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近日,美國又吵吵著要“退群”,這次退的是萬國郵政聯盟。萬國郵聯是世界上第二古老的國際組織,僅次于1865年成立的國際電信聯盟,比聯合國成立還早了70多年。在它成立之前,各國郵政可謂一片混亂。 19世紀30年代,英國郵局管理不善、浪費、信件郵寄昂貴及緩慢,已經無法滿足像英國這樣不斷發展的工商業國家的需求。當時,郵寄信件的價格是根據郵遞員要走的路程來計算的,郵費不是從寄件人處預先收取,郵遞員往往來到驚訝的收件人家門口要求收件人付郵費。欺詐也司空見慣,例如,編碼信息常常寫在信封上,收件人檢查信封就可以獲取信息,然后拒絕收信以此逃避郵費。由于收件人經常拒收郵件,郵遞員只好在沒有拿到郵資的情況下離去,為此郵局虧本嚴重。 19世紀中葉,英國在1840年引入統一的便士郵資,這使得郵件投遞變得容易而且負擔得起。1833年,倡導自由貿易的政客猛烈攻擊保守黨政府的郵政政策,他們指出“沒有什么比安全、快捷和廉價的信件傳送更能促進商業的了”。1835年,社會改革家希爾對郵政改革產生濃厚興趣,希爾出版了一本名叫《郵局改革重要性和實用性》的小冊子,提議信件應該按重量收費而不是按距離收費,郵費事先得由寄件人支付,如果寄件人預付郵資,通過使用預付信紙或粘貼郵票來證明費用已預付,就可以大幅度降低郵費。 此外,希爾建議在不考慮距離的情況下將郵費降低到每半盎司一便士。希爾向財政大臣提交了這本小冊子。此時的英國意識到現行的郵政制度限制了貿易,他們成立了一個“商業委員會”來倡導希爾的計劃并推動其通過。1839年,希爾得到一份經營新郵政系統的兩年期合同。 在希爾主持下,英國從1839年底起統一降低郵費。1840年初,英國開始分發由畫家威廉·馬爾雷迪設計的預付信封,但這些“馬爾雷迪信封”并不受英國公眾歡迎。據說,“馬爾雷迪信封”威脅到了文具制造商的生計,于是他們在背后詆毀這種信封。預付信封不被公眾接受怎么辦?希爾與設計人員一道創造出了世界上首枚郵票——黑便士。1840年5月,首批粘貼郵票在英國發行,黑便士郵票上面雕刻著年輕的維多利亞女王(這一年5月維多利亞女王剛好21歲),這種郵票很快取得巨大成功,它徹底改變了全球郵政系統。為了紀念希爾對現代郵政系統發展所做出的貢獻,后來萬國郵政聯盟在瑞士伯爾尼總部的一個大型會議廳銘刻著他的名字。 郵票的出現改變了之前英國混亂的郵政局面,現代意義上的公眾郵政事業開始起步。但是,國與國之間的信函往來仍然很不方便,如果一個國家想向另一個國家郵寄國際郵件,就必須與這個國家單獨簽署一份郵政條約,在某些情況下,發件人必須計算旅程中每一段的郵費,如果不能直接寄到另一個國家,就必須在第三國尋找郵件轉寄人。 普魯士郵政員工海因利希·馮·斯特凡發現,僅在德國,幾十個獨立邦國都有不同的郵政政策和郵費標準。他一直致力于在德國各地建立統一的郵費標準。1870年,普魯士王國首相俾斯麥提升他為郵政總局局長,隨后他把明信片引入德國,在1870年-1871年的普法戰爭期間,明信片成為戰場各單位之間的一種通訊方法。 1871年德意志帝國建立后,斯特凡開始籌建一個國際性郵政組織。他起草了國際郵政大會計劃,然后積極展開外交努力,1874年9月15日至10月9日,德國、奧匈帝國、美國、法國、英國、意大利等22個國家代表在瑞士城市伯爾尼召開首屆世界郵政大會,與會各國代表同意統一不同的郵政服務和條例,以便于國際郵件自由寄送。 大會結束時,22個國家代表簽署首個國際性郵政公約——《伯爾尼條約》,成立郵政總聯盟,后來每年10月9日被定為世界郵政日。1878年由于加盟國家不斷擴大,郵政總聯盟更名為萬國郵政聯盟。1948年萬國郵政聯盟成為聯合國專門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