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模式取勝的O2O,遇上了規模化效應的B2B,終于要在新零售的時代中,找到出路。 文/啟明 鋅財經(xincaijing) 收銀臺上一個被翻爛的本子,里面記著各種電話,康師傅方便面、旺仔牛奶、農夫山泉、百事可樂等等,隨手翻翻,有時同一款產品甚至能看到幾個不同的電話號碼。 這大概是全國數百萬家夫妻小店的真實情況,他們還有一個有趣的稱呼,叫做螞蟻雄兵。 手機玩的溜,互聯網化卻只有支付寶和微信支付 “全國有近700萬家小店,1-3線城市數量占比約50%,呈現出強集約化效應。一線城市擁有全國6%的人口,共有53萬家小店,占比7%;二線城市擁有全國19%的人口,共有114萬家小店,占比16%;三線城市擁有全國21%的人口,共有181萬家小店,占比25%。”星瀚投資總監魏坤告訴鋅財經。 別小看這些小店,他們幾乎貢獻了整個零售渠道40%的出貨量,其中約30%夫妻店盤踞在鄉鎮、農村,46%在三線城市、縣級市。 有意思的是,夫妻小店這個“硬骨頭”,早就被無數創業公司反復啃食過,但無論是供應鏈賦能,或者無人零售,都沒有拿出過漂亮的成績單。 店商互聯的突然倒閉和宣告破產,曾獲雷軍投資,紅極一時的B2B快消品供應鏈電商平臺店達,也在去年的低調借著鹽改轉型。 “夫妻店的經營,一般就是兩口子,真再雇個人,賬算不過來。”果小7CEO萬曉莉說,大部分夫妻店的店面都是自己的,但很難實現拓展和擴張。 然而,從2015年開始,電商巨頭們就不約而同地打起了“夫妻店”的主意。 轉載自網絡:京東便利店和天貓小店 “未來五年京東將在全國開設超過100萬家京東便利店,其中一半在農村。”自劉強東去年高調宣布這一消息,已經過去1年多。 隨后,“天貓小店”的快速跟進,證明了阿里零售的同樣重視。 去年鋅財經曾有多篇文章報道過,那么,這個被阿里和京東,視為線下流量最后入口,權利鏖戰的新戰場,新零售的最后一塊硬骨頭,究竟有什么魔力? 鐵公雞身上如何拔下一根毛? “他們精明的很。”鮮世紀創始人廖川跟鋅財經分享了,有天他剛到老朋友王老板的夫妻小店,正好碰到一個年輕人打聽隔壁店鋪情況。 “你打電話給這個中介,這一代房子都是他在負責。”老王一邊嗑瓜子,一邊拿出一張中介名片,小伙子道了謝就走了。 眼看小伙子走遠了,廖川問老王,隔壁店鋪明明也是他的,為何要多此一舉。 老王風輕云淡的回答道。“中介是我弟弟嘛,這樣他能多業績。” 其實,存活下來的夫妻小店或者社區便利店,比平臺更理解周邊用戶的需求,民間智慧,加上一點點土地紅利,他們就可以活得很滋潤。 線下支付的最后一個入口 而在選品和擺放之中,他們有更大的學問。 “鮮食作為全家、7-11的主要盈利產品,一來因為毛利率高;二來這類的商品力,并不依賴于品牌,更多依賴技術和和口感,賦予的渠道品牌力。”零售業資深人士萬德乾表示,夫妻小店和便利店不同,但增加商品毛利率,或是增加商品銷售的預期是相同的。 這很好的解釋了為什么夫妻小店中,經常有不知名品牌的洗發水、紙巾等的出現,因為毛利率更高。 靠著這些“民間智慧”,夫妻小店依然能在電商的沖擊下活下來,但巨頭不會無聊到去做現在或者未來都不能賺錢的事情。 果蔬生鮮可能依然是夫妻小店的主打類目 以杭州的社區生鮮店Mr. please為例,店主老張告訴鋅財經潘越飛,商品算平均毛利率在20%-30%之間。 “6月份開張試營業,9月份大概掌握了的這個小區的消費規律,控制住了貨損,就開始盈利了,現在每天能賣6000-8000左右。” 開業當天的日營業額近2萬,是相隔30米的鮮豐水果店日理想銷售額的2.5倍。 但傳統的互聯網模式,似乎這塊“硬骨頭束手無策”。 據前京東O2O業務部高管分享,當年京東曾對到家物流做過很多MVP實驗,當時發現送餐有極大的需求但是不賺錢,而后對到家服務的許多研究成果,在后續物流中也有應用。 O2O大戰之后,生活服務類的項目大多悟出了一個道理,除了省錢沒有什么是剛需。 這對客單價可能不超過20塊的夫妻小店來說,尤其適用。 拿店達app來說,當時在蘇州做地推,靠著比傳統渠道價格更低的爆款產品紅牛作為切入點,地推團隊一次又一次地拜訪商家,說服其安裝店達的app,第一天推了530多家店,7天一共推了3000家小店。 轉載自網絡:干線物流示意圖 但問題是,夫妻店的快消品是十分透明的生意,當優惠和補貼過去,老板還是會拿起電話,找到經銷商的號碼,然后下一批訂單。 “就是因為利潤低啊,稍不注重效率一兩個點就沒了。”店達董事長芮赟表示。 這就產生一個問題,傳統互聯網規模+流量的打法在這里無法試用。 傳統夫妻小店商品的毛利率大概在10%,而且通常是和縣市級的代理商直接拿貨。 轉載自網絡:生活服務模式的配送示意圖 假設服務商越過地區代理商,找到源頭供應商,中間的差值就成了服務商的利潤率,所以,去掉中間商,直接服務夫妻小店和供應商,仿佛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 按照互聯網思維,這時候服務商只需要做三件事情: 第一,研發連接雙方的APP; 第二,在各地區建大型倉庫; 第三,拉上四通一達做好配送。 可問題是,連京東和阿里都無法保證盈利的快消品供應鏈,一個依靠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平臺,又應該通過什么盈利? 靠全國性的供應鏈規模? 轉載自網絡:物流系統比看起來的復雜的多 店商互聯似乎已經給出了答案,但在店達的采訪中,芮赟并沒透露供應鏈實現整體盈利的跡象。 單個地區供應鏈無法實現盈利,推向全國只會虧的更多。 而另外一個無法忽視的點在于,在夫妻小店的場景中,店主拒絕只接受一家供應商服務,他們的擔心很簡單,未來有一天壟斷會帶來成本的提升。 據萬德乾透露,目前阿里零售通為夫妻小店供應的商品比例,平均占比在30%。 看起來,僅靠供應鏈盈利并不太靠譜。 要的多,不如挖的深 “我們占了跨境商品客單價高的優勢。”海拍客COO徐虹分享,海拍客平臺上的商品都通過京東物流配送到三四五線城市的母嬰店,一罐奶粉的配送成本,從保稅倉到中部地區,大概在15元左右,如果走大貨貿易的物流成本會再低一些。 但這些成本在夫妻店的快消品中是不敢想象的,即便和餓了么或者美團這樣的眾包平臺的配送成本比,快消品的利潤也實在是太低了。 一瓶洗發水售價才20塊,更別說2塊錢一罐的可樂了。 “區域代理商的模式這么多年一直存在,就證明其供應效率依然是最高效的。”萬德乾在采訪中反復強調這一點,他認為,如果沒有提供其他增值服務,互聯網平臺光靠類似傳統的供應鏈,實現整體盈利是幾乎不可能的。 但不同的快消品適合不同的供應鏈,以可樂這類短供應鏈為例,雖然在全國的生產廠超過10個,但上海地區的廠就只負責上海地區,出了上海,所有的條件都需要重新談過。 鮮世紀零售B2C系統 “根本沒有總部一說。”廖川說,很多平臺和品牌的簽約都是胡扯,開個會合個影,宣傳一做,還是要一個個代理商不停的跑。 如果說B2C的生意,用戶規模化效應大于供應鏈規模化的效應;那么B2B的生意,就是供應鏈效應大于用戶規模化效應。 “飲料即食在便利店的效率遠高于B2C電商,在飲料類、即食類品類的供應鏈效率方面,到店的供應鏈效率大大優于B2C。”魏坤特別提到這一點。 “深度和廣度最直接的體現就是財報的天壤之別,”廖川告訴鋅財經,2B的生意不適合燒錢和補貼,鮮世紀整體供應鏈上是幾乎可以打平,甚至能夠微弱盈利。 商品流和現金流示意圖 “Retail is Detail。”這也是廖川在采訪中反復強調的一句話。 所有的事情都源自細節,商品毛利率,拆分到倉庫、人員、物流,然后再一級級往下扣。 “任何事情超過三步就會變得復雜和容易出錯,但是借助信息化和外部設備,員工只需要跟著提示做不會出錯。”廖川補充,大到倉庫位置,倉庫形狀,小到商品擺放,如何拿貨,如何打包,都是一門學問。“丟框還是分揀,是要看商品的。” 不同角色對科技的需求 而物流也是件復雜卻不好掙錢的事。 “如何節約費用,其實路線非常重要。”掌上快銷COO王璐,在之前的采訪中表示,當用戶下單后,系統會根據店主位置,智能排線。就像外賣訂單一樣,假如一輛車有18個地點,那么系統自動規劃好路線。司機在裝貨時,也是按照先后順序來裝。最后一個裝上車的一定是最先送達的,這樣能節約卸貨時間。 效率依然是這件事情的關鍵,除了之前提到的倉庫,在物流和配送體系中門道也不少。 這也和傳統互聯網公司想的不一樣。 品牌方的地區供應商,在地區的物流體系中有一個弊端,那就是物流末端的進銷能力特別差。 “因為單品的原因,通常供應商不會為了2、3箱可樂就配送,但是如果2箱百事可樂,2箱可口可樂,再加上幾箱農夫山泉或者營養快線,那我就送了。”廖川補充。 據說,在最新的倉庫中鮮世紀對倉庫做了升級 對品牌方來說,鮮世紀和掌上快銷就好像一個第三方服務公司,不僅幫著賣貨,還解決物流和倉配的問題,真正的化零為整。 把上千種SKU,分類,規整,設計自己的體系,然后和品牌商已有的物流系統進行磨合,從而取代從前的第三方服務公司,而非經銷商體系。 平臺需要自下而上的去和品牌方的物流磨合,創造效率,從而產生價值。 “他們并不太需要科技。”在有贊CEO白鴉看來,單獨為夫妻店做小程序或者SaaS或者做一個小程序,都不是一個可行的生意,原因是他們不需要,或者他們根本用不到。 對這樣的小店,金融和科技還略顯奢侈 對于科技,這些夫妻小店們似乎也并不太感冒,而無人就更是奢侈。 但金融的需求,卻是存在的。 比如支付寶之前推行的收款碼和多收多貸計劃,就是能夠通過線下的掃碼支付,讓這一部分店主也能夠享受金融服務,甚至還能在1688上賒貨。 而大部分B2B平臺最后都切了供應鏈,比如找鋼網。 但這些事情,可能還沒有那么快發生在如鮮世紀或者掌上快銷這樣的平臺上。 商業模式取勝的O2O,遇上了規模化效應的B2B,終于要在新零售的時代中,找到出路。 問答 鮮世紀創始人 | 廖川 Q:全國性的復制有沒有可能性?運營數據有哪些可以分享? A:區域先做深再做廣,這還涉及到管理極限的問題,也涉及到是不是已經有了模型再去拷貝。我們正在拷貝已有模式,逐漸進行全國性擴張。整個運營成本控制在5.0%左右,實現了運營盈利。覆蓋了20000個便利店,30個品牌商,平臺上共有3000-4000個SKU。從上海開始,向蘇州、寧波、無錫等地拓展,已經建立了五個信息化的物流營運中心。 星瀚投資總監 | 魏坤 Q:有哪些數據和細節,在投資機構的眼里,認為這個賽道正在處在風口上? A:眾所周知,隨著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的不斷滲透,互聯網的紅利已經走到末期,流量成本越來越高,各類電商增長趨勢都開始放緩,零售、快消等行業的線上線下交易比例基本處于穩定狀態,而線下消費仍有極大的市場空間。 零售業資深人士 | 萬德乾 Q:日本便利店雖然單店盈利能力非常強,但是整體依然處在虧損或微利狀態,這是為什么? A:總部管理成本的問題,因為目前的三大日系便利店,在中國市場依然處在初期拓展階段。在確保單店盈利(即保障加盟者盈利)的情況下,總部運營成本依然無法得到利潤的整體正向指標。 飛議 ●規模化確實能夠帶來成本的下降,但如果模式本身無法盈利,虧損只會越來越大。 ●一個瓶子塞滿乒乓球,還可以放巧克力豆,然后還能放下很多的沙子,排列和組合很重要,用更少的車,跑更多的店,送更多的貨。 本文授權轉載自:鋅財經(xincaijing),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億歐對觀點贊同或支持;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