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療是蜂刺療法與蜂產品醫療的總稱。我國將蜂產品用于人類醫療保健的歷史悠久[1],《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的365味藥材當中,就將蜂蜜、蜂蠟和蜂子列為上品,其后歷代醫學典籍中多有論述,各代文人的大量著名詩文中也記載著民間應用蜂產品于醫療、養生、保健的實踐。國外利用蜂產品也很早,據載1700年前古羅馬及西歐的查理曼帝國、俄國沙皇等,均有將蜂產品用于醫療保健的實踐。蜂刺療法,其有據可考的歷史,可追溯到古代的希臘、中國和埃及,但受到現代醫學的關注與重視則是近現代的事。 陳氏蜂療法自陳氏先祖于康熙年間創立以來,隨時代更迭,輾轉各地,于上世紀初期遷延至湖南省郴州市,并在此落地生根。陳氏蜂療法源于自然,將藥、針、灸三效融為一體,以中醫為基礎中西結合,形成了蜂療特色療法的獨立的醫療體系。是當今中醫診療領域傳承時間久遠、臨床診療較完善的蜂療手段。 蜂療既是一門古老的醫術,也是一門新興的學科,蜂療一直在繼承中不斷累積與發展。陳氏族人開始涉足養蜂業,并開始嘗試以蜂產品入藥及簡單的蜂刺療法行醫。陳氏先祖陳加官在深入探究傳統中醫學理論,特別是中醫學中相關蜂療技法與蜂產品藥性相結合,利用蜂刺與蜂產品入藥聯合應用的蜂療法在民間行醫,此后蜂療法一直在家族中傳承,從康熙年間歷經數代至今。 為了更好地傳承與保護這一中醫藥文化遺產,陳氏蜂療法傳承人摒棄“古法密不外傳”的傳統觀念,積極推動陳氏蜂療法以家族代序傳承向團隊傳承方向發展,使其得以更好的傳承保護及發展。經第九代陳偉之子陳劍峰的繼承創新,其女陳海燕、女婿祖湘蒙承其術并創其新。 陳海燕,少得祖父傳授家學,后隨父行醫,深研陳氏蜂療法;祖湘蒙,父母皆為醫生,早年從商,后承家學,漸有小成,而立之年得陳偉先生賞識,授以蜂術,后隨陳劍鋒先生行醫各地,在兩人的努力下,2016年陳氏蜂療法順利成為第四批湖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建立了中醫蜂療標準,推動陳氏蜂療技術的多方位應用,并進行陳氏蜂療養生保健產品的開發,建立了陳氏蜂療法養生基地,在陳氏蜂療法的傳承、推廣與發展上做出積極的貢獻。 祖日聰、羅旭、萬海英、郭神國,是陳氏蜂療法從家族傳承向團隊傳承一代,這一代隨陳海燕、祖湘蒙夫婦學習蜂療技藝近十年,現已具備運用陳氏蜂療法進行疾病診療的能力。 中醫蜂療指基于中醫藥理論,利用蜂針及蜂產品與中藥配伍,進行醫療保健的診療過程。其與中醫學、中藥學緊密結合,形成的獨特風格的蜂療理論體系與臨床療效的蜂療學。其中中醫蜂針療法是以中醫經絡、臟象學說為理論基礎 , 將活蜂針從蜂體取出作為針具 ,運用不同的技法和不同的刺激強度循經絡皮部和穴位針刺以防治疾病[10]。 陳氏蜂療法利用蜂刺方式治療疾病的過程,整體上又分為皮試測敏、蜂針適應與療程診治三個階段,先以蜂針淺刺,驗證患者身體是否具有蜂毒過敏反應,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再根據病情程度確定診治療程,同時按照家傳秘方內服,綜合施用,形成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功效。 中醫傳統養生文化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在形成和發展中融合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內容,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結合長期的臨床實踐,逐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獨特的養生理論和傳統的養生方法。蜂療養生法是中華自然養生療法中的一枝奇葩,是利用蜜蜂及藥食兩用的蜂產品,供人體醫療、保健、康復的專業學科。 陳氏蜂療法運用中醫治未病理論,研制了多種的蜂療產品用于養生保健,并采用“四結合”特色蜂療養生保健法(蜂療與中藥、蜂產品內服與外用、整體與局部、內在與外表)進行全方位的陳氏蜂療養生保健。例如美容,中醫美容大多防治并舉,除了從根本調節臟腑機能達到美化外在容顏,再就是為了達到健康和延緩、減輕衰老的健康長壽之意的中醫自然療法,也大多都有美容的效果[24] 。 故而陳氏蜂療法的蜂療美容是基于醫療的角度,通過中醫辯證論治調治,合理運用蜂療與中藥的結合,注重內服外用蜂產品的有機結合,堅持整體與局部,內在與外表的結合并重,內調臟腑補益肝腎,外潤肌膚調合腠理,達到真正中醫美容的目的。 祖湘蒙,郴州陳氏“蜂療”第十代傳承人,家中世代從醫,作為陳氏“蜂療”的第十代傳承人,他和妻子一起經營著祖傳的“蜂療”事業,一做就是30年。祖湘蒙曾感慨:陳氏蜂療法作為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是當今中醫蜂療領域傳承時間久遠、臨床診療較完善的蜂療法。凝聚幾代人心血的蜂療事業值得更多的人去繼續和發揚。為了弘揚和發展中醫藥文化,豐富完善診療體系,推廣生態、環保、健康、積極的生活理念,祖湘蒙還將繼續傾注全部的精力,將這份國醫湘情傳承下去、發揚下去,經久不息,造福更多的人群。 (本文觀點和理論節選自湖南中醫藥大學D170430-陳氏蜂療法的源流與傳承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