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加快強縣培育 促進四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在達州市宣漢縣召開。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著名經濟學家劉世錦,四川省決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黨委書記、教授、成都市社科聯主席、省縣域經濟學會專家委員會主任李后強,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總裁助理、縣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馬承恩等專家圍繞會議主題作了精彩演講。四川省縣域經濟學會會長、中國縣鎮經濟交流促進會副會長、攀枝花市委原書記、原勞動廳廳長張成明主持會議。 四川省政協副主席、民盟四川省委主委、省縣域經濟學會高級顧問趙振銑在致辭中表示,我國邁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發展階段,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是關乎下一個百年目標能否實現的基礎和關鍵,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縣域經濟發展,四川省委、省政府出臺多項政策措施推動全省縣域經濟發展。隨著高質量發展的不斷深入推進,省委、省政府進一步提出要著力培育全國百強縣百強區百強鎮,引領帶動我省縣域經濟總量跨越、質量提升、動能轉換。這次會議正是為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培育全國百強縣戰略部署,總結經驗、分析問題、探討措施、謀劃方案。趙振銑指出,宣漢縣近年來大力實施興工強縣、開發扶貧、全域旅游“三大戰略”,經濟社會保持良好發展態勢,為全省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和有益示范。希望這次會議多總結提煉,為推動全省強縣培育,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貢獻力量。為大會致辭的還有四川省發改委西部開發辦(攀西辦)專職副主任鄧超,文旅廳二級巡視員呂志君威,達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嚴衛東,宣漢縣委書記馮永剛。 會上,四川省委省政府決咨委委員、西南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戴賓代表四川省縣域經濟學會發布了《四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宣漢實踐”研究報告》,報告總結了宣漢縣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效與經驗,分析了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提出了未來發展的方向、思路和策略。報告提出,應保持戰略定力、明確發展目標,確定工業著力點、清晰產業時序和抓手,擴大旅游產業優勢、帶動第三產業實力提升,培育專屬品牌、做優農業特色產業。同時強化區域協調發展,形成創新、開放、包容、發展新格局。 劉世錦通過一系列數據分析了今年上半年宏觀經濟走勢和接下來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對接下來的經濟形勢進行了預估,提出“‘十四五’乃至更長一個時期,要著力發掘與中速增長期相配套的結構性潛能。”劉世錦認為,開放型、內需為主的國內大循環,需要構建以都市圈、城市群為龍頭,以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轉型升級為主體,以數字經濟和綠色發展為兩翼的“1+3+2”的結構性潛能擔當主角。有關綠色發展,劉世錦認為,綠色技術和投資將會提供巨大的創新和增長新動能,綠色技術既是減法,更多的是做加法和乘法,能夠形成百億級別的發展新動能。 李后強指出,當下中國正在進入“無縣時代,”針對目前的全國百強縣,李后強通過深入分析其特點,認為百強縣盡管經濟總量大,但結構“傳統”,明顯處于工業化階段,而正是這些以二產作為重心的縣城蘊藏著中國實體經濟發展的巨大動能。當前,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應立足新發展階段、踐行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李后強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于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各縣市應找準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定位,把自身的優勢和潛能充分釋放出來。應立足本地優勢資源培育新興產業,承接中心城市產業轉移,布局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特色農產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體系,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加工制造基地、特色產業集群,延伸農業產業鏈條、推動價值增殖。發揮農業的多種功能和鄉村的多元價值,積極發展休閑觀光、健康養老等新產業,積極培育特色小鎮和田園綜合體,推動鄉村經濟高端化、多元化、特色化發展。 馬承恩基于當前工業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傳統比較優勢日趨弱化、新動能培育剛剛起步的客觀條件,提出對縣域經濟升級范式的思考。他追溯了百強縣發展演變的歷程,對四川縣域進行畫像,提出了縣域躍升的方略:一是提升政府效能,重塑縣域政治生態,激活干事動力;二是構筑市場化的發展新平臺,尤其是新經濟、新業態的創新平臺;三是吸納縣域人才回流;四是尋找發展用地新空間;五是提升政府財政能力。馬承恩認為,要強化重點縣(市)差異化培育,全面實施縣域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搭建縣域公共服務平臺。 四川省政協原副主席、致公黨四川省委原主委陳杰出席會議并作總結發言。陳杰表示,當前我省正處于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關鍵期,縣域作為經濟增長穩定器、資源要素貢獻者、生態環境涵養地、社會治理主陣地的地位作用進一步突顯。只有把縣域經濟這個全省發展的基本面抓好了,實施“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戰略部署才有底部支撐。陳杰要求,要強化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引領,爭創“雙強縣”;要堅持全面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要堅持園區載體和要素保障建設,以區域協同引領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堅持統籌城鄉發展,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座談會期間,與會人員前往四川正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國(普光)鋰鉀綜合開發產業園、中信華誠不溶性硫磺、宣漢正原微玻纖有限公司、普光氣田科技展覽館等地調研參觀。 這次會議由四川省發改委、省文旅廳、省國資委、省社科聯、民進四川省委、達州市政府、省縣域經濟學會主辦,宣漢縣委縣政府、省新聯會、當代縣域經濟雜志社承辦。省委政研室、省委統戰部,省發改委、經信廳、司法廳、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住建廳、交通運輸廳、商務廳、文旅廳,省稅務局、統計局、地方金融監管局,省社科院、省社科聯、省政府參事室、民進四川省委,省農行、省交通銀行、國壽財險、西南交通大學等,及來自農產品主產區、重點開發區的縣(區、市)以及所在市(州)的有關專家領導、企業負責人、新聞媒體共計300余人參加會議。 相關鏈接: 本次座談會所在的宣漢縣位于四川最東邊, 縣域面積 4271 平方公里,轄 37個鄉鎮(街道)、342個村、 81個社區,人口132 萬,是全國革命老區縣、全省擴權強縣、試點縣和少數民族地區待遇縣。 宣漢資源富饒。礦產資源富集,天然氣預計儲量 1.5 萬億方,普光氣田是全國最大的海相整裝氣田,境內有中石化普光凈化廠(全球第二、亞洲第一)、中石油南壩凈化廠兩個脫硫廠,年擁有 150 億立方的天然氣和285 萬噸的硫磺產能,分別占全國總產能的 8.5、44.3;擁有全國第一個海相富鋰鉀資源礦,普光地區 1116 平方公里范圍內,富鋰鉀鹵水儲量 21 億方,新型雜鹵石鉀鹽礦中硫酸鉀資源量達10億噸以上,經濟價值3萬億元以上;煤炭儲量 1.6 億噸。農副產品獨具特色,是全國黃牛、木本藥材、速豐林、茶葉生產基地和蜀宣花牛種源基地。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森林覆蓋率 62.09,有 3 個國家 4A 級旅游景區、6 個國家 3A 級旅游景區,是川渝陜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和最美中國文化旅游目的地,先后榮獲“天府旅游名縣”、“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區”等多項殊榮,成為“2020年中國旅游潛力百強縣”。 宣漢人文厚重。巴風土韻源遠流長,擁有全國規模最大、 年代最久遠、規制等級最高的巴文化遺址——羅家壩遺址,是巴文化發源地和中國巴文化之鄉。土家民俗風情獨特,薅 草鑼鼓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四川省唯一的土家族聚居地。紅色文化底蘊深厚,孕育了老一輩無產階層革命家王維舟和新中國10 位將軍,是四川省在冊紅軍烈士最多的縣和全國唯一“一縣成軍(紅三十三軍)”的縣。 宣漢潛力巨大。近年來,宣漢縣搶抓發展機遇、狠抓資源轉化,奮力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2020 年實現 GDP400.2 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53 億元,分別位 居全省183 個縣(區、市)的 36 位、30 位,川東北 34 個縣(區、市)的3 位、1 位;先后 3 次(2016、2017、2019 年)榮獲“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連續 4 年(2017、2018、 2019、2020 年)入選“中國西部百強縣”,被省委省政府納 入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培育名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