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讀者問保險師:XX保險怎么樣,其中最多就是那種有病賠錢,沒病幾十年后還能120%返還的返還型保險,聽上去很誘惑,其實存在很多問題,不少讀者都中招。 既明今天就來詳細介紹一下,為什么沒有必要購買返還型保險。 保險師王瑋華:返還型保險,也是我們俗稱的儲蓄型保險,即被保險生存至約定年限后,保險公司有返還所交保費或者合同列明的保險金額。上面這段定義可能有點抽象,既明舉一個比較具有代表性例子,如下就是一款典型的返還型保險的基本特征: “繳費10年;每年繳費1萬元;不幸生了大病賠30萬元;活到指定時間沒死亡返還12萬元(總保費的120%)。” 如果跟上面的條款類似,那么你看到的就是返還型保險。很多消費者都對返還型保險心動,因為看上去返還型保險很劃算。“有病看病,沒病儲蓄”,“反正這錢不存起來也要拿來亂花,還不如強制儲蓄”。 可惜,保險公司不是慈善機構,所有的保險產品設計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的。返還型保險,只是“看上去很美”罷了。但是實際上,你為此付出的隱形的代價,卻遠遠超出你的想象。 相信稍微細心一點的讀者都會發現,在投保年齡、性別、保額、保險范圍、保障年限等都相同的情況下,返款性保險的保費要比消費性保險貴,而且還貴不少! 比如既明對比的兩款保險,被保人都是30歲男性,交20年保費,保額50萬,保到70歲。 小招買的是消費型保險,保費5000元/年,一共交了10萬元。 小嬌買的是返還型保險,保費16000元/年,一共交了32萬元,比小招多交22萬元。但是如果40年后小嬌還健康或者,保險公司返還38.4萬元。 很多人可能會想,雖然小嬌每年的保費貴了11000元,但是40年后都會返還的呀,而且還會返還本金的120%,多劃算! 保險師王瑋華:其實換個角度想,則是小嬌每年借了11000元給保險公司使用,用了40年還本付息,40年利息一共20%,年化多少大家算一下? 如果我們按照小招的方案,每年只交5000保費,多出來的11000元自己拿來投資,假設按照4%的利率復利增長,40年后,本金+利息增值大約105萬元!105萬元和384.萬元一對比,高下立判。 而年化4%復利增長很難嗎?現在很多銀行理財也在4%左右,銀行大額存單一般都是4.18%。 保險公司之所以會在幾十年后返還你120%的本金,就是因為多拿了你的保費最做了投資,幾十年后分了一部分利息給你而已(多出來的部分就是保險公司的利潤了)。 買保險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保障,而不是理財。無數的產品對比證明,保險產品實際年化收益都非常低,折算下來每年年化都在1%多一點,理財收益極低。保險姓保,本質是保障,不是投資理財。 把保險當理財從來都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隨便找點銀行理財產品、貨幣基金甚至定期存款這些風險極低的產品幾十年復利算下來都比返還型保險收益高! 這就是,既明此前講的時間的力量! 返還型保險雖然較消費型保險貴,但也有其存在的價值,在我看來以下兩類群體可考慮返還型保險: 1、賺錢多,但又存不住錢 存不住錢,花錢大手大腳,買份返還型保險,可以起到一個強制儲蓄的作用,幾十年后能返還一筆錢總比“錢都花在買買買上”要劃算。 2、不太會理財的群體 上面已經說了返還型保險是拿著你的錢做投資然后連本帶利返你錢,兼顧了保險和理財雙重屬性。雖然保險公司能給到的收益率不高,但畢竟能保證一個穩定利率,而且本金不會虧損,總比你自己瞎炒股賠在股票里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