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微商出現斷崖式的崩盤,紛紛下海招會員,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糾其原因到底是為何?為什么會出現產品很難賣的現象?是否會在大眾的詬病下走下衰亡,答案是“不”。 不難發現現在朋友圈賣產品的內容逐步在減少,剩下的都是在講社交電商趨勢紅利是如何如何的賺錢,還有部分就是在做團購的,如果有一天這些人都不再發了,那么大家的朋友圈應該就只留下一句“朋友已設置了3天可見”。 我分析下來有這些原因 1.B端思維與C端思維的差異 品牌模式的設計從開始賺的就不是C端(消費者)的錢,而是B端(代理商) 我經常會遇到很多看上去很有使命感的品牌方,總會跟我說,我的目的就是想把好的產品分享給消費者,我們是真正要把產品走到終端的。我覺得說這些話的人,不知道最后是不是打臉的很疼。 很多的品牌方在做政策,設計銷售活動的時候,都是怎么做的定位?是以“消費者喜不喜歡來定位”還是以“代理想不想賣”來設計的,很明心是后者。為了防止代理的流失,品牌方會把市場上所有熱門的品牌都出個遍,最后都不知道自己賣的到底是什么,總歸一句話,代理想賣什么就賣什么。 沒有哪幾個品牌會想著設計營銷活動是為了給消費者的,都是設計給代理看的。 2.C端流量缺乏沉淀 流量對大部分人來說就是命,沒有流量基本就是沒有銷量。沒有C端思維的人自然就不會想著如何去做零售客戶,只求招代理,就缺少了C段用戶的積累和培養。 如果我們把客戶當成粉絲,做好自己的個人IP,我們能夠把產品賣給同一個人1000次,如果我們只是有一單殺一單的話,再多的流量也都是彌補不來。 今年比較流行送流量的模式,只要你做我代理,我就送你流量,這似乎看起來是一項不錯的買賣,但是送流量是需要重新花錢買的,是不是每個人都有錢買,顯然沒有。而買過來的流量都是創業粉,大家都是在賣貨的,那么就沒有人來買貨。 如果這群人他懂得自媒體思維,好好打造自己的個人IP,沉淀自己的C端流量客戶,那會怎樣? 3.專業實力匱乏 我身邊有一個朋友,做了幾年時間,倒是買房買車了,但是當我問到,他是怎么成功的,有幾次都想拉攏我過去,我就問,如果跟你干,你能幫助我什么?就這2個問題導致了場面一度的尷尬,給我感覺就是很飄很虛,沒有拿得出手的實力,但是就是賺到錢,也許真的是風口上的豬都能飛吧。 我在想,如果他這么多做的市場能夠好好的在沉淀自己的專業能力,比如銷售能力,招商能力,營銷能力,團隊管理能力。 因為大部分都是低學歷的創業者,很多方面做起來還是很粗糙,想法也很簡單,也許正因為想法簡單,讓他在那段時間“頭腦簡單向前沖”,結果給撞上了。 現在還能簡單下來嗎?簡單不了,因為有競爭,競爭面前只選強者。 我的建議 我一直在專注社交化商業領域,我們都可以清楚的看到,現在是以社交為中心,以人格為中心,不由得我們需要掌握一項自我包裝和自我營銷的能力,并且我們更需要走向C端客戶,著力點在C端,誰拿到C端粉絲,誰才是接下來的王者。 所有的龍頭企業經常受到平臺牽制,經銷商的約束,很大原因就是C端用戶無法掌控。就像雞毛飛上天的陳江河在準備打國際市場的時候,為什么很被動,因為他就是被當地的經銷商掐死,自己沒有辦法走到終端。 我建議,無論是品牌還是個體,更需要我們清醒的不是再找趨勢紅利,而是如何掌握C端流量。 結束語 未來到底會有什么新的商業模式出現,對大家來說都是機遇和挑戰,但是如果下一個風口來的時候,你依舊不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那還是只能做炮灰,成功也會和你失之交臂。歡迎一起交流VX 44767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