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平安要在那兒建一座600米的高樓。” 女兒:“等了4年,什么也看不到,只看到那里圍了一個圈兒。” 父親:“在打地基。” 一年半后,父親再帶女兒來看,118層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拔地而起,直沖云霄。 故事中的父親是謝永林,他是中國平安總經理兼聯席CEO、平安銀行董事長。2020年9月1日,平安銀行中期業績報告會,他給線上線下上千名投資者和媒體人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在他眼里,平安銀行現在正處于剛剛打好地基的階段——過去四年大力投入科技,所以看不到業務迅猛的發展,但借助科技平安銀行將會突飛猛進。 2020年上半年,不平靜的國際國內環境,平安銀行凈利潤首次同比下滑,更多服務實體經濟。 或許,平安銀行現在正是謝永林所言的,大廈拔地而起寧靜的前夜。 一、“救火隊長” 打造一家中國乃至全球頂尖的銀行,這或許是平安創始人馬明哲心中的夢。 謝永林永遠無法忘記2006年11月,平安宣布收購廣發銀行失敗的那一天。那天是陰天,他走進馬明哲位于靜安廣場的辦公室。進門后,他向馬明哲問好,但是沒有聽到回音。走近后,他發現馬明哲一反常態的靠在背椅上,神情沉郁,悶悶不說話。此后很久,馬明哲都少言寡語。 2012年6月,平安將收購的福建亞洲銀行、深圳商業銀行、深圳發展銀行整合成為平安銀行,其代碼借用中國第一家上市股份銀行深發展,其代碼為000001.SZ。 No.1,似乎離馬明哲的夢想越來越近了。 但事實并非如此。福建亞洲銀行、深圳商業銀行都屬于地方小銀行,而曾經輝煌的深發展與招行雖然都是中國最早的股份制銀行,深發展曾遙遙領先,但到了2010年底,其總資產僅為招行的30,凈利潤僅為招行的24。 如何突破困局?馬明哲將目光投向國際。2011年10月,他帶隊拜訪了富國銀行CEO和名譽主席等高管人員,并開始學習其零售業務經驗。 ? 馬明哲鼓勵平安銀行從對公轉向零售為主,打破中國商業銀行零售過低的“魔咒”。平安曾估算,如果平安銀行在負債以及資金業務成本分別提升和下降10個BP,總利潤就要下降50。 2015年前后,時任平安銀行領導班子多次向平安集團提出補充資本金,馬明哲沒有同意。這兩年,平安銀行似乎無法在零售銀行方面獲得大突破。 2016年8月,當時46歲的謝永林再次“臨危受命”,接手平安銀行董事長一職。 謝永林,1994年進入平安,從基層到今天集團核心高管。他先后擔任產險分公司副總、壽險分公司總經理、壽險市場營銷部總經理等職位。 2005年6月任公司發展改革中心副主任,2006年3月至2013年11月從平安銀行運營總監高升到副行長職務。 2013年,平安證券因保薦機構業務推上風口浪尖。謝永林緊急入主平安證券“救火”,任職三年,將其營收利潤翻幾倍。 改革派謝永林上臺后,廢話不多,直接砍掉平安銀行30的一級部門,并“兇猛”地從對公業務轉向零售業務。 他提出新戰略:零售業務要當第一梯隊,打造“中國最卓越、全球領先的智能化零售銀行”。 雖然改革伴隨著不少質疑聲,但平安銀行隨后在一次次的財報中以非常漂亮的業績給出了最好的證明。 短短三年時間,平安銀行的零售業務營收與規模就有了一個飛躍式的增長,躋身零售銀行“第一梯隊”,零售業務利潤貢獻始終超過“半壁江山”。 2016年平安銀行利潤總額為299.4億元,其中對公業務151.3億元占51,零售業務123.4億元占41,其他業務24.7億元占8。 2018年利潤總額為322.3億元,其中對公業務13.7億元占4,零售業務222.5億元占69,其他業務86.2億元占27。 2019年,平安銀行零售業務營收占比接近六成,利潤占比接近七成,零售轉型已經實現。 2020年上半年,平安銀行營業收入783.28億元,同比增長15.5;減值損失前營業利潤561.50億元,同比增長18.9;凈利潤136.78億元,同比減少11.2。 即使在2020年經受國內外疫情影響,零售業務營收、利潤占比均為55,超過半壁江山。 先破后立,力挽狂瀾,謝永林和平安銀行到底做對了什么? 二、銀行里的互聯網隊伍 杰克·韋爾奇在《大道至簡》中寫道,“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遠比開發一項新戰略更重要。這一宗旨適用于任何企業。” 馬明哲曾直言:“平安偉大的事業,要找全球最優秀的人。” 平安26年一路打拼,謝永林深悉這句話的含義。 謝永林上任,開始對平安銀行大手術。他做了兩件最重要的事,一是全面向集團靠攏,二是All in新技術。 ? 2019年10月28日,謝永林帶著銀行以及分管旗下其他子公司的高管開了兩天會,按照業務屬性打通各專業公司的優勢,以此升級綜合金融的“殺手锏”。 謝永林認為,銀行在集團當中既是發動機也是受益者,前者是說平安銀行的利潤可以為集團進一步發展提供保障,與此同時,集團的其他業務又能給銀行帶來流量和業務協同的機會。 與此同時,平安銀行內部組織與產品開始大刀闊斧地改革。 2016年,他盤點零售資產時發現,當時有三大APP——口袋銀行、信用卡、橙子銀行,三方各自為戰,他迅速拍板將三個APP合并。 火速啟動“百日大戰”,500名零售專職產品經理和3500名技術人員不分晝夜,100天完成整改工作。 那年春節初三,謝永林來到羅湖平安大樓巡視發現,14樓還有300多人還在加班。他們是7×24小時輪班倒。每天晚上,14樓都是燈火通明。 如今,口袋銀行APP已成為平安銀行零售業務唯一的平臺。 一方面打通集團資源,另一方面,謝永林尋找革新持久的動力。 “我如果是個博士,就要招博士后,讓每個領導骨干招聘比自己更強的人。”在謝永林看來,零售轉型,必須建立一套互聯網機制,而最核心的是科技人才。“傳統金融,不會做出互聯網產品”。 謝永林在校友中找到了蔡新發,他擁有中科院碩士學位、美國北達科他大學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在美國硅谷工作了14年,曾擔任eBay美國總部首席工程師、攜程大住宿事業部CTO。 這位行內的“互聯網大佬”是位注重客戶體驗到“令人發指”的“外行人”,他經常帶頭逼著零售業務改革,一項項改善客戶體驗。 “我現在周末經常拉著蔡新發去休閑運動一下,因為只有我拉著他出去,零售隊伍的同志們才能稍微休整一下。”謝永林有些自豪又有些痛惜。 “這些互聯網人才、技術人才,是平安的寶藏。”謝永林直言不諱,他對這這些人才偏愛有加。 蔡新發是平安銀行引進的第一位“非金融人士”。他的到來,將純互聯網思維、領先IT科技和平安銀行金融應用融會貫通。 此后,大批的華爾街、硅谷、國內外優秀人員招募進入平安銀行。平安銀行跳脫出傳統金融行業的視野,引入了近300位大數據、人工智能專家,越來越多的阿里、騰訊、平安、京東等科技公司人員加入,讓平安銀行創立一個完全互聯網人才團隊。 純互聯網打法,讓口袋銀行APP突圍。截止到2020年6月末,平安口袋銀行APP注冊用戶數突破1億戶,月活躍用戶數3192萬戶,客戶數是四年前的4倍,月活數是四年前的近5倍。 三、臟活累活與AI Bank “金融服務無處不在,就是不在銀行網點。”美國未來學家兼創業者布萊特.金在《銀行4.0》描述未來的金融世界。 在謝永林看來,智能金融,科技互聯網是“骨骼”,數據是“血液”。沒有龐大的數據樣本,大多數智能金融創業者就像沒有血液的人,最終干涸。 平安銀行專門成立了一個200人的座席團隊,每天處理數萬筆客戶電話記錄,將客戶錄音信息整理成知識條目,錄入系統成為訓練樣本,在營銷、陪練、審批等機器人均采取一樣的訓練模式。 平安銀行堅持了三年。如今,平安銀行已經打造出產品、客戶、知識、人員、案例五大基礎數據庫。 “這件事在我看來就是臟活、累活,但是任何一個組織、任何一個公司不愿意做這種臟活累活,他在那兒談人工智能那叫無本之末,那完全騙人。”謝永林說,平安銀行持之以恒清理數據、打標簽,為AI學習積累樣本和案例。 ? 目前平安銀行中,AI客服占比90,AI客服月均服務客戶量是去年同期5倍,節約座席人力3000人,客均運營成本下降了38。 此外,平安的人工智能AI技術全面賦能信用卡業務 。平安銀行上半年新增發卡逾400萬張,近90是人工智能審批。 擁有了大數據,如何進行風控,這就需要高技術人才。 謝永林從華爾街找來了風控頂尖人才——張慎。他畢業于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統計學博士,畢業就入職美國運通公司,在零售風險管理和大數據建模方面具有20年深厚造詣。 在他的主導下,平安銀行有效地改進了風控系統,尤其是“SAFE”反欺詐系統。此外,他還陸陸續續從國外招納了二三十位高級專家,他們都是風險和大數據頂端人才。 此次疫情期間,銀行零售業務普遍受到了較大的影響,但平安銀行的情況仍然優于行業,恢復速度也比較快,就在于這套風險中臺的創新性和領先性。 “科技既驅動了業務的發展,其本身形成的系統平臺,這構成了平安銀行零售新的護城河。”在謝永林看來,戰略X人才=業務驅動,這或許是他的底牌。 科技驅動零售,如今也正驅動對公業務。 “數字口袋”成為平安銀行推出的對公經營平臺,實現對公業務由客戶思維到用戶思維的轉變。通過該帳號,打通各類金融、非金融服務。 平安銀行打造的智能產品中臺,通過固化相關功能模塊,大幅提升產品上線效率。在這套新機制下,平安銀行小企業數字金融產品最快一天上線,產品平均上線效率提升三倍,研發人力成本減少40。 平安銀行打造的智能風控體系,利用大數據、生物識別等科技手段全面升級風控邏輯和風控手段。過去銀行對一個企業進行風險評級,只看它的財務報表、稅務數據、法人信息等幾個維度,現在平安銀行將數據維度細化到幾百個,風控模型可以實現自動審批,自動預警。 這套系統預警環節準確度達到80,對于逾期客戶的提前預警高達100。對公多個項目因這個系統,在客戶出現風險前就全額收回本息,僅2019年一年就避免了600多億元可能的敞口損失。 而最令人矚目的是,資金同業條線,其科技能力比肩國際。 謝永林將業界“呼風喚雨”高端人才Chris、Yunho、Nathan引入隊伍,并且耗資十幾億元,自主研發行業首創的電子交易平臺——“領航”平臺。如今該平臺能力在國內金融界內遙遙領先: 其一、數據庫最全。系統單日處理市場行情2300萬條,市場平均月3萬條,是市場的700倍。 其二、定價能力最強。系統單日報價24000筆,市場平均2000筆,是市場12倍。 其三、處理速度最快。系統是2毫秒,市場平均4秒,相差2000倍。 其四、交易實時風控能力。平安銀行和市場都是T+1,區別在于平安銀行是1分鐘,而市場是1天。 “領航”平臺在自動化、協同方面遙遙領先,平安銀行一個交易員只需要把參數設置好,每天可完成200只債券的做市。而在非自動化平臺上,三個交易員全職全天也只能完成120只債券的做市。 四、得場景者得天下 “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為上將軍。”——《史記》司馬遷 半年報中利潤的戰略性下滑,擋不住平安銀行零售業務的耀眼光芒。4年改革,謝永林掌舵平安銀行,就開始了暴風驟雨般的改革,讓平安銀行脫胎換骨。 按照謝永林的構想,平安銀行,不僅要成為“數字銀行”、“生態銀行”更要成為“平臺銀行”。 生態銀行側重集團內部視角,平臺銀行則同時聚焦外部合作方,該行力圖通過開放銀行實現批量式獲客、場景化經營。 謝永林曾提出,要構建覆蓋客戶全旅程的生態銀行,以協同固城墻。配合集團“金融+生態”戰略,進一步發揮客戶多、數據多、場景多的優勢,助力各類新模式落地,推動生態圈的構建,“得場景者得天下,得生態者得場景”。 這與馬明哲提出的“生態+金融”戰略的落地與執行不謀而合。 平安集團生態版圖中,涵蓋金融、教育、健康、地產、汽車、智慧城市多個生態圈,金融用戶2億,互聯網生態用戶5.6億,擁有豐富的B端和C端資源。 謝永林不僅是平安銀行的董事長,更身兼平安集團總經理和聯席CEO,他已經開始充分調動汽車之家、平安好醫生、陸金所、平安醫保科技等平安集團內的場景資源。 這意味著平安口袋銀行的1億用戶,還將迎來數倍增長。隨著“生態+金融”的持續推進,平安銀行無論從規模上還是用戶上都將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大零售銀行。 在謝永林看來,2020年是平安銀行的“新三年”的開局之年,平安銀行躬身實體經濟,科技依然是平安銀行重點投入的領域。 科技是將內外場景轉化為成果的發動機,也是成敗的關鍵。 2019年,平安銀行科技人員超過7500人,較上年末增長超過34。2019年,平安銀行IT資本性支出及費用投入同比增長35.8,其中用于創新性研究與應用的科技投入10.91億元。此外,平安集團的科技投入更高。 “平安銀行有信心在新的三年,借助集團科技優勢,依托現有科技能力,在下一個發展周期中穩健起飛,兌現承諾,把平安銀行的科技屬性、科技特色越做越鮮明。”科技底色,謝永林在為崛起的平安銀行注入核心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