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風暴下,幾家歡喜幾家愁,就環保行業而言,在各上市企業發布中年財報后,數據整體呈現營收下滑近30,形勢并不樂觀。盡管中報業績不甚理想,但先河環保卻未改初心,在硬件與數據的博弈間,毅然潛心專研環保大數據發展出路,環保大數據真正的技術流或將出世。 疫情反復,先河環保中報業績下滑近30 回顧2020年一季度財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庚子年的開年,環保產業稍顯黯淡。據《環保圈》不完全統計, 在40多家已經披露一季度業績的環保企業中,僅有少部分企業凈利潤呈現增長,大多數企業的業績都呈現出不同比例的下滑,甚至虧損,環保產業總體呈現“兩極分化”的狀態。部分企業借疫情之機順勢拉大與競爭對手的差距,少數幾家企業則深陷泥潭,掙扎求生。 疫情反復中,二季度的財報季也悄然來臨。就在8月28日,先河環保發布了2020年半年度財報。財報顯示,先河環保實現營業收入4.79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909萬元,分別比上年同期減少28.53和28.06。對比環保同行,大多數企業都出現了一定程度下滑。可見,眾多環保企業受疫情影響的回血期還需要一定時間。 先河環保開啟數據破“疫”環保新形態 新冠疫情像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大考,對政府來說,大數據支撐了疫情期間大大小小的決策。對公眾來說,大數據的相關產品,提供了疫情警示。大數據成為疫情期間城市管理的主流技術手段的同時,也將環保大數據發展推向了高潮。 一時間,環保大數據熱度空前,這對于早期深耕大數據中心的先河環保來說,無疑是錦上添花。建設環保大數據中心平臺,先河環保通過過將云計算與大數據處理技術有機結合,實現對海量數據的分析、處理、深度挖掘與綜合應用。全面提升各環保監測、稽查執法、協同作戰等能力,并逐步開展以生態環境態勢分析為代表的預測環保業務探索,通過不斷深化預測環保應用來服務環境治理和指揮決策,同時面向公眾提供各類信息惠民服務,創新先河環保業務服務模式。 環保大數據中心平臺的應用,一方面使得先河環保逐漸擺脫高客單價工程類服務風險,另一方面通過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創新手段,推動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使得先河環保成為了革新環保行業大數據發展的先行者。目前,先河環保已發展成為集智能環境監測設備、環境數據資產及數據服務、綜合治理為一體的集團化公司,在環境物聯網產品、技術、大數據應用等方面,位于同行先進行列,被列入聯合國全球采購系統合格供應商名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