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檔音樂選秀節目讓曾經相對小眾的hip-hop文化進入了大眾的視野,在各路大碗的帶動下真是好好的火了一把,相信在這里都已經不需要小編再多說節目的名字,然而,小編今天想說的并不是hip-hop和《中國有嘻哈》,而是另一種在中國算得上冷門的音樂文化——搖滾。
其實,早在2009年,就有一場以搖滾為主題,跟《中國有嘻哈》風格非常類似的電視選秀節目,雖然當時的規模確實不小,同樣擁有各路大咖評委以及很多后來出名的優秀樂隊,但卻因為評委選擇不夠純粹等問題飽受批評,后來草草收場。
很多人覺得,做音樂的人都是為了火,或者是為了賺錢。誠然,小編也得承認音樂人是沒法靠光合作用生存的,大家都得養家糊口,的確少不了需要賺錢,但是,靠著滿腔熱情讓自己的興趣產生價值,小編認為是一件很熱血沸騰的事。
其實,很多流行藝人的歌,甚至一些說唱歌曲都有做搖滾風格的,從理論角度來講,他們一點也不偽搖,奈何總是有人不買賬。不過要做好搖滾音樂的質量,也是非常困難的,很多樂隊詞曲極佳,但因為混音和編曲等水平上的不足,也會直接毀了優秀的詞曲,就像一個廚師在面對一份料理的時候,即使食材再好,但是調料沒有放好,或者只是菜色上不夠美觀,就少不了有批評的聲音。
好的搖滾,在感動別人之前,首先要能夠感動自己,就像beyond的歌曲,不僅僅代表了他們的青春,也代表了小編這樣一代人的青春,電影《縫紉機樂隊》最后的那首《再見理想》,多少人不是因為電影劇情而僅僅因為歌曲流下了眼淚,仿佛看到了自己逝去的青春一樣。
我們的青春已經結束,但是小編相信中國搖滾永遠不會結束,我們有著像崔健、竇唯、beyond、零點樂隊這樣的開拓者,也有著像逃跑計劃樂隊、南無樂隊、指人兒樂隊等后起之秀,或許我們應該對中國搖滾給予更多的期許,而不是一味的吹毛求疵。
對于小編來說,比起批評更愿意以自己的方式去支持中國搖滾,哪怕僅僅是為了搖滾歌手貢獻一張演唱會門票、一張CD,只希望中國搖滾能夠走得更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