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市場不難發現,“減鹽食品”作為一個處于萌芽階段的新賽道,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商家和食品行業巨頭提前“跑步進場”,輕鹽需求正在被廣泛激活。2021年世界減鹽周前夕,肉業龍頭金鑼充當起“減鹽”先鋒,率先舉起“低鹽”旗幟,重磅推出了首款減鹽肉制品——金鑼健食力減鹽火腿腸,給消費者提供了減鹽肉食消費選項,幫助消費者逐漸養成清淡口味。 金鑼健食力減鹽火腿腸 減鹽食品賽道,機遇與挑戰并存 一方面,受健康飲食熱潮的影響,輕鹽逐漸得到了年輕人的追捧。在抖音、快手、小紅書等平臺上,明星、網紅、素人都在大力推廣健康飲食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近些年,國家也在推動減鹽。此前,國務院發布《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行動要求,提出到2030年,實現全國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降低20%的目標;2018年,中國首次提出食品工業減鹽策略;當年4月,中國營養學會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聯合推出《中國食品工業減鹽指南》,發動食品工業積極參與減鹽,分階段實現減鹽目標。 不難看出,自身需求、平臺強化、國家推動,多方合力,使輕鹽成為消費趨勢。但截至目前,投入市場的“減鹽”產品不多,這是為什么?原因在于,讓食品制造商擺脫它們自身對鹽的依賴,并非一件易事。 健康當道,金鑼探索肉制品“減鹽”方案 食品工業中,肉制品是僅次于谷物制品的第二大食鹽攝入來源,降低肉制品中的食鹽添加量是響應減鹽行動的重要一環,然而,食鹽在肉制品中是非常重要的配料之一,減少食鹽的添加量直接影響肉制品的品質。因此,探討如何規避食鹽減少帶來的不利因素,是肉制品減鹽的關鍵步驟。換言之,如何控鹽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尋找“減鹽”不“減味”且不影響食品口感的減鹽策略已經成為健康肉食的重大關注熱點。 據金鑼研發人員介紹,食鹽在食品工業中的主要用途是作為一種味覺增強劑,促進脂質降解,提高肉制品的保水性、改善質構,以達到去腥、提鮮、解膩、減少或掩飾異味、平衡風味、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延長肉制品的貨架期等作用。根據鹽攝入風味曲線來看,減鹽帶來的變化包括頭香沖擊力減弱、飽滿度降低,口感變得輕薄、余味缺失/雜味凸顯。 金鑼健食力減鹽火腿腸 減鹽不減味 為了彌補這些缺陷,金鑼精選優質原料肉,應用國家專利技術動態滾揉和分段式殺菌工藝,同時突破多項技術壁壘,研發出真正減鹽生產集成技術,實現產品對比同品牌其他火腿腸減鹽30%以上,同時幫助食品提升口感上的飽滿度和余味的回味感,平衡“健康”與“美味”。產品一經上市,備受大眾喜愛,并逐漸成為了消費者每天必不可少的存在。 盡管減鹽如今還沒有站上風口,但從國家推動,消費者對健康重視程度增加,以及食品技術創新發展來看,減鹽勢在必行。肉業龍頭金鑼選擇提前入局,尊重“消費者主權”,搶先將自家品牌的“低鹽”屬性植入消費者心智,并決定長期堅守,或是打破困境、促成風口的“最優解”。期待未來,減鹽賽道有越來越多企業入局,能刮起一陣“減鹽”大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