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二胡會這么悲,因為它僅兩根弦,相依為命”,這是使用網易云音樂三年有余的穆心記憶最深刻的一句樂評。 2015年,穆心經朋友推薦與網易云音樂“相遇”,因其精準的歌曲推薦,她養成了每晚睡前聽推薦歌單的習慣。 “當時經常聽鋼琴曲,沒想到有一天給我推薦了一首二胡鋼琴合奏曲”,原來認為“二胡很土”的穆心聽完這首歌后,她對二胡大為改觀,又接連聽了幾首二胡獨奏。慢慢地,穆心成為網易云音樂的忠實用戶,每日必聽的推薦歌單是她對這款產品的核心記憶。而放眼全國,同穆心一樣收聽網易云音樂的用戶已經達到6億。 日前,網易云音樂“斬獲”近6億美元新一輪融資,這是網易云音樂成立五年來的第二次融資,百度等巨頭也身處投資人行列之中。 環顧網易云音樂所處的賽道,騰訊音樂的產品矩陣占據著領先地位,蝦米音樂等后來者也覬覦著其發展成就,面對這樣前有猛虎后有追兵的現實境遇,選擇與音樂業務上有所欠缺的百度合作,看起來更像是一次“抱團取暖”,而這會不會成為網易云音樂開啟變陣的前奏? 丁磊的音樂夢 “我想做一家唱片公司。” 2000年,《人民日報》的記者問到丁磊“有錢以后想干嘛”,他毫不猶豫地給出了上述的答案,有關音樂夢想的種子此時便在丁磊心中生根發芽。 那一年,網易上市,三年后,丁磊成為最年輕的中國首富,站上了大多數眼中的人生巔峰。 但在所謂的巔峰上,丁磊仍執著于對音樂的熱愛。 PC時代,網易早于百度推出MP3搜索,在盜版猖獗的年代,網頁音樂搜索是網民們獲取音源的第一場所,但這條有違版權保護的道路注定走不長遠。 很快,在國家推動音樂正版化下的形勢下,網易的MP3搜索逐漸淡出歷史舞臺,各類PC端播放器及移動應用成為國內在線音樂市場的新主角。 但在這種環境下,丁磊對音樂的熱愛有增無減,也對在線音樂市場掀起的版權大戰有著自己的見解。在他眼中,音樂的本質應該是分享。 2007年,丁磊在麗江束河聽到了歌手侃侃的《滴答》,他對這首歌贊賞有加,隨后便拜托唱片公司的朋友能推廣這首歌,但他們一一婉拒丁磊,也讓丁磊沒能將好歌分享給更多的人。 還有一次,丁磊從巴西帶來了10張光盤,狂聽一遍后發現了其中一首好歌,于是裝到手機里反復地聽,但他也抱怨到,好歌沒辦法分享給人聽,實在太苦惱了。 兩次分享失敗的經歷或許只是丁磊“聽歌生涯”中的逸事,但令他苦惱的則是音樂被拘泥于簡單地定向檢索,缺少了讓更多人收聽好歌曲的分享通道。 酷愛音樂的丁磊在手機里安裝了不少聽歌APP,MOG、Rdio和Spotify等國外應用是他常用的軟件,在他眼中,國內的音樂平臺難以滿足他的聽歌需求。在2012年春節時,因為找不到一款能便捷搜歌的中文音樂APP,他萌生出自己做一款音樂產品的想法。 對忠誠樂迷丁磊來說,“愛音樂”或許是他做網易云音樂的初心,但從“生意人”的角度,丁磊也嗅到了在線音樂市場的商機。 在2013年前后,移動網速的提升與智能手機的普及,預示著移聯網的浪潮正滾滾而來,從這一年開始,一眾PC端音樂播放器紛紛轉戰移動端,早先布局版權的QQ音樂不斷崛起,百度、阿里等巨頭加速入局,在線音樂市場也正走向井噴期。 與此同時,對起家于PC的網易來說,郵箱和門戶網站難以快速搶占移動端市場,自研手游業務也剛剛起步,面對移聯網的大潮,網易也缺少一款有分量的移動端產品。 在這樣的內外環境下,丁磊更堅定了自己要做音樂APP的決心,為此,他還專門找到曾在網易娛樂任職過的王磊,想拉他入伙。 看中王磊,不僅是因為他曾在網易任職,更關鍵的是看中他在娛樂圈的聲望和積累的人脈資源。當時,兩個名字中都有“三石”的男人在杭州的酒吧里暢聊對國內音樂產品的看法,結果聊了一晚上,二人卻得出一條結論:中國人的音樂審美水平太low了。 而在觥籌交錯間,網易云音樂也有了自己的雛形。 同樣,認可丁磊音樂夢和商業嗅覺的王磊也辭去當時在愛奇藝的職位,和當時在杭州研究院、現任網易云音樂CEO的朱一聞一同著手于組建核心團隊,來開發這款尚處于啟動期的產品。 彼時,曾開發網易博客的朱一聞正處于人生低谷期,他和團隊開發的游戲玩家社區“夢幻人生”遲遲沒有起色,團隊也處于解散的邊緣,但王磊則認為,夢幻人生“邊娛樂邊社交”的思路和他正要做的音樂APP將會有所契合。 于是,丁磊任命朱一聞出任網易云音樂的產品總監,也給了他的團隊一次證明自己的機會。 當時,網易云音樂團隊扎根杭州,而網易的主力團隊遠在北京,為了聚攏優秀人才,丁磊每天都要給北京的高管打電話,勸他們來杭州發展,來開發一款全新的產品。 或許是被丁磊“日夜相勸”的精神打動,有部分高管放棄了在北京較為安穩的職位,來到杭州激發自己的創新活力,這使得網易云音樂團隊進一步壯大起來。 團隊建制的逐步完善為網易云音樂注入了發展動力,同時,從丁磊到其團隊上下所具備的嚴謹的產品精神,也是網易云音樂能獲得用戶青睞的關鍵因素。 在網易內部,網易云音樂是丁磊除游戲外少數直接過問的產品,其 APP上模仿黑膠唱片的播放界面,也是丁磊讓團隊調試20遍后敲定的。 同樣,對產品精雕細琢的精神也滲透到每一個團隊成員中。網易云音樂CEO朱一聞回憶到,當時他每天要早起看微博用戶對網易云音樂的反饋,一旦發現問題,立刻投入解決。 在這種細致入微的產品思路下,直到2013年才上線的網易云音樂雖是較晚步入行業的玩家之一,其成長速度卻不可小覷,短短五年光景,網易云音樂已是僅次于騰訊的在線音樂“新勢力”。 可靠的團隊和,這些固然是網易云音樂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能最終在行業中占有一席之地,回歸“音樂分享”的內核也是網易云音樂發展路上的關鍵動力。 音樂版“今日頭條”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后,用戶個體權利在不斷釋放,“以用戶為出發點”的產品思維也在生根發芽,如今的社交電商拼多多正借社交玩法,以貨招人,而今日頭條則通過技術算法,讓資訊像長了腳一樣“跑向”用戶。 同樣,音樂更不例外,當穆心打開二胡的世界,其體驗到來算法帶來的福利,這也讓丁磊好歌分享的夢想插上了飛翔的翅膀。 同時,為實踐“好歌分享”的夢想,網易云音樂邁向了打造“音樂社區”的道路。 而在CEO朱一聞眼中,要想建成音樂社區,其要經過“歌單+社交”、個性化推薦和強化社區定位的三個階段。 在網易云音樂的首款版本中,其打破了原有的曲庫模式,讓用戶以歌曲曲風、聽歌場景乃至心理情緒為標準,自主創建歌單,激發用戶創造力,滿足了使用者更加細分、更加垂直的聽歌需求。 千萬首風格不一的音樂,經用戶的排列組合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這使得用戶開始與喜好歌單的創建者產生互動,收藏他的歌單,成為他的粉絲,關注他的動態,這種互動關系的建立亦是打造社交場景的基礎。 截止2017年4月,網易云音樂的用戶自主創建歌單累計超4億個,日均創建歌單62萬個。可見,用戶自發創建歌單來分享自身音樂喜好,同時吸引用戶對歌單創建者個人產生連接,網易云音樂踐行著“歌單+社交”的第一階段目標。 而創建歌單僅僅是在內容上有所儲備,若想真正實現音樂分享,更關鍵的是讓“想聽的人”聽到“愛聽的歌”,這就需要網易云音樂在技術上實現個性化的內容推薦。 在2013年前后,以今日頭條為代表的移動資訊平臺讓人們見識到算法推薦的力量,它打破了曾經“人找內容”的模式,通過分析用戶在各社交平臺的歷史數據,精準定位用戶興趣,并根據使用情況不斷調整,逐步實現“內容找人”。 智能算法推薦使得內容分發逐漸走向去中心化,而在抖音等短視頻應用中,今日頭條也將算法推薦的應用場景不斷擴大,這種以用戶為導向的分發模式開始流行于各領域。 網易云音樂便可謂移動音樂領域中算法推薦的先行者之一。 同今日頭條邏輯相似,網易云音樂基于用戶的聽歌品味建立起一條算法規則,但相對于文字資訊,定位用戶的音樂取向則需要更為復雜的策略。 在網易云音樂的算法體系下,其要根據用戶所聽音樂的語種、風格和主題來為用戶貼上標簽,依次來推薦音樂,同時,再根據用戶收聽不同歌曲的時長、分享頻次,收藏歌單的情況來優化算法,精準描摹用戶畫像,向用戶分享其最鐘愛的歌曲。 正是基于這種算法推薦,用戶聽搖滾就推薦搖滾,聽電音就推薦電音,網易云音樂對用戶的聽歌喜好把握得愈發精準,其也逐步實現了由“人找歌”向“歌找人”的場景轉化。 精準定位用戶聽歌喜好,借技術手段實現個性化推薦,網易云音樂在踐行第二階段目標的同時,也收獲了大量忠實樂迷,他們是推動網易云音樂快速成長的關鍵因素。 在歌單社交和個性化推薦之外,網易云音樂還通過評論、動態分享等玩法強化自身的社區定位。 網易云音樂CEO朱一聞曾在采訪中表示,5分鐘的聽歌時長實際為用戶構建起了封閉的空間,使聽歌者產生巨大的情感共鳴,而此時,用戶自發分享因歌曲產生的人生回憶和內心思緒,擴大了用戶自我的情感空間,使收聽歌曲的人進入同一個情感場域。 正如趙雷《理想》這首歌下獲得8萬點贊的樂評“理想就是離鄉”一樣,短短六個字表達出了追逐理想的初級形式,也道出了無數追夢人的苦澀。 同時,在UGC樂評之外,網易云音樂還通過打造“類微信朋友圈”的社區以及短視頻、有聲書等內容觀看方式,激發用戶收藏、評論和分享的興趣,提高用戶活躍度,強化平臺的社區屬性。 可見,通過“歌單+社交”、個性化推薦和強化社區定位等步步深入的打法,網易云音樂走出了音樂社區的道路,用戶不只可以在平臺收聽符合自身喜好的音樂,還能與志同道合的人分享聽歌時的故事和想法,加深了他們對平臺的依賴性,同時推動了平臺用戶的增長。 自2013年上線以來,網易云音樂用五年光景實現了“從0到6億”的用戶增長,而在QQ音樂向其互授版權并解禁朋友圈分享后,其兩年內的用戶增幅均超過50%。 踐行音樂社區的道路是網易云音樂獲得用戶快速增長的內部因素。此外,外部競爭環境的變化也給網易云音樂留出了發展時間。 網易云音樂一經問世,便置身于移動音樂市場的競爭海洋中,以QQ音樂為代表的行業老玩家,通過手中握有的版權優勢,與網易云音樂展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廝殺。 2014年起,網易云音樂與QQ音樂、酷狗音樂因版權糾紛曾多次對簿公堂,紛爭最盛之時,騰訊索性關閉了蝦米音樂、網易云音樂等主流音樂APP的微信朋友圈分享渠道。 平臺之間的“神仙打架”波及到了用戶體驗,自然也引起了監管層的注意。2015年7月,國家版權局下發“最嚴版權令”,要求各平臺共下線200萬首未經授權歌曲,這為日后各路玩家的版權戰爭打響了第一槍。 同時,在監管層的關注下,QQ音樂與網易云音樂達成和解,也讓后者以過億元的成本取得了前者150萬首授權歌曲;此外,騰訊還單獨解禁了網易云音樂的朋友圈分享渠道,這也使后者的競爭環境大為改觀。 版權互授與解禁社交分享給網易云音樂留出了發展天地,加之其音樂社區的定位,網易云音樂的用戶數量得以快速增長。據QuestMobile今年7月的數據顯示,網易云音樂以1.16億的月活規模位居行業第四。 但同時,行業內各路玩家并未停止發展腳步,自2016年起,QQ音樂整合酷我音樂、酷狗音樂,阿里整合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百度音樂與太合音樂集團合并,BAT的聚首也讓在線音樂戰場的火藥味愈發濃烈。 在網易云音樂的身前,騰訊音樂在用戶規模和版權數量上可謂當之無愧的“行業龍頭”,想必在上市后,其將不斷加快業務擴張的步伐,加之騰訊自身的內容基因和資本實力,行業內的馬太效應仍在加強。 在騰訊音樂日漸強盛之時,成立五年的網易云音樂能取得如此地位實屬不易,但同樣,在版權數量和生態協同等問題上,網易云音樂也存在著不足之處,如果其想穩固如今的江湖地位,這些不足都需要一一彌補。 “勝利”的砝碼 “因為周杰倫,我的手機里裝著兩個音樂APP。” 家住上海徐匯的Cindy是周杰倫的樂迷,同樣也是網易云音樂的忠實用戶,對于平常愛聽冷門小眾歌曲的她,網易云音樂上的推薦歌單是Cindy最喜歡的功能。 但由于版權限制,Cindy只能再額外安裝擁有周杰倫歌曲版權的QQ音樂,因為在今年3月,騰訊停止分銷杰威爾唱片旗下的周杰倫歌曲版權,各大平臺上的周董歌曲瞬間變灰。 “那怎么辦,湊合著過唄”,對于這種情況,Cindy發出了一句無奈的感嘆。 在地歌網了解到的網易云音樂用戶中,推薦歌單質量下降,樂評中摻雜大量營銷號是他們對產品的負面評價,但當問及最損傷用戶體驗的部分之時,受訪用戶一直回答到:版權。 產品體驗上的不足尚可以通過技術來逐步優化,但在版權這道關卡上,平臺間展開的則是“實打實”的對壘。 對在線音樂平臺而言,優質獨家的版權內容對用戶有極大的吸引力,由于高人氣歌星有著忠誠的粉絲群體,如若平臺與其達成獨家合作,帶來的則是一批高忠誠度的樂迷。 同時,在版權正規化和消費升級的背景下,用戶愿意以付費方式支持所鐘愛的歌手,受此影響,平臺也開始大量采購優質獨家版權,以刺激用戶購買力,這便使得會員付費收入逐步成為在線音樂平臺的重要收入源。 可見,版權數量是決定平臺內容質量的關鍵因素,平臺內容質量的提升也帶動了用戶量和會員收入的增加,并為平臺采購版權注入動力,形成了“版權—用戶—收入”的正向循環。 而基于版權采購的巨大需求,近年來水漲船高的版權價格也令各家平臺極為苦惱。 有資料顯示,2014年時價值僅3000萬美元的環球音樂獨家版權,到2017年騰訊買下時已漲到4億美元之多,平臺對獨家版權的需求加速了行業競爭,同時給予了版權方極大的議價空間。 天價版權的出現,對于有資本靠山的騰訊音樂而言,為保住“龍頭”位置不惜砸下重金采買版權,但對于網易云音樂而言,高昂的版權價格顯然讓平臺有點“吃不消”。 在移動音樂的模式下,優質內容是推動用戶增長的關鍵因素,但若無法在獨家版權上占據優勢,網易云音樂只得相繼推出培養小眾樂人的 “石頭計劃”和“云梯計劃”。 據QuestMobile今年9月的數據顯示,網易云音樂與B站和抖音的用戶重合度位居行業第一,他們喜好潮流,標榜個性與獨立,這是網易云音樂能走出小眾曲風的優勢所在。 同時,網易云音樂也獨立樂人提供了完整的培養和推廣方案,不僅為其提供專業的錄音棚,并且還能獲得與專業制作人的合作機會,更關鍵的是,網易云音樂還通過線下演唱會、評論區廣告分成和會員收入分成等方式為音樂人創收。 以石頭計劃中的民謠歌手小木雅為例,其首張單曲《可能否》迅速在網易云音樂走紅,截止今年11月的播放量已超過7億,并且還通過網易云音樂的“云豆現場”實現了人生中第一次Live House,粉絲人氣隨之不斷上升。 除線下演唱會外,網易云音樂還推出了音樂短視頻專區,并上線獨立直播平臺“LOOK直播”,為歌藝出眾的小眾樂手提供積累人氣的渠道。 此外,網易云音樂在線下還聯合口碑推出餐廳點歌功能,聯合亞朵酒店打造網易云音樂主題酒店,這在拓展平臺的內容分發渠道之外,還拓寬了其用戶使用場景。 可見,網易云音樂除了社區化產品的優勢之外,還在內容和場景上分別有所拓展,內容上通過扶持樂人,打造出一條小眾原創歌曲的路線,收獲了大量年輕樂迷;在場景上通過短視頻、直播以及餐廳、酒店等線下設施,延伸平臺的聽歌場景,拓展內容分發渠道。 在移動互聯網紅利逐漸消失的當下,網易云音樂嘗試在內容和場景上加以突破,爭奪增量市場的用戶,但與巨頭扶持的騰訊音樂和蝦米音樂相比,網易云音樂仍需進一步升級。 目前,QQ和微信的引流作用是騰訊音樂用戶增長的關鍵因素;此外,與網易云音樂功能類似的蝦米音樂,其作為阿里大文娛戰略中的重要一環,也將在未來與阿里的文娛體系保持生態協同性。 因而,流量引導和生態協同,或許也是網易云音樂更加需要努力解決的問題。 在網易Q3財報發布后的電話會議上,丁磊表示將在網易云音樂的創新研發上持續投入,但對比阿里、騰訊的戰略和生態布局,網易除手游產品外,在移動端上缺乏可進行流量引導的產品,同時,在文娛戰略布局上,網易除在游戲層面有較為優異的表現外,還遠未形成生態協同效應。 即使在產品體驗等維度有著一定優勢,但在流量導入和生態協同上的劣勢,也需要網易云音樂去繼續突破,而與百度的合作或許就是其破局的開端。 6億美元的戰略資金,無疑是給網易云音樂采購版權裝填了資本彈藥,但更關鍵的是,二者通過此次合作構建的生態協同,頗有合縱連橫之意。 如今,百度高舉高打AI戰略,其對話式AI智能平臺DuerOS接入設備數突破1.5億,此外,凱叔講故事、喜馬拉雅等音頻內容平臺也已接入DuerOS,為其提供語音技術上的落地支持,同時也讓內容平臺觸達更多使用場景,拉動平臺流量的增長。 想必在未來,網易云音樂也將很快接入DuerOS,這一方面能為DuerOS的技術落地提供內容支撐,另一方面,也為網易云音樂搶占更多應用場景提供機會。 在AI戰略上加以協同,觸達更多線下場景,搶奪增量市場用戶,這對于網易云音樂的用戶增長將會產生積極影響。 此外,隨著消費升級的到來,為無形的版權內容付費已成為稀松平常之事,會員收入也逐漸成為音視頻等文娛平臺的重要盈利點,布局大文娛領域已成為BAT等巨頭們的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其急需抓住的消費者紅利期。 投資網易云音樂,擴大百度的文娛版圖,不僅實現了內容生態的協同,也讓百度的大文娛布局走出了更為堅實的一步。因而,從百度的視角出發,資本上對網易云音樂展開合作僅僅是個開始,未來在內容層面還有望深化合作。 回到網易云音樂的視角,百度的移動APP和AI平臺能使其觸達更多用戶場景,助力其不斷在增量市場吸引新的用戶;同時,百度在大文娛領域的布局也將和網易云音樂產生生態協同效應,使其不斷擴張內容布局范圍。 同時,網易云音樂的社區化定位使其聚合了大量忠誠用戶,內容和場景上的延伸也為其提供發展原動力,這也都是網易云音樂在向行業第一發起沖擊時具備的優勢。 如今,騰訊音樂占據著市場核心地位,而較晚入局的網易云音樂也占有一席之地,加之與巨頭百度的合作,為其提供前進的能量,使勝利天平上的砝碼顯得更加沉甸甸,也讓網易云音樂能在移動音樂的戰局中不斷兵強馬壯。 (受訪者穆心、Cindy均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