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杭州市全面開展垃圾分類工作以來,許多社區的垃圾分類工作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垃圾分類的意識深入人心,但許多大型商務綜合體的垃圾分類卻成為難題。 商務綜合體內的企業數量多、人員流動性強、業態分布類型廣泛、日均垃圾產生量大,相比居民區,垃圾分類的推進更為困難。如何進一步提升垃圾分類與寫字樓整體“氣質”的契合度,考驗著每一個商務樓宇垃圾分類的管理責任主體。 物業人員垃圾分類培訓全覆蓋,辦公區域每層配置四類垃圾桶,設立垃圾分類投放承諾書 機制,建立垃圾分類定時定點體系……在濱江區西興街道寰宇商務中心內,一套綠色、規范化的商務樓宇垃圾分類體系正在形成。 寰宇商務中心位于濱江區西興街道,建筑面積達15萬m2,入駐企業210余家,員工近4千人,是西興轄區內企業最為密集、人員流動最為頻繁的大型商務綜合體之一,每天產生的垃圾桶數達70~80桶,垃圾分類任務較為艱巨。為提升樓宇內入駐企業的垃圾分類工作,寰宇商務中心物業公司中海物業在街道的指導和幫助下,打出了一套垃圾分類的“組合拳”。 今年5月1日,《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施行,這意味著垃圾分類在浙江有了省級層面的地方性法規,管理責任更加明晰、剛性約束更加嚴格。為了響應號召,同時讓樓宇內的企業和商戶對垃圾如何分類有更清晰的認識,中海物業在街道、社區的指導下發布了《寰宇商務中心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制度》,明確了樓宇內垃圾分類的組織分工,進一步普及垃圾分類的標準以及寰宇商務中心垃圾分類現場實施的各項細則,同時與大廈內的各業主簽訂了《垃圾分類投放承諾書》,以“信”促進企業和商戶垃圾分類的投放工作。 記者實地探訪了寰宇商務中心,發現在隨機探訪的多個樓層均看到四色垃圾分類桶,垃圾分類被細化至各個樓層。“垃圾分類全面實施前,各個樓層使用的是‘一桶’制,不管是企業辦公的紙質垃圾還是員工就餐后的易腐垃圾,甚至是裝修垃圾,都裝在一個桶內,從今年年初開始,我們就對各個樓層全面實施垃圾分類,統一在樓層的貨梯口放置四色垃圾分類桶。”中海物業環境經理姚秀蘭介紹到。 各樓層設置的四色垃圾分類桶 然而,養成人人垃圾分類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工作開展之初,有些企業員工垃圾分類的意識薄弱,分錯類、不分類的事情時有發生,為此,中海物業特別組建垃圾分類工作監督小組,小組成員來自物業管理處的不同部門,統一穿著志愿者紅馬甲,采取“輪流包層”的形式和“桶前值守”的方式,每天在各個樓層垃圾投放點前指導垃圾分類工作。 華夏幸福基金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地點位于寰宇商務中心B座,現有員工100余人,在該公司所在樓層,記者看到四色垃圾分類桶內有序收納著各類垃圾。“我們員工人數多,每天產生的其他垃圾、易腐垃圾也比較多,物業還有我們自己就經常組織各類垃圾分類知識競賽活動,所以員工們的垃圾分類意識很好”華夏幸福行政人員呂女士說到。 中海物業舉辦的“見‘圾’行事”垃圾分類知識競賽活動 寰宇商務中心的業主構成,除了辦公的企業外,還有32戶商戶,其中大多以餐飲店為主,產生的多為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區別與辦公企業,針對眾多的商戶,中海物業采取專門的垃圾分類措施。 “我們聯合了社區工作人員,每家商戶都上門走訪、溝通,要求所有商鋪需要在室內配置垃圾分類桶,自主管理,同時將商鋪產生的垃圾在分類完成后,在固定時間內,投放至指定垃圾房。”中海物業客服經理俞澤向記者介紹到。 目前寰宇商務中心垃圾分類工作已經形成了一套物業主抓、業主積極配合的完善體系,樓宇內垃圾分類宣傳覆蓋率達100,每日生活垃圾量由原來80余桶減少至50余桶,實現垃圾減量化,分類正確率從不足50上升至80以上,餐飲商鋪易腐垃圾由原來的8桶減少至6桶,可再生資源的回收率也在大幅提升。西興街道相關負責人標識,在商務中心垃圾分類難題前,寰宇商務中心交出了一份業主配合、群眾滿意的高分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