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交貨量驟減、生產成本提升、新品研發滯后…… 受“缺芯”風暴影響,有企業甚至被迫減產兩到三成 “缺芯”風暴席卷全球,繼汽車、智能手機之后,家電行業的“缺芯”窘境也逐漸浮現于大眾視野之中。當前,國內不少家電企業也陷入了“芯”的煩惱,部分受影響較嚴重的家電企業甚至已被迫減產兩到三成,情況不容樂觀。 “芯片荒”何時能解,無疑成為了產業鏈上下游最關心的問題。有業內人士表示,在當前芯片市場缺貨行情持續的情況下,國產芯片產業鏈有望加速市場拓展,力爭在全球產業分工中從價值鏈低端走向高端。 ■采寫:新快報記者 陳學東 制圖:廖木興 全球家電行業陷入“芯片荒” 芯片供應緊缺的情況尚未緩解,并且這種現象已逐漸蔓延至家電行業。 惠而浦9.120, -0.08, -0.87中國區總裁艾小明日前公開表示,全球芯片短缺不僅減緩了汽車生產,現在還開始影響家電行業?;荻肿鳛槿蜃畲蟮募译姽局唬∶魍嘎叮衲?月惠而浦收到的芯片交貨量比其訂單少了約10。 飛利浦空調(中國)運營總部總經理甘建國也表示,空調電腦板上的芯片從去年11月份就開始緊缺,芯片交貨周期延長,目前需要提前180天、甚至360天來備貨,而以前最多只需要提前45-60天備貨,芯片供應商除美國、日本企業外,目前國內供應占比已達50。 廣東佛山一家小家電生產企業透露,今年三四月以來,由于芯片供給緊張,小家電生產一度陷入停滯狀態,原來滿負荷的產線也被迫縮減,訂單交付的時間也不得不推遲。有家電企業負責人表示,受到芯片短缺的沖擊,他們的產量下降了三成,而且還有可能繼續下降?!靶酒瑔栴}已經把我們難倒了。”還有家電企業的負責人表示,他們收到國外芯片供應商的消息,目前交貨周期最快要到明年,即便是國內供應商,交貨周期最快也要到3-5個月以后,情況不容樂觀。 對于家電制造商而言,芯片交貨量驟減、生產成本提升、新品研發滯后等問題接踵而來,為平衡成本,漲價也實屬無奈之舉。老板電器38.480, 0.66, 1.75就表示,由于微控制器采購不足,新型高端產品推遲4個月發布。小米則于日前公告稱,因面板、芯片等零部件價格波動,報價持續走高,將對電視價格作出調整。 無獨有偶,不只中國,全球家電行業都處于“芯片荒”的陰霾之中——三星電子負責電視部門的副社長韓鐘熙表示,全球半數以上的電視制造商面臨芯片短缺問題,這樣下去很多企業根本無法再制造電視;家電制造商LG電子則稱,芯片短缺目前未影響公司整體生產,但也承認其確實構成了風險。 相關調研報告指出,目前智能化功能電器受變頻智能芯片吃緊影響較大,彩電產業鏈上游CPU、內存、閃存等芯片也處于缺貨狀態,小家電、廚電上游人工智能語音控制芯片、傳感器芯片及物聯網芯片都出現不同程度的缺貨。 家電企業紛紛采用國產芯片 家電“芯片荒”的反應之所以比手機、汽車行業來得較晚,與家電所需的芯片有一定聯系。家電產業所使用的芯片主要為中低端芯片,高端芯片較少?!凹译姷目刂菩酒瑢夹g要求的難度其實沒有汽車芯片大,部分家電產品的芯片是可以自主生產的,但高端的芯片可能還是要依賴進口。”有業內人士指出。 “導致家電產業缺芯的因素還有以下幾點:首先是疫情、火災等天災人禍導致的全球芯片產能下降;受此影響,芯片廠商為了保證自身利益迅速調整產能結構——盡量把產能向高端芯片傾斜;再加上市場上存在的囤貨行為引起的恐慌情緒,共同導致了這波家電產業的缺芯。”寧波小匠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CEO米雪龍指出?;荻种袊鴧^總裁艾小明接受采訪時也表示,家電行業缺芯的背后,一部分原因正是產能需求被擠壓。 隨著芯片制造商將產能分配給其它高利潤產品,而家電芯片這種較為簡單、利潤較低的產品則被產線排在了最后。在主打美發護理電器的月立電器相關負責人宋曉闖看來,導致家電缺芯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結構性失衡?!靶〖译姰a品所需的并不是手機、汽車等產品的高端芯片,國內的芯片生產企業基本都能生產。目前的問題是,外貿訂單全面火爆,導致全球芯片產能趨緊,高端芯片緊張擠占了中低端芯片的產能?!彼J為,需要化解這一難題,關鍵還是要國內的芯片產能及時跟上,幫助企業解決燃眉之急。 康弘環保常務副總裁姚鵬就對央視財經表示,目前不少國內家電廠商擔心長期依賴海外芯片,未來會遭遇斷供風險,于是開始嘗試使用國產芯片。用老板電器市場總監葉丹芃的話來說,從中國采購芯片要比從海外采購芯片容易,“我們在產品中使用的芯片并不是最前沿的,國產芯片可以完全滿足我們的需求?!?/p> 白電巨頭美的集團78.390, 1.95, 2.55近期針對是否受缺芯影響的問題回應稱:“目前來看,我們沒有這個情況。因為我們有一部分芯片可以自供,我們有一個芯片廠,就在我們總部這邊?!敝鞔驈N電產品的華帝股份7.300, -0.06, -0.82表示,該公司芯片供應商主要是國內的,目前不存在芯片短缺的情況。 事實上,已經有不少的家電巨頭看到了芯片產能可能對行業產生的威脅,早早就開始積極布局芯片,格力、美的、長虹、海信、格蘭仕等廠商都已經有研發自己的芯片產品,展示自己的中國“芯”力量。 據悉,一般的家電芯片包括國內微控制芯片(MCU)主控芯片、電源管理芯片、連接芯片、驅動芯片和圖像處理芯片,目前家電企業研制的芯片中,除了電源芯片未有企業涉及之外,其它芯片全部位列其中。之所以不涉獵電源管理芯片,是因為這個市場一直是德州儀器、安森美、ADI、英飛凌、瑞薩等巨頭壟斷,其次是電源芯片并非家電最核心部件,且價格便宜,不影響企業未來的布局與規劃。 信達證券家電分析師羅岸陽認為,家電龍頭企業涉足芯片研制,雖然涉足芯片領域的龍頭企業無法全面覆蓋并實現完全自主供應,但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供應危機,并為未來持續深化芯片領域研究打下堅實基礎。同時,作為龍頭企業,在整個行業都面臨短缺壓力之時,能憑借自身的規模和高議價能力在供應商處獲得優先權。 微控制芯片需求增長近10倍 芯片缺貨的最直觀體現便是價格上漲,在供不應求的火爆環境之下,國內微控制芯片(MCU)廠商靈動微電子、瑞芯微85.120, 2.84, 3.45先后宣布4月1日起對芯片產品價格進行不同程度的調漲。同時,瑞納捷半導體、敏矽微電子、輝芒微電子等廠商也先后發布產品漲價通知函。 寧波東曜電器副總經理陳仲達表示,現在各大企業都在爭搶國內外本就有限的芯片資源,導致芯片價格大漲?!耙恍┰瓉?元一件的芯片,如今已經漲到了每件五六元,甚至最高達到10元?!彼螘躁J指出,該公司在部分高端產品中需要裝配集成芯片的馬達,芯片短缺已直接導致此類產品整機生產成本上漲約15。 作為上游芯片廠商,深圳愛普特電子副總經理袁永生指出,今年以來,微控制芯片訂單量一直非常火爆,特別是小家電微控制芯片訂單,一直處于爆滿的狀態,整個市場需求爆發了近10倍的增長,其中來自小家電的需求占一半以上。但由于受到晶圓、封裝資源緊缺且費用大幅上漲等因素影響,企業的產能一時不能跟上,因此不得不放棄一部分訂單,整個市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主營微控制器芯片的中穎電子48.510, 0.98, 2.06在2020年報中指出:目前整體行業的產業鏈普遍處于供給不足的窘況,公司預期供應鏈供給緊張的情況在下一報告期內仍會延續。由于公司家電主控芯片訂單暴增,而且已經有一段時間交貨不足,公司短期爭取的新增產能還是無法消化客戶訂單需求,但預期會逐季有些改善。 亟待從價值鏈低端走向高端 有業內人士表示,在當前芯片市場缺貨行情持續的情況下,國產芯片產業鏈有望加速市場拓展,提升產品出貨量,以滿足市場需求。 在2020年12月舉行的家電科技學術年會上,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主任王云表示,國內家電行業芯片市場約為500億元。但與中國家電行業上萬億元的銷售額相比,家電芯片份額占比并不高。與手機、汽車、工業控制的芯片相比,家電芯片整體技術門檻相對較低。隨著家電智能化、節能化技術發展,芯片在家電中的應用將會增加,市場將會進一步增大。 不過,根據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數據,國內家電行業芯片市場規模雖然有約500億元,但是本土化配套率僅5。由于家電芯片產值較低,國內企業往往不愿冒風險去投入。目前中國家電產品中大部分的高端芯片仍主要依賴進口。如國產空調的MCU主控芯片,超過七成來自于瑞薩電子、英飛凌、TI(德州儀器)、東芝、NXP(恩智浦)等外資品牌,中國家電業亟需補上核心關鍵零部件的短板。 有業內人士認為,要化解家電產業缺芯問題,除了加速國產化、加快提升本地供應能力外,還要格外注重研發和創新。可以通過政策激勵上游供應商研發出更多的解決方案,來應對某些芯片斷供的風險,讓家電生產企業不至于因為某一款芯片或者某一個廠家的供應問題造成“芯”荒而減產甚至停產。 對家電廠商而言,芯片緊缺對供應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協調芯片供應與產品研發、制造、銷售等多方面的關系,成為家電廠商的必修課。為此,王云建議通過創新合作,在全球產業分工中從價值鏈低端走向高端。 對國內芯片廠商而言,如果能夠在各個行業芯片吃緊的當下抓住崛起的時機,尋求國產替代方案,則有望加速市場拓展,提升產品出貨量,以滿足市場需求。 行業延伸 求人不如求己 國產家電巨頭紛紛“造芯” 在家電芯片短缺的局面下,中小廠商選擇向國產芯片廠商購買芯片,家電龍頭企業除了外購部分芯片,還在埋頭“造芯”,尋求在關鍵部件上的自主可控。目前,包括美的、格力、創維、海信在內的多家家電廠商均已開始“造芯”。 早在2018年,格力電器58.180, 0.44, 0.76董事長董明珠即高調宣布“投500億造芯”。格力電器也在2020年6月斥資20億元認購三安光電24.670, 0.50, 2.07定向增發的1.15億股股份,此前格力電器已是手握安世半導體的聞泰科技86.250, 2.45, 2.92的戰略投資者。據最新消息,格力電器旗下珠海零邊界公司研發的MCU主控芯片已經量產,人工智能芯片也已經小批量生產。在2019年股東大會上,格力電器時任執行總裁黃輝表示,未來幾乎所有格力空調用到的芯片,都會用到自己的產品。 美的集團同樣在三年前就開始大力涉足芯片和半導體領域,于2018年成立了上海美仁半導體公司。在今年3月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上,美仁半導體也是參展商之一,成為美的集團在芯片領域的最新成果。據了解,美仁半導體在芯片業務上以家電芯片為切入點,形成了MCU芯片、IoT芯片、電源芯片和功率芯片四大產品系列,上述芯片產品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內,在美的集團旗下絕大多數整機產品上已經完成了全面測試。 相比之下,海信視像11.530, 0.37, 3.32在芯片上布局更早,于2005年就研制成中國第一顆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視頻處理芯片,打破了外資芯片公司對國內電視機的壟斷局面。2019年6月,海信視像重整芯片業務,成立了青島信芯微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眼查顯示,海信視像持有該公司50.07的股份,為控股股東。 在AI芯片方面,2005年進軍半導體領域的創維于當年5月成立了創維半導體(深圳)有限公司,2011年深圳創維半導體設計中心有限公司成立。2018年3月推出蜂鳥AI芯片(Trochilus Extreme),同時,2018年8月發布變色龍AI獨立畫質芯片。2020年8月3日,創維還入股了存儲器芯片設計商普冉半導體。 此外,TCL科技8.540, 0.00, 0.00也加大芯片研發投入。今年3月10日,TCL科技宣布擬與TCL實業合資設立TCL半導體科技(廣東)有限公司,圍繞集成電路芯片設計、半導體功率器件等進行投資,重點開發驅動芯片、AI語音芯片并擴大半導體功率器件產能。 格蘭仕2019年10月發布了兩款AIoT家電物聯網芯片,發布會上宣布與SiFive China聯合開發的兩款AIoT家電芯片——BF-細滘、NB-獅山,這兩款芯片都采用RISC-V架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將用于所有格蘭仕的家電產品,未來,雙方還會合作開發升級的物聯網芯片BF-獅山,分成高、中、低三個產品線。據了解,自主研發的開源芯片投入使用后,格蘭仕高端系列產品將不再接受代工生產。 行業動態 新一輪半導體景氣周期開啟 芯片概念股受益走強 5月12日,半導體及元件、中芯國際55.410, -0.45, -0.81概念、光刻膠、集成電路等芯片概念股午后集體走強。消息面上,受遠程辦公、5G基建、5G手機滲透率快速增加以及新能源車市場快速增長驅動,半導體產品需求強勁,產能供不應求。疫情反復導致海外封測廠復工推遲,疊加IC國產替代加速和新一輪半導體景氣周期的開啟,封測行業景氣度持續提升。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數據,2020年中國封測行業銷售額2509.5億元,同比增長6.8,創近年來新高。 事實上,從4月1日開始,由于LME倫銅、銅箔加工費、環氧樹脂及玻纖布等三大原材料價格持續巨幅上漲且供應緊張,中芯國際、瑞芯微、士蘭微36.250, -0.46, -1.25、德普微電子、紫光展銳、天馬微電子、英集芯、笙科等多家芯片產業鏈的大廠先后上調產品價格,最高漲20。 芯片價格的集體上漲,是芯片行業進入向上周期的一大體現。士蘭微董秘陳越3月31日晚在朋友圈感嘆:“這是芯片行業二十年一遇的機會?!便y河證券則認為,由于芯片供需趨緊,制造商加大產能投入,全球半導體設備出貨量維持高增長;考慮到新建產線的建設周期,預計本輪半導體設備的高景氣將持續至2022年,國內廠商目前在全球半導體設備領域體量較小,近年來在刻蝕機、去膠機及熱處理等細分設備的產線已經實現零至1的突破,中長期發展空間廣闊。 諾安成長混合基金經理蔡嵩松在年報中表示,2021年半導體行業的產業端景氣度會持續向好,疊加5G消費電子換機高峰,以及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引發的漲價潮,2021年很可能是半導體行業“量價齊升”的大年。 國盛證券也表示,應高度重視國內半導體產業格局將迎來的空前重構、變化,建議關注三主線的投資機會:一是半導體核心設計,包括光學芯片、存儲、模擬、射頻、功率、FPGA、處理器及IP等產業機會;二是半導體代工、封測及配套服務產業鏈;三是蘋果產業鏈核心龍頭公司。 在這場“芯片荒”引發的國產半導體行業變革之下,可以預見處于各供應鏈端的企業都將迎來景氣度與盈利的“雙升”。但未來的競爭或不僅僅在于擴產“走量”,還應重視發展期不斷積累下的技術實力,如此在行業重構下“國產替代”才有機會掌握主動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