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壽保險是被保險人在保險責任期內生存或死亡,由保險人根據契約規定給付保險金的一種保險。但與重疾險、醫療險相比,壽險最大的區別是:它不是給自己用的,而是留給家人用的。俗稱“愛的保障”。 一般情況下,壽險肯定是先買給家庭經濟支柱的。它最大的作用就是以極低的成本來保障整個家庭,不會因為失去經濟支柱,而陷入經濟窘迫的局面。 但買了壽險,就一定是保到死的嗎?按保障期限,壽險的種類一般可以分為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兩種,相應的保障權益也會有所不同。今天我們就和保險師CEO王瑋華就來聊聊壽險到底該買20年、30年還是保終身的? 保險師王瑋華:在美國個人理財教科書中,Arthur J. Keown曾經說到:定期壽險可以以相對較低的成本滿足個人的人壽保障需求,而這正是保險的真正目的。它可以在你最需要保障的人生階段,為你提供可以負擔得起的足夠保障。所以為了抵御早亡風險,很多朋友會選擇購買定期壽險來進行風險轉嫁。 壽險的意義就在于覆蓋家庭經濟支柱的身故風險,解決因身故風險導致家庭收入緊縮而引發的各種困境。壽險額度的確定需要考量被保險人在家庭經濟責任中的占比、家庭必要支出以及家庭負債額等因素。 通常而言,壽險的額度不應低于家庭經濟支柱在家庭責任期間需負擔的家庭支出,以及承擔的家庭債務的總和。 保險師王瑋華:首先,定期壽險有一個確認的保險期限,若被保險人在保險期限內身故,保險公司會向受益人給付保險金;終身壽險的保險期限則為被保險人終身,只要被保險人生存,保險合同將一直有效。 其次,定期壽險是“死亡保險”,強調的是高杠桿保護家庭免受家庭經濟支柱意外早逝帶來的經濟打擊;終身壽險則是“生存保險”,若大額購買終身壽險,通常是為了起到財富傳承等作用。 終身壽險可以幫助我們有效地做好資產切割、財富保全,是高凈值人群的需求重點;定期壽險的性價比高,對于上有老下有小、背負著高額房貸車貸的家庭經濟支柱來說,定期壽險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他們的剛需品。這樣當早亡風險不幸降臨,我們的家庭仍有持續的“還債”能力,在經濟上也不至于不堪一擊。 一般建議哪些人群選擇定期壽險呢? 像收入有限的年輕人,身負債務的房貸、車貸一族等、手頭資金有限又是家庭的經濟頂梁柱等,都可以考慮選擇保費相對更實惠一些的定期壽險。 定壽雖然不返還,但它的特點是“出事就能賠”。只要在保障期限內,被保險人不幸去世,就可以獲得賠付金,用來緩解家庭財務、債務上面臨的巨大壓力。 至于定期壽險的保障期限是選20年還是30年,這個保障期限也是因人而異的。基本可以選擇保障到家庭不再需要你的時候就可以了,比如家里的房貸還完、老人離世、孩子成年等等。 哪些人建議選擇20年的保障期限? 如果你家的房貸只有20年,可以選個20年的壽險,但如果你家還剩30年的房貸,壽險只買了20年,突然家庭支柱倒了,還剩10年的房貸要還,這個壓力還是蠻大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把房貸作為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 第二個考量因素就是孩子。如果孩子才三四歲,等20年后孩子也長大成人了,那時候就算大人(家庭經濟支柱)出了什么問題,孩子起碼也可以自食其力了。 最后就是看一下你的年紀,如果你現在30多,再過20年,就是50多歲了,處在一個快退休的年齡,那個時候你家里的老人要么年紀已經很大,要么就有可能已經不在了,你的家庭責任相對沒那么大了。而且如果真到那個時候,相信你兢兢業業奮斗了這么多年,已經有豐厚的積蓄了,足以應對一些家庭小變故了。 哪些人適合選30年? 如果你現在還特別年輕,還沒組建家庭,只有二十來歲,而且父母也還年輕,再過個20多年他們可能還需要你養。選30年吧,屬于覆蓋了你人生的關鍵階段,不至于家里的老人、妻子、老子需要依靠的時候沒了依靠。 哪些人可以考慮終身壽險? 終身壽險適合沒有資金壓力的富裕家庭,或者比較在意保費返還、有資產繼承等需求的朋友,大家可以把它當做資產傳承用的,既可以完美避稅,又可以做到合理隔離、分配遺產等。還有已經患病可能買不了重疾險的朋友,比如已經得了糖尿病之類的,就可以選擇終身壽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