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法分子盜取用戶隱私信息,利用AI換臉等技術在金融平臺貸款,非法獲利數萬元;科研人員用面具代替人臉成功解鎖手機屏保……近日央視新聞曝光人臉識別信息泄露問題,引發廣泛關注,人臉隱私信息泄露后的失控感讓很多用戶倍感不安。 ![]() 圖:不法分子盜取用戶信息“AI換臉”實施犯罪,來源于網絡 人臉識別等新興科技為各機構和用戶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同時由于隱私信息存儲、使用等環節還未形成完善的管理標準和規范,也給用戶帶來隱私泄露及由此引發的財產損失等風險。 以今年年初不法分子盜取用戶個人信息,在金融平臺貸款非法獲利為例,不法分子竊取用戶手機隱私信息后,利用AI換臉技術將用戶照片進行預處理,之后通過照片活化軟件生成動態圖像,騙過金融平臺核驗機制,在用戶不知情情況下使用用戶信息非法貸款獲利,給用戶造成經濟損失。 此外,還有不法分子利用AI換臉、聲音合成等技術冒充熟人、領導等進行電信網絡詐騙。世界首例AI詐騙便是不法分子通過AI語音模仿軟件冒充某公司老板,和其旗下子公司CEO通話,以遇到緊急情況為由命令該CEO轉賬二十余萬歐元。據被騙CEO描述,不法分子的口音非常逼真,甚至一些特殊語調也都很符合。對普通用戶來說將很難通過聲音分辨電話對面是否是本人。 對于AI人臉識別等高新技術給用戶帶來的安全風險,需要各相關方加強監管,盡快完善使用、管理、治理制度,保護用戶信息財產安全。而對普通用戶來說,應更加注重隱私信息保護和手機安全防護。在隱私信息保護方面,應注意日常使用軟件設定隱私權限,盡量不在手機中存儲含有個人敏感信息的照片;可使用騰訊手機管家隱私保險箱功能對敏感視頻、照片、短信等進行加密保護,避免在手機被攻擊時隱私信息遭到竊取。 ![]() 圖:騰訊手機管家隱私保險箱功能為用戶手機隱私信息加一道“安全鎖” 在手機安全防護方面,則可使用騰訊手機管家騷擾攔截和賬號保護功能,依托騰訊安全云庫和超10億用戶手動標記,可精準識別電話類型,智能攔截詐騙、騷擾電話,及時提醒用戶避免被騙;賬號保護功能則可以在用戶添加好友時識別好友安全風險,避免后續身陷假冒他人騙局。 如今,人臉識別已經在金融、交通、教育、醫療等領域得到了深化應用,融入到企業運行和用戶生活中。相信隨著相關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相關行業規范、法律法規的健全,人臉識別會更加安全。騰訊手機管家作為用戶移動端第一道安全防線,將持續提升自身安全能力,為用戶隱私信息安全持續保駕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