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2020年3月,剛在遼寧成立信鴿科技第一家學習中心的張澤也沒想到,他們的產學研之路竟然走出了一套“科創企業服務2.0模式”,對中小企業幫到實處,短短3年,信鴿科技培育超過6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以及3家上市企業,服務客戶總年產值超過了1000億。 中小企業科創服務難落地 作為信鴿科技創始人,從投資人到產品經理再到技術經紀人,加上多年海內外產業研究經歷,張澤對高校與企業有著深度理解。 “專精特新”于2011年就被提出,2021年更是上升至國家層面。讓小中企業發展起來,成為行業中的“小巨人”,是國家經濟發展之中重要的一環。但很多中小企業,在還沒有成為小巨人之前就已經倒下了。 多年與企業打交道,張澤發現,企業的專精特新之路主要面臨這4個大問題。一是人才上與業務匹配度低,二是研發上的卡脖子難突破,三是資金和上下游資源的短缺,四是成長路徑不清晰。 但是,市面上的企業服務,要么工商、品牌、代賬等分模塊服務,服務內容碎片化,無法對企業整體發展所需內容作出規劃。而一些新興的科創服務,像是科技中介平臺,很多都大而全,只能滿足企業通識性需求,無特定行業針對性痛點服務,中小企業科創服務難落地。 從語言中心到企業科創服務啟明星 而對于解決以上問題,信鴿科技具備著天然的優勢。 在人才與企業的銜接、科研成果的轉化上,信鴿已經具備了完備的模式。 從創立之初,產學研合作就根植于這家公司的基因,2020年3月聯合遼寧大學成立了國際語言中心,同年11月聯合企業與湖南大學成立了生物醫學工程研究院,并邁向產業服務試點,21年4月正式推出了產學研服務并取得業務高速增長。 同時,基于產學研的發展基礎,信鴿科技積累了深厚的國際化資源,這也為服務中小企業提供了扎實的基礎。 截止目前,信鴿建立了4家聯合實驗室、3家產業學院、3家教育中心、1家總部教研中心。作為4家實驗室之一的湖南生物醫工研究院,已培養碩士生35名,博士生10名,攜手湖南大學、湖南明康中錦醫療集團,打造麓谷生物醫藥人才基地。還成立了信鴿國際科技轉化中心,參與戰略新興產業的基礎研究,充分發揮國際華人科學家資源優勢,推動國際聯合科技創新。 湖南|生命技術科技轉化中心 而且,創始團隊擁有“金融”學術背景,既可以為企業提供財務顧問服務,同時聯合河南省投資集團、海松資本成立信鴿科技轉化產業投資基金,對優質的服務客戶進行科技投資。 信鴿科技,智融科創引領未來 以產學研實踐經驗結合深厚資源積累,面向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之路,信鴿打造了圍繞人才服務、技術經紀、企業成長的創新服務體系。 從幫助企業引入高中低端人才,成立產業學院實訓基地,到基于產學研合作建立3站N中心,再到結合金融與知識產權,全方位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信鴿除了科技中介的角色也深度參與其中,與企業高校聯合建設學習中心、國際科技轉化中心等,形成了極高的行業壁壘。 同時,在實際運營過程中,以科創云賦能,信鴿攜手北京郵電大學打造智能化Saas系統,打通各端數據,基于AI數據模型實現從企業畫像到需求識別到需求匹配的全鏈智能化咨詢,深度挖掘企業需求與問題,實現人才、技術、企業高效精準匹配,同時讓業務可視化,實現高效管理、智慧決策。 截至目前,信鴿已經培育超過6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了3家上市企業,幫助企業獲得多項研發類獎項,引入包括4名院士級人才。信鴿服務客戶的總年產值已經超過了1000億,這其中不乏大家熟悉的凌云工業、電力總廠、金諾美等。 每一個中小企業體量雖不大,但依靠創新卻能大有作為,它們之中隱藏著中國的下一個獨角獸企業。正如信鴿科技創始人張澤所說:下一個十年,信鴿希望用技術再造出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阿里巴巴”式企業神話,信鴿不是做一家服務中介,而是要做技術投資機構,把金融投資的“募投管退”用技術再跑一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