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國銀行業協會聯合普華永道聯合發布的《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9)》顯示,銀行家最為關注的金融領域熱點問題是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且正在積極擁抱金融科技,持續加大金融科技投入。 另據普華永道《2019年全球金融科技調查報告》顯示,47%的TMT和48%的金融業受訪者已將金融科技完全融入其戰略運營模式。此外,44%的TMT和37%的金融業受訪者已將新興技術應用在其產品和服務中。 金融科技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好時代,在未來助推普惠金融的實現,以及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過程中,金融科技的作用更是不可或缺,且會越來越重要。對于那些重合規、重風控的金融科技公司而言,大展鴻圖的好時機不可錯過。 在金融科技領域已經深耕多年的睿智科技,2019年三大業務取得了累累碩果,成績優異。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當下,金融科技公司應該如何發揮優勢、與時俱進?近日,睿智科技總裁兼CFO黃建談了他的一些觀點。 ![]() 睿智科技總裁兼CFO黃建 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 從金融市場的需求角度看,金融科技賽道越來越有吸引力,潛在發展空間也越來越大。來自市場調研機構Statista的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0年,全球金融科技市場規模的年增長率將達到20%,2020年全球金融科技市場的交易規模可望達到5萬億美元。 然而,在全球經濟仍然具有較大不確定性以及國內金融市場嚴監管的態勢下,金融科技公司的發展面臨諸多不確定性,此時,內部驅動力成為推動公司發展的唯一確定因素。 2019年5月,睿智科技水到渠成地獲得了6.5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之前接受采訪時,黃建曾表示,“有前景的賽道、優秀的賽車手、正確的戰略方向”是睿智科技獲得眾多投資人一致看好的原因。 “一段時間以來的市場整頓和監管加強,為金融科技行業后續的良性發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對一直以合法合規為行為準則的我們來說,也是極大的利好。”黃建表示,2019年,睿智科技以大數據洞察力系列產品為“一個中心”,以科技賦能和智能導流為“兩個基本點”的三大核心業務取得了優異的業績;2020年,睿智科技將照此速度在金融科技快車道上繼續前行。 “在這個賽道中,誰有機會、誰能勝出都是有變數的,這時就要看賽手了。對于科技公司來說,最重要的資產就是人,首先要看領頭人以及整個核心高管團隊。”黃建表示。 作為睿智科技的領頭人,董事長陳建曾任FICO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在FICO任職的18年里,他親手創建了FICO中國公司,亦是大數據評分及消費金融風控領域的領軍人物。陳建在業界的影響力和人緣以及睿智科技的實力和前景,吸引了一批優秀人士加入公司。“2019年,公司的每個部門都引入了一批身經百戰、能獨當一面的業務骨干。公司人才濟濟,戰斗力越來越強。”黃建表示,人才隊伍的打造與激勵會繼續下去,腳步永不停歇。 “現在我們在組建高層團隊方面越來越夯實了,接下來要強化的是通過組織協調與激勵,把大家的戰斗力與凝聚力更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黃建說,睿智科技會在2020年進一步制定實施涉及銷售、運營、財務、人力等部門的一系列管理制度,以此確保公司持續健康的發展節奏。“2019年是睿智科技的開局之年,2020年是睿智科技的管理之年,也希望在此基礎上迎來2021年的騰飛之年。” 過去幾十年間,中國金融行業依托于每個時代的技術條件,一直力求利用各種各樣的數據和算法模型打破金融信息非對稱。如今睿智科技所做的,正是依托人工智能算法,結合大數據、云計算等最新的技術條件,使精準評價無征信、短征信、薄征信人群的消費風險成為一種可能,從而進一步打破金融信息非對稱,實現真正意義的普惠金融。 機會永遠留給準備好的人 如今全球銀行業正面臨“資產荒”“利差收窄”和“風險暴露”的三重挑戰,監管趨嚴和數字化趨勢也給中國的銀行家們帶來了新的持續性挑戰。 面對不確定性,麥肯錫建議全球銀行業快速采取三大舉措推動轉型:利用人工智能和高級分析技術締造全新高效的風險管理工具;將非核心工作外包給第三方公共服務提供商,從而大幅度提升效率;聚焦高價值增長領域,提升客戶體驗,驅動收入持續增長。 目前,發達國家的大銀行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平均投入為營收的10%,在這方面,中國的銀行投入比例較低,只有2%左右,但大多數銀行已經認識到借力金融科技為自己贏得競爭優勢的重要性。相關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已有包括建設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等在內的12家銀行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還有5家銀行設立了金融科技部,通過這種方式服務于自己的銀行品牌,并尋找時機對外輸出專業技術。 這種發展趨勢對睿智科技未來的合作模式和業務拓展會產生什么影響?對此,黃建認為,凡事都有兩面性,競爭對手紛紛退出的領域,有時候反而是市場增長潛力有限的領域,銀行紛紛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恰恰說明了行業剛需的持續爆發。這會給身處其中的每一家公司造成一定影響,但金融科技是一個非常寬泛的賽道,足以容納足夠多優秀的賽手,關鍵要看如何最大化地興利除弊。所以,問題的關鍵不在于競爭是否激烈,而在于自己是否足夠強大,能否運用高科技手段打破甚至顛覆某些傳統的金融模式,以此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作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首先要考慮自己是一個“公司”,其次才是“科技公司”。“你必須要懂得自己靠什么賺錢,研發的技術與產品提供給誰,人家為什么需要你,你的產品與服務未來會不會被替代。”黃建表示,“打造好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關鍵,更是一家公司安身立命的根本。” 睿智科技的核心優勢已經得到了市場的充分驗證,其三大產品體系已為包括中國排名前列的大中型銀行、區域性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在內的諸多金融機構提供了各類解決方案,得到客戶的信賴,尤其是拳頭產品大數據評分形成了非常強的競爭力,2019年實現了營收翻番。 “客戶需要快速、方便和個性化的服務,金融科技能夠滿足這些需求。”普華永道全球金融業咨詢主管合伙人Julien Courbet表示。 “的確如此,如今各個行業都更加專業化、細分化。從企業角度而言,就是要在自己的細分領域里做到極致,形成競爭對手無法替代的獨有優勢。”黃建表示,金融和科技的對接會產生極其廣闊的商業機會,行業發展空間極其巨大。科技對金融的改造又會產生出眾多模式和細分賽道,每個新的細分賽道都掌握著其所在產業鏈中一部分必不可少的資源,包括資質、資金、資產、技術、數據、流量、服務等,部分資源間有相互作用的關系。 “機會永遠留給準備好的人。”黃建說道,“簡化外界的紛紛擾擾,本著敬畏之心回歸創業的本源與初心,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挑戰和不確定性,你會發現機會越來越多,而每一輪競爭都會令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