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提名名單出爐,共有6部“上海出品”影片分別獲得15項提名。值得一提的是,獲最佳故事片獎提名的《春潮》和獲最佳美術片提名的《大鸞——周恩來童年讀書的故事》目前都只在網絡放映。金雞獎是中國大陸電影界權威、專業的電影獎項,但兩部不進院線的電影也可參評這樣的專業獎項,是否意味著網絡電影的機會來了? 網播和網絡電影不同 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創辦于1992年,是由中國文聯和中國電影家協會聯合主辦,每年一屆。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將于今年11月25日至28日在廈門舉辦,揭曉本屆金雞獎18個獎項提名名單。受疫情影響,這些提名影片并非通常意義上的院線電影。《春潮》就是一部院轉網作品,該片在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首映后,今年5月17日選擇在愛奇藝以付費點播形式發行;由江蘇淮安周恩來紀念地管理局、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有限公司、上海上影大耳朵圖圖影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動畫電影《大鸞——周恩來童年讀書的故事》則于6月1日在全網上線。 沒在院線放映過的影片為何可參評金雞獎?“在網絡平臺播放的電影和網絡電影是不一樣的。”上海電影學院影視藝術系系主任黃望莉介紹,本屆金雞獎參評影片范圍為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期間,經國家電影局審查通過的故事片、兒童片、科教片、紀錄片、戲曲片、美術片。也就是說,在這段時間內拿到“龍標”就可以,無論是《春潮》還是《大鸞》,在網絡放映時出現的第一個畫面都是“龍標”。“拿到龍標意味可以在國家認可的院線放映,可以參加金雞、百花評獎;而網絡電影是通過廣電總局審查,只允許在網絡平臺放映,所以沒有參評資格。” 黃望莉認為,疫情導致許多院線電影難以在電影院放映,但不能因此取消其參賽評獎資格。這也反映出疫情影響下大家對于觀影平臺態度的變化。網絡由于不受影院檔期和排片限制,變成一個很有優勢的放映平臺,“文藝片常有‘院線一日游’情況。拿了龍標而選擇在網絡平臺放映,看中的是可以獲得長時間的口碑和社會影響力。”未來,也許有更多影片選擇這一途徑放映,發行渠道將逐漸多元化。 網絡電影可作人才蓄水池 在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中,《白云之下》《春潮》《貞觀盛事》《大鸞——周恩來童年讀書的故事》《受益人》《攀登者》等6部“上海出品”影片分別獲得15項提名。一系列利好措施吸引很多影視公司在上海注冊,寧浩、徐崢等知名導演都在上海成立自己的分公司。近年來如《我不是藥神》等優秀影片都是從上海扶持發展起來的,隨著《1921》的殺青,明后兩年將在專業電影獎項名單中看到更多上海出品。 今年金雞獎公布的評選標準中首次提出,參評表演單項獎者,所飾演角色的臺詞必須由演員本人配音。這一變化意味著獎項越來越注重藝術品質。黃望莉舉例,同樣是院轉網作品,《囧媽》就沒有獲得獎項提名,作為一部春節檔合家歡影片,它沒能在藝術上形成特別強大的優勢。“這幾年中國有很多優秀影片出現,既有藝術特色,也反映了一定的社會問題。”比如在本屆金雞獎中,電影《少年的你》以11項提名領跑,新人演員易烊千璽憑該片提名最佳男主。 隨著白玉蘭獎、飛天獎紛紛將網劇納入評選范圍,也引發網絡電影何時在評選上能與電影一視同仁的議論。“目前來看,可能還只是個美好的愿望。”黃望莉指出,網劇近些年的質量突飛猛進,并都由廣電總局頒發許可,但網絡電影還過于強調類型化生產和娛樂性體驗,制作水準、表演水平、制作觀念都難以和院線電影作品相比,“網絡電影可能會成為未來電影人才的蓄水池。”(鐘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