自現實情境素材的審辨思維能力,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交流能力。當下的自適應學習較好地解決了以客觀題為考查形式的知識點掌握水平,解決了獲取學習資料、陪伴、測評、作業布置等教學外圍環節。最核心環節的教與學都還在技術探索中。如此,自適應學習代替老師,或者發揮功效的占比大于老師的說法就屬于夸大其詞了。

        我自認為是在教育領域中成長的IT人,對技術我充滿信心、主動擁抱。Knewton是全球領先的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提供自適應學習引擎的公司。兩年前,我們接觸Knewton并有了一段愉快的合作階段。Knewton退出中國后,我們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完成了初高中數理化知識圖譜以及自適應學習系統。系統完成后一直處于部分學生試用階段,最近才開始商業化運作。主要原因是沒有思考清楚貼切的應用場景,因為教育信息化的真正本質是融合而非技術。

        我認為,自適應學習并不是自適應刷題,完全依賴技術讓學生自主地適應性學習是不成立的。因為在我們內測過程中發現學生主動刷題,查漏補缺的意愿并不強烈。如此看來,如果不能觸發學習的動機,真實有效的學習發生的可能性不大。

        顧明遠先生說:人要靠人來培養的,技術是替代不了,技術只是手段而已。提升基礎教育的質量關鍵在教師。優秀教師的稀缺造成教育的不公平。這時候,我們更應該思考如何用互聯網共享優秀教師的教學資源,如何用人工智能技術基于數據和事實的學情分析為師生的教與學過程賦能,增效減負,輔助教學,而不是技術代替老師。

        強化刷題、記憶、套路已經是不合時宜的,拿高科技的工具做與時代發展要求背道而馳的事,是對學生發展的不負責任,是對教育規律的漠視。哈佛大學語言和信息中心研究員李太豪教授認為,人工智能技術給我們提供更多的方法去真正地了解學生、解放老師、減輕負擔,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因材施教,實現個性化教育這個最終目的。

        這樣,就回答了一個問題,即人工智能是輔助教師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

        最后,我想說人工智能技術與教育的融合應用有很多,比如人機交互、師生交互、生生交互、資源交互甚至還有社會交互等等,這值得每一個人去思考、去探索。

        (本文作者:龍之門教育創始人、北京四中網校校長黃向偉)

        歡迎投稿:news@jingmeiti.com

        官方網站:http://www.jingmeiti.com/

        官方微信:jmedia360(鯨Media)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發表評論
        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的政策法規,嚴禁發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文章導航
        推薦內容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污污网站在线观看| 女人被男人躁到呻吟的|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 波多野结衣办公室在线| 国产精品爆乳在线播放第一人称|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观看| 国产青草视频免费观看97| 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 欧美视频在线免费播放| 午夜成人免费视频| 香蕉视频污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老女人精品视| 一二三区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午夜免费理论片a级| 香港特级三A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水嫩水嫩| juy031白木优子中文字幕|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老子影院午夜伦手机不四虎| 在线观看特色大片免费网站| 久久久久女人精品毛片九一| 特黄特色大片免费播放|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精品综合| 日韩欧美综合在线| 亚洲国产超清无码专区| 美女让男人桶出水的网站| 国产线视频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无翼乌漫画全彩| 久久综合综合久久|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 日韩激情视频在线| 亚洲免费色视频| 欧美边吃奶边爱边做视频|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