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給國內外經濟帶來了全新挑戰,也是面臨著日益復雜的國際環境、各種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的年份,更是我國完成三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年。值此重要的窗口,中共中央多次強調要因時因勢作出決策部署,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作為歷史轉折窗口期的重要參與者,金融機構需要明確自身定位,堅持推動改革,深化開放增強定力。 在此背景下,經濟觀察報舉辦的“2020年觀察家金融峰會暨卓越金融企業盛典”于12月2日在上海浦東香格里拉酒店成功舉辦,并在延續往屆峰會研討當期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及金融發展趨勢等重大問題之外,這屆將主題定位為“新階段 新理念 新格局”。三個“新”字,既意味著辭別過去三十年的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過往,也強調國內經濟發展進入了新時期。 觀察家金融峰會由《經濟觀察報》發起并主辦,上海信托戰略合作,自2012年以來,已成功舉辦至第九屆。在這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之際,特邀浦東時報作為戰略合作媒體。 上午,浦發銀行600000,股吧行長、上海信托董事長潘衛東以及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財政部原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吳曉求、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張明、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所長、馮氏講席教授陳志武一起帶領與會嘉賓共同探討目前國內宏觀形式與未來發展之路,助力金融改革。 下午,上海信托黨委書記、總經理陳兵、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對于浦東開放歷程進行了回顧,總結了浦東開發開放的成功實踐與經驗。 此外,在會上,行業專家嘉賓們組成兩輪圓桌論壇,對“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以及“經濟雙循環背景下的金融發展新格局——浦東金融三十年”這兩個問題進行深入地討論。 經濟觀察報執行總編輯文釗先生在致辭中表示,今年是中國資本市場的而立之年,也是浦東開發開放三十周年。波瀾壯闊的30年里,中國資本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規范化、市場化、國際化中成長壯大,發展成為全球規模第二的資本市場。而注冊制的全面推行,將使我們迎來一個全新的資本市場生態體系。作為中國金融改革開放的橋頭堡,今天的浦東是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承擔著創新突破的新使命。 ![]() 經濟觀察報執行總編輯文釗先生 浦發銀行行長、上海信托董事長潘衛東在致辭中從歷史與未來兩個維度出發,思考金融改革發展命題。潘衛東表示,要從歷史的凝望中汲取前行力量。浦東從一無所有、一窮二白到擴大開放尋求突破,形成了“浦東精神”、盤活了改革開放的整個棋局。當金融業面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展業環境,應該追尋浦東開發開放先行者們的創業足跡,堅定改革開放再出發、再奮斗的信念,更加精準地服務改革發展大局,更加有效地對接地區發展戰略。 ![]() 浦發銀行行長、上海信托董事長潘衛東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財政部原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在峰會上分析了目前國內的經濟形勢,他指出,大疫之年也是大考之年,在總體運行態勢上,中國正進一步縮小與美國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的差距。但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還要處理一系列復雜嚴峻形勢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在這其中,賈康認為最基本的判斷是中國只有大踏步地跟上時代,繼續在工業化、城鎮化方面推進,堅定不移跟上改革開放中表現出的市場化、國際化,以及抓住新技術革命所形成的信息化發展潮流。 ![]()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財政部原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 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吳曉求在峰會上表示,中國金融處在歷史的變革時期,必須要思考中國金融變革的推動力在哪里,否則的話就會作出錯誤的判斷。 ![]() 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吳曉求 他表示,中國金融變革和進步的力量主要是來自于社會的需求、實體經濟的呼喚、來自于中國由小康社會建設成中等發達國家的要求。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則《“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和對策建議》為主題發言。 怎么看待當前的外部環境?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張明用三個關鍵詞概況為疫情、衰退、動蕩。未來五年全球潛在的風險則聚焦在負利率、高債務和貧富分化。 ![]()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張明 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所長及馮氏講席教授陳志武在峰會上談及資管新規時表示,資管新規的初衷時將資管規則盡量統一化,盡量避免資管公司給金融市場帶來太大風險。但他提醒要注意市場參與主體的多元化和多樣化。 上海國際信托黨委書記、總經理陳兵在下午的致辭中表示,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三十周年,上海信托作為改革開放后成立的首家本地金融機構,伴隨著浦東開發開放成長,始終堅持服務實體經濟、服務民營企業和小微經濟發展,始終抓緊對外開放和浦東開發兩大歷史機遇,揚鞭奮起,努力做好信托業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和先行者,將浦東大開發描繪成一幅最美麗。 ![]() 上海國際信托黨委書記、總經理陳兵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則建議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未來發展主要在五個方面,包括加快推進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設;努力建成上海國際保險中心;提高直接融資比例,進一步推動資本市場發展;加快中外金融機構集聚;加快離岸市場的建設,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 此外,經濟觀察報副總編輯張向東、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長、上海浦東新區原區委常委、宣傳部長陳高宏、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教授、學術副院長嚴弘、經濟觀察報首席記者歐陽曉紅、上海市浦東新區金融工作局副局長門慶兵、上海信托副總經理葉力儉、德恒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張磊、瑞銀資產管理上海總經理陳章龍等重磅嘉賓也在兩個圓桌論壇上分別探討了如何推動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以及回顧浦東開放經驗,從經濟雙循環背景下的金融發展新格局出發探討開放新動力310328。 ![]()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則對應“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提出了授人以魚的開源邏輯,提出邊際成本為零的云服務新時代,提出了交易成本無限接近于零的數字化新場景、新資本故事,新時代的場景表現。數字化與服務性的基礎設施最大不同點就是數字化的基礎設施滲透性、延展性遠比服務性基礎設施大的多,可以滲透到所有產業、產品、服務,可以滲透到一切的環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