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我國貨幣政策基調由“穩健”轉向“適度寬松”,進一步強化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尤其聚焦于化解國有企業債務風險、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等關鍵領域。隨著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行動進入收官階段,國家明確提出要統籌發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通過金融創新助力國企優化債務結構、增強核心競爭力。在此背景下,金融行業被賦予新的使命——通過產融結合破解國企融資難、融資貴等長期痛點,為新質生產力的培育與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供可持續的資本動能。 在這場以新質生產力為引領的深刻變革中,國建集團緊跟國家戰略導向,全面落地實踐“新時代國企減債融資DRF協同民企共同高質量發展課題”,在不增加負債率的前提下為國企提供低成本、長期限的資金支持,同時引導資金流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助力國企突破債務桎梏、重塑發展動能。國建集團董事長王韜宇指出,金融與產業的深度協同不僅是化解國企債務風險的關鍵,更是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國建集團精準把握新質生產力對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的核心要求,從簡單的資金供給者轉變為產業生態的建構者,通過資本流動引導技術流、人才流、數據流等創新要素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實現金融賦能從量變到質變的跨越式發展。 在“新時代國企減債融資DRF協同民企共同高質量發展課題”中,企業在獲得全部DRF資金后,一部分DRF資金可用于解決企業當下資金困難,另一部分DRF資金可以參與國建集團成立的產業股權基金,投資于全產業鏈優質的國企或民企。國建集團作為資金的引導者,根據整個產業發展狀況、產業整體優勢因素等評估得出不同級別的產業。依據產業級別不同,國建集團按照國企出資比例從 1:1 到 1:9 的比例進行配資,實行產業優勢越強、配資比例越高的邏輯,從而擴大優勢產業對相關行業的聯動效應。這種模式不僅幫助企業優化債務期限結構,降低利息負擔,遏制增量、化解存量,更以產業投資為紐帶,促進國企在重點領域集中資源,加速形成以創新為核心的新質生產力。 面對全球經濟競爭與產業變革的雙重挑戰,“新時代國企減債融資DRF協同民企共同高質量發展課題”不僅為國企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切實可行的金融解決方案,更深化了金融與實體經濟的共生關系,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注入強勁動力。正如王韜宇董事長所言:“新質生產力的本質是生產要素的革命性重組,金融創新必須成為撬動這場重組的戰略支點。”這種以資本為紐帶、以創新為內核的發展模式,正在推動國企從規模擴張轉向價值創造,從被動適應轉向主動引領。隨著這一課題的持續迭代與優化,必將幫助更多國企在全球產業變革中贏得戰略主動,推動中國經濟沿著高質量發展的軌道乘風破浪、穩健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