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如研究院攜手新華網共同調研編撰的《2021中國城市租住生活藍皮書》下稱《藍皮書》正式發布。《藍皮書》指出,2030年中國住房租賃市場規模將近10萬億元,城市住房租賃人群也將突破2.6億,一線重點城市機構化長租房占比有望達到15以上。 2030年市場規模或近10萬億,中國住房租賃迎來黃金10年 《藍皮書》指出,近年來,在“房住不炒”政策的不斷推進下,我國傳統的“重購輕租”市場格局正發生變化,“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成效也在全國各地逐漸凸顯。隨著政策鼓勵、市場回歸有序,2030年中國住房租賃市場規模將近10萬億元,城市住房租賃人群也將突破2.6億,迎來屬于住房租賃行業的“黃金時代”。 《藍皮書》在梳理有關政策時指出,在2020年11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提“長租房”一詞,進一步定調把“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作為2021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之一。而在2021年的“全國兩會”以及“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均對“規范發展長租房市場”“完善長租房政策”作出有針對性指導。以民生為導向的住房租賃市場發展的宏偉藍圖已被清晰地描繪出來,住房的民生屬性也被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分析,“十九大”報告提出“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首次將“租”置于“購”之前,代表了國家政策對住房租賃市場更強有力的支持方向。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住房租賃市場在“要發展”的原有提法上指出“要大力發展”,二字之差但實際意味著行業已取得明顯進步。 中國住房租賃體驗已趕超世界水平 《藍皮書》調研顯示,在“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一列針對性政策指導下,目前專業化住房租賃企業在推動租住產品矩陣化發展、居住服務水平提升、數字化技術賦能等方面已初步趕超世界水平。 正因此,新一代青年人在“租購”選擇上更趨理性。在購房選擇上,受調用戶中7年內不考慮買房的占比超30。而對于租房,目前已有75的租客租房超過3年,其中12的租客已超10年。面向未來租房意愿,51的租客表示可接受5年以上,18的租客愿意租房10年以上。 對于如何租到一個稱心如意的房子,《藍皮書》對“租房方式偏好”進行調研得出,65的租客選擇“機構化長租房”,位列首位,這一數據相較去年調研時上升了9。 具體在租賃居住體驗上,《藍皮書》對比國外居住情況發現,美國的保潔、維修等服務價格相對較高,例如燈泡維修均價在30美元左右;日本2019年保潔服務均價為2640日元/小時。在我國,機構化長租房,由專業住房租賃企業收取年租金約10為服務費,提供租住期間保潔、維修、網絡、客服、租務辦理等全周期服務。從服務配套程度、性價比和用戶需求響應速度看,已趕超世界水平。 北京房地產中介行業協會會長李文杰認為,住房租賃企業的市場參與程度越來越高,機構化長租房已成為65的城市租客的首要選擇。隨著“十四五”期間“大力發展租賃住房”的指導意見和政策接續落地,住房租賃企業更要以審慎態度強化精細化運營、拓展業務模式,讓“長租”始終遵循“住”的本質,推動整體市場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提高機構化長租房占比,打造中國特色城市居住租賃模型 仍需承認的是,過去一段時期里,一線、新一線及熱點城市中的住房租賃市場發展短板仍較為突出,市場秩序仍要提高,機構化長租房占比亟待提高。《藍皮書》調研發現,我國從2011年住房租賃行業起步至今,機構化長租房占比還不足5,未來將有更大的增長空間。 不少業內專家建議,提高機構化長租房占比的一項可行的切入點,也是打造頭部的住房租賃企業樣板關鍵,發展專業化規模化住房租賃企業,對于提高市場供給、社區建設、服務保障的突出作用,對推動行業穩步向前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城市更新研究中心主任秦虹分析,結合住房租賃市場整體來看,專業化的住房租賃企業、機構化長租房占比仍相對較低。發展專業化規模化住房租賃企業,是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抓手和手段。未來10年內,通過培育樣板機構,打造中國特色的城市居住租賃模型,在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同時,提高機構化長租房占比,尤其在一線重點城市達到15以上,對承接租賃需求,推動行業長效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