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與故宮有關的中國品牌文化IP跨界聯名大受歡迎,各個行業都刮起“國潮風”,眾多中國品牌抓住機遇,在零售、美妝、服侍、文娛等領域全面爆發。據2019年9月百度與人民網研究院聯合發布的《百度國潮驕傲大數據》報告顯示,自2009 到2019年10年間,中國品牌的關注度占比由38%增長到70%。從“中國制造”到“中國驕傲”,背后是技術、質量、設計、企業社會價值等多方面發展。 2018年是國潮元年,2019年國潮繼續飛速發展,2020年的國潮則有點特殊,一場新冠疫情的到來,讓眾多國貨品牌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和機遇。國貨品牌對國潮的詮釋從外觀包裝設計吸引年輕人的眼球、以國風講述動人故事,到跨界營銷另類趕潮、病毒式傳播抓取流量,疫后則在日趨同質化的國貨浪潮中開始逐漸回歸理性,更加重視科技創新力量、不斷調整產品結構以適應中國消費者需求,從而實現逆勢成長。 作為衛浴行業的新國貨代表品牌,恒潔衛浴集團董事長謝偉藩表示:“后疫情時代,消費者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居家健康、舒適、智能等各方面的重要性,這對智能衛浴產品市場的成長具有積極的影響,相關衛浴產品的市場培育期一定會縮短,這是衛浴行業面臨的一大機遇。對恒潔而言,只有通過貼近中國家庭實際需求的產品和服務,提升消費者的生活品質,為中國家庭帶來安心的守護,才可謂真正的‘新國貨’。” 產品質量和安全是基礎,了解消費者實際需求是核心 2015年,中央倡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調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升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中國的智能衛浴時代正式拉開序幕,包括恒潔在內的國產衛浴品牌從“中國制造”轉向“中國智造”。而隨著中國消費市場升級,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不再滿足于衛浴產品的基本需求,而是希望通過產品得到更好的使用體驗,提升生活品質。 對恒潔而言,產品品質是一個體系,質量和安全是品質的基本要求,了解消費者的潛在需求,讓不同的人群得到不同的消費體驗,才是品質的核心。恒潔智能雙Q坐便器,充分洞察了中國家庭衛浴環境,響應使用者實際需求,在性能上搭載多項“實用智能科技”:一鍵旋鈕、智能翻蓋技術、水漩能沖水系統、活水即熱技術、恒凈除菌技術等衛浴核心專利,成為自主品牌在世界衛浴領域的明星產品,榮獲美國IDEA工業設計大獎、沸騰杯“智能坐便器測評”質量金獎等各項權威獎項。 而即便在人工智能時代到來之前,恒潔在陶瓷產品工藝方面同樣引領行業。為保護日益緊張的水資源,恒潔在2012年推出“超旋風節水坐便器”,突破性地解決了節水與沖水效果兼顧難題,比普通坐便器節水40%,遠遠優于國家節水標準,從而開創了衛浴行業“3.5L節水時代”。如今,“3.5L節水環保”伴隨著多款產品一同步入智能時代。 多年來,恒潔以強大研發創新力量和生產能力為支撐,除了產品本身質量不斷提高之外,還將中國消費者需求與生產緊密鏈接,讓產品更貼近消費者的實際使用需求。正如謝偉藩所說:“只有擁有‘中國心’的新國貨品牌,才能更懂中國家庭,讓消費者安心”。 無憂服務詮釋“新國貨”實力 產品品質之外,以周全的服務帶來無憂、放心的品牌體驗,守護中國家庭,是對新國貨的另一層解讀。今年315,網易家居發布的2020年《315服務調查報告》中,恒潔衛浴表現亮眼,在衛浴行業“綜合TOP得分榜”及“門店服務TOP榜”兩大榜單中均占據榜首,獲得雙料冠軍。調查人員對衛浴品牌的微信、電商(天貓)渠道開展了為期2個月的調查,并在北上廣等6城實地走訪各衛浴品牌線下門店,進行了一輪衛浴行業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綜合消費體驗,恒潔衛浴在線上渠道信息建設完善反應快速,而線下在品牌店面氛圍、人員專業素養和服務態度方面更是獲得滿分。 謝偉藩表示,后疫情時代,消費品不僅僅只有美學價值和使用功能,往往更承載著人們對彰顯生活理念、服務文化等精神內核的期待,這也是這一輪消費迭代升級帶給新國貨崛起的機會。 作為行業內首家提出智能坐便器整機6年質保服務和開設“1350,一生為您”陽光服務綠色通道的企業,恒潔遍布全國的3000多家服務網點,為消費者帶來超越期待的服務體驗。在強大服務體系支持下,恒潔更是在關鍵時刻始終表現出新國貨品牌的硬核擔當,為了幫助每個家庭在防疫期間足不出戶能夠正常使用家居衛浴產品,自2020年2月2日起,推出“恒潔在線-衛浴24小時遠程排憂服務”,超過10000名恒潔專業服務工程師通力協作,不限品牌,不限時間,不限地點,讓全國家庭均可通過“恒潔在線”對衛浴產品的使用、故障、保養、維修進行免費咨詢,為“居家抗疫”提供了創新的線上解決方案。 對于恒潔而言,“新國貨”并非追逐浪潮的結果,而實是品牌在誕生伊始便抱有的一顆初心。22年前,創始人謝偉藩堅信,中國衛浴應當得到更高的尊重,才將品牌命名為中國味十足的“恒潔”。對于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謝偉藩表示,“隨著消費的升級,消費者們對于品質的要求逐步提升,這對行業里具有高品質的品牌來說正是一個很好的發力機會。另一個方面,在衛浴行業集中度并不高,即使是國內外的領軍品牌,也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未來誰能緊貼消費者需求、做好品牌建設、拓展更具優勢的渠道業務,誰就能勝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