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物業管理企業投入了數字化改革的浪潮,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精力后,可以發現,或許并未達到預期目的。 時間的長短是一個問題,但還有一個本質的問題。 數字化轉型難不難呢? 找對方向不難,走錯路子難; 做好心理準備不難,沒決心改變難。 為什么這么說? 首先每一個想要做數字化轉型的企業都應該明確一點,數字化轉型的本質是什么。 有人認為是要選擇能落地的數字科技,這種說法說對也不對。 因為在選擇數字科技前,首先應該明確方向。 以物業管理行業為例,近幾年的數字化改革之所以成效不明顯,原因在于科技產品使用對象定位不對。“智慧物業”植入后,沒有在管理組織結構上產生優化效應,反而強化了傳統管理層的作用,大量的工作需要管理層在系統中完成,一邊要適應科技系統無數的“流程”和培訓一邊仍然用傳統手工的模式在給一線員工統計工作量和工作質量,完成服務排班、計薪計算等大量繁瑣的工作。 也就是說,現在一些企業使用的數字工具,并沒有真正深入影響到物管的核心,如服務的定價、服務組織結構和結算等。 數字化的目標都應該是精簡組織,提高效能,而非增加人力負擔。 數字科技、數字解決方案,本質上是一種新的生產力,它需要新的生產關系與之適應,比如組織架構調整。數字化轉型做得好跟投了多少錢并沒有那么強的聯系,還跟組織敏捷度和體制的靈活度有關。 用老的生產關系配新的生產力,容易兩敗俱傷。 那目前關于定價、服務組織結構和結算,愛物管做了什么樣的組織結構轉型,去適應數字生產力工具的發展呢? 首先,在服務的定價標準——突破了過去按人頭、月薪報價的模式,通過時薪制去為我們的服務重新定義了報價標準。而這個工時數的統計,完全是由系統智能統計而來! 其次,為物管服務建立了全國首套數字服務標準。這讓我們可以和用戶承諾我們的服務標準完成率,完全替代過去的人盯人管理模式。并且根據這個系統智能統計的完成率直接參與結算。 第三,服務結算標準。愛物管用系統智能統計工時數、工時單價、服務完成率、服務質量評分,自動化的與用戶、供應商、一線員工進行每日清算,每月結算。 通過自研的數字化系統和過去四年的摸索,愛物管在物管企業數字化組織結構轉型的工作中,取得了很多寶貴的數據模型和管理經驗。以一個60人左右團隊的項目為例,愛物管通過智能計薪、敏捷質控閉環等數字手段,將在減少70%管理成本的同時,仍能保障現場服務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