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保險中介行政許可及備案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發,明確提出保險代理、保險經紀、保險公估三個主體的準入規定,以及申請人禁止性條件、高管任職條件。 微易CEO王瑋華表示,保險中介市場準入的標準化、規范化,一方面預示著針對保險中介市場的監管正追根溯源,從準入門檻抓起,使之初始即具備良好的基因;另一方面也預示自2018年8月起全國性保險中介牌照批復停擺的趨勢或將終止,保險中介牌照的審批或將重新開閘。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16年監管部門一共下發了69張保險中介牌照,2017年下發了35張。2018年牌照審批再度放緩,僅近20家保險中介牌照獲批,且2018年8月至今一張全國性的保險中介牌照都未批復。 保險銷售從業者人數達1200萬 截至2018年末:全國共有保險中介集團公司5家,全國性保險代理公司240家,區域性保險代理公司1550家,保險經紀公司499家,已備案保險公估公司353家,保險兼業代理機構3.2萬家,代理網點22萬余家。 2018年,保險中介渠道實現保費收入3.4萬億元,占全國總保費收入的87.4%。近5年來,保險中介渠道實現保費占比始終在80%以上。 保險公司個人代理人800多萬,專業代理機構銷售從業人員334萬,經紀機構執業人員23萬,公估機構執業人員2萬。 業內人士表示,這組數據意味著截至2018年末,國內各類保險中介從業人員實際上已經達到1200萬左右。當前,國內就業人口總數約7.7億,保險中介從業人員占比高達1.5%。 超大體量的從業人數,大進大出的隊伍業態,給監管帶來巨大考驗。姜波在《對當前保險中介監管工作的幾點認識和思考》一文中明確指出:“本質上,保險中介只是提供服務并收取傭金,業務本身不會形成系統性金融風險。但千萬量級的銷售從業人員直接面對消費者,銷售不同周期的保險產品,與其他金融乃至非金融行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保險中介監管必須采取嚴監管措施,防止金融風險跨領域傳遞,損害消費者利益,危害金融安全。” 產銷分離時代來臨 微易CEO王瑋華表示,趨嚴的監管環境在短期內將對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和保險代理人規模增長造成一定影響,但長期來看有利于行業精細化發展,促進產銷分離。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里曾闡述,一個行業蓬勃發展的重要階段,就是“產業分工”。業內人士表示,對于保險行業而言,“產業分工”,就是“產銷分離”。從未來市場發展的趨勢來看,賣一家保險公司的產品已經漸漸不能滿足所服務的客戶需求。那些深度挖掘客戶需求,能為客戶提供專業化的風險管理解決方案的同時,又能快速服務客戶的專業保險中介,將成為保險行業的主流。 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魏迎寧表示,保險公司與保險中介的關系是相生共存、共同服務客戶的。保險公司的核心業務是承擔風險,產銷分離是消費需求升級的必然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