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美麗中國實踐團暑期三下鄉 有這樣的一類群體,他們也許四肢不全、耳聾口啞,各種傷殘,這些都是身體上的殘缺,但還有另外一種殘缺,可能大家很容易會忽視掉,那就是心理上的殘缺。比如農村留守兒童,他們長期缺少父母關愛及有效的教育,導致很多留守兒童情感、性格和行為缺失。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背景之下,在黨和人民政府的全面關懷之下,我們社會主義大家庭中的這些弱勢群體,應該得到我們的支持與關愛。 殘缺的身體 不忘的初心 讓我再講一次 我的夢想,是再次站起來……簡短的幾個字卻讓我們心情異常沉重。有些夢想已經起航,有些夢想卻只能懷抱胸口默默溫暖。“圓殘助夢”也是我們實踐團每個志愿者的夢想。 ![]() 7月4日下午,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美麗中國實踐團在重慶巫溪縣蒲蓮鎮蒲蓮社區工作人員的陪同下,來到李純菊阿姨家中,給她送去了一些生活上的用品,詳細了解了李阿姨的身體狀況與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并對她進行了心理上的疏導與心靈上的慰藉。 ![]() 李純菊,女,是一名小學教師,蠟炬成灰,為無數孩童開啟了知識的海洋。卻在八年前的一次意外中不幸摔傷,導致下身癱瘓。這些年雖然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心和幫助,但是每月的醫藥費和生活費,都落在一邊照顧她一邊打零工的丈夫身上,一家人生活十分困難。身殘志堅,懷揣夢想,她一直希望有一天能重新站起來,能再次站到三尺講臺之上。 在采訪過程中,李純菊阿姨緊握著志愿者的雙手,不停地表示感謝,這里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語都凝聚著一份愛,一份情。雖然我們無法還李阿姨一個健康的身體,但是我們會把李阿姨的精神和愿望傳送到社會各地,把溫暖和愛心帶到李阿姨身邊。 舞象之年,智力殘缺,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 “我想找一份工作……”短短的七個字,從李梁定口中異常艱難地說出。這普通的夢想,大大的愿望,卻如同天壑一般橫在他的面前。以夢為馬,我們想載著他的愿望跨越這天壑,生根發芽。 ![]() 2017年7月4日,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美麗中國實踐團志愿者深入重慶市巫溪縣蒲蓮鎮蒲蓮社區看望慰問腦癱十七年的少年李梁定,送上慰問品和慰問金。 “要堅持,黨和政府一直在關心著你們”緊握著李梁定母親的雙手,志愿者們仔細詢問了李梁定的情況,并鼓勵他一定要堅強生活,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告訴他黨和政府一直在關心關注著他。 李梁定出生時因為缺氧而導致腦癱殘疾,十七年過去了,到現在仍不會自行吃飯喝水,不能正常言語行走,生活完全靠母親一人寸步不離的照料。為了給李梁定治病,他的家庭先后花費了數十萬元,為了償還為他治病欠下的錢,他的父親常年在外打工,母親帶著他窩居在一間二十平米小房子里。 同是社會大家庭的一份子,志愿者們把黨和政府的溫暖和慰問送到了慰問對象的心坎里,讓他深深地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同時我們會把李梁定的夢想帶回學校,通過媒體把他的夢想傳播給社會每一個愛心人士,希望社會有能力的愛心人士助他圓夢,用心為他撐起一片藍天。 情暖童心,愿翻山越嶺把愛傳遞 ![]() “我想見媽媽……”在收集留守兒童微心愿時,一個普通又令人沉思的心愿映入眼簾。隨著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群體——農村留守兒童。 ![]() 2017年7月5日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美麗中國實踐團志愿者們以“助殘拾夢最溫暖”為導向,深入到巫溪縣蒲蓮鎮蒲蓮社區關懷關愛這里的留守兒童,一同玩游戲,收集心愿,錄制心愿微視頻,為留守兒童奉獻一片愛心,讓留守兒童在歡樂和睦關愛向上的環境中學習和成長。 ![]() 其中一個孩子從3歲起,父母就離開家去了外地,現在8歲了,對于父母只有3次印象,不是很想他們,這于父母來說是何等的愧疚和難過。還有一個孩子拿著“我想見媽媽”的心愿卡,來到志愿者面前,她想給媽媽打個電話。一通電話,連接兩地,沒有什么比此刻更值得珍惜。 ![]() 用關愛、溫情為留守兒童營造溫馨的家園氛圍,讓留守兒童在遠離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并讓每一個留守兒童不再孤單,不再無助,在社會主義大家庭中感受到溫暖。 此次活動,在幫助殘疾人的同時,對志愿者心靈也產生了極大的震顫。這僅僅是一個開始,志愿者的路還有很長,需要幫助的人還很多,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壯大關愛殘疾人的隊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