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這一戰略,以前是一個選擇題,現在是一個必答題”。近年來,越來越多中國企業開始認同這一觀點。2023年,A股市場5363家公司中,超過3417家公司披露海外業務收入。隨著海外市場的拓展,這些企業的海外收入對總營收的貢獻也在不斷增加。 在近日由安博與羅戈聯合主辦的“瞰見· 探索 | 2024 供應鏈全球化與跨境協同發展論壇”上,多家制造業領軍企業代表指出,公司去年海外市場的收入都占到了總收入的大約40。 作為物流基礎設施提供商與運營商,安博也感受到了中國企業出海的熱潮。安博中國區副總裁、華南及華東區總經理丘祥龍在論壇上分享了一組數據:在珠三角已建成的1700萬平方米高標倉中,跨境電商四小龍Temu、SHEIN、TikTok Shop和AliExpress占據了大約40的面積,即約700萬平方米。其中超過500萬平方米的需求是在2023-2024年間產生的,這一增長直接導致了華南地區高標倉供不應求的局面。中國制造業和電商等行業正憑借其成本規模優勢,大步邁出國門,這一趨勢已變得不可逆轉。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出海已成為企業發展的新常態。 ![]() 中國企業出海的三個階段 然而,出海戰略并非單純的產品外銷,它涉及到更深層次的全球市場拓展和落地。在會議研討環節,與會嘉賓將中國企業的出海進程精煉地概括為三個階段:“發出去”、“走出去”、“沉下去”。 · “發出去” 在全球化貿易的浪潮中,“發出去”不僅僅是一個動作,更是企業對市場需求快速響應和供應鏈高效管理的體現。在這個基礎階段,一旦收到訂單,依托中國強大的供應鏈和產能,企業能快速地組織貨物的設計、生產、揀選、打包和發貨,是產品邁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關鍵。 對于近幾年“拔地而起”的眾多跨境電商而言,這一過程尤為關鍵。以一家在服裝供應鏈效率上享有盛譽的知名跨境電商平臺為例,該平臺以其服裝類產品的供應鏈效率著稱。為降本增效,該平臺將生產基地設在廣東,并整合了從設計打版到物流配送的全鏈條,成功將生產交付周期縮短至7天,這一速度對國內的倉儲效率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為了匹配這一快速節奏,該平臺選擇了位于佛山的安博物流中心作為其倉儲解決方案。佛山的地理位置優勢,緊鄰平臺的生產基地,使得這兩個物流中心能夠迅速與海外中轉倉和運營倉聯動,高效地將產品送達海外市場。從客戶下單到全球配送,該平臺能夠在一周左右的時間內完成整個流程,顯著縮短了履約時間,從而在國際市場上增強了競爭力。 · “走出去” 在中國企業全球化征途中,第二階段的“走出去”戰略正逐漸成為主流。這一階段的核心在于企業不僅限于將產品“發出去”,還要在海外建立工廠、倉庫,直接從海外倉庫發貨,并利用當地的落地配送服務來滿足客戶訂單,這樣的模式大大提升了供應鏈的響應速度和靈活性。 在論壇上,某跨境大賣高管分享了公司的“走出去”歷程。作為跨境賣家,其公司業務覆蓋eBay、亞馬遜等多個電商平臺。疫情前,公司主要依靠中國郵政小包服務進行發貨,但疫情后,這一服務受限,促使公司轉向FBA和海外倉服務。隨著平臺對物流服務的要求日益嚴格,如TEMU對海外倉的時效考核,要求48小時內攬收,7天內妥投。內外部多重因素加速推動著企業“走出去”。 創維集團執行副總裁兼制造部總經理唐以堯則進一步闡釋了制造業中的“走出去”策略。零件與整機的關稅稅率存在較大差異,整機出口往往面臨更高的稅率。因此,中國企業開始轉向出口大型組件、半成品或零件,并在海外工廠完成最終組裝和加工,即根據不同國家的法規要求,采用CKD全散件組裝或SKD半散裝件的模式出口,以降低成本并快速響應市場需求。 這種“走出去”的策略不僅涉及成品出口,還包括將加工能力轉移到海外,是產能的真正“走出去”。而此過程中,無論是建立海外倉庫、組裝中心/工廠,還是后端供應鏈的原材料供應,比如涉及到成品、原材料和零部件等倉儲運輸,都需要一個在海內外具有靈活多樣特征的物流供應鏈基礎設施的支撐。同時,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企業不可避免地會面臨文化差異和法律合規等挑戰,它們將始終伴隨著企業的國際化步伐。 正如會上喬達國際貨運大中華區銷售市場總監兼華北區區域總經理喬軍博士所言,在制造企業客戶出海時,他們往往會傾向尋找具有海外本地倉儲設施的合作伙伴,這樣能有效規避風險并確保順利履約。“找到合適的合作伙伴,整個交付的穩定性會高很多?!蹦臣译娦袠I巨頭高管在分享其集團出海經驗時也提及了這一點。 安博全球客戶解決方案副總裁Andreas Johansson認同這一觀點,強調在出海過程中,甄選合作伙伴、保持開放互相學習和物流網絡端到端的思維至關重要。他表示,安博通過預測客戶潛在需求并提前布局,與客戶緊密合作以深入了解其需求,從而提供多功能和靈活的物流倉儲解決方案。例如,現有的汽車總裝設施未來可能會根據消費電子行業客戶的需求進行調整,以適應市場的變化。安博作為中國制造企業與國際市場之間的橋梁,利用其對本土和海外市場的深刻理解,可幫助客戶最小化風險,在全球市場中取得成功。 ![]() 安博全球客戶解決方案副總裁Andreas Johansson · “沉下去” “沉下來”則是企業出海的終極階段,這不僅僅是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或轉移部分產能,而是要在海外目標市場建立多工廠、多倉庫和多渠道的本地化經營生態,通過構建完整的本地化供應鏈,企業能夠靈活地利用本地庫存響應本地的需求,從而在海外市場成為真正的本土企業。 隨著出海的深化,國內光伏行業巨頭隆基綠能正在積極探索如何“沉下來”。會上,隆基綠能供應鏈物流總經理任東分享了他的思考:“‘走出去’之后,我們要‘沉下來’。過去大家設想與中國物流企業攜手出海,但很快意識到不可能將所有中國人都運往海外,我們必須依賴本地人才和資源來解決‘沉下來’的問題。在本土化過程中,我們需要考慮尋找當地人才、如何獲取底層資源,比如倉庫。長期來看,倉儲的穩定性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我們的戰略投資能力。我們需要思考如何找到并利用海外本土資源來降低成本,并融入當地市場當地生態。這些都是我們下一步需要重點研究的問題。” 在Andreas Johansson看來,融入當地生態,不僅僅是一對一的公司合作那么簡單,而是要通過建立一個平臺,集思廣益,分享經驗,最終成為價值鏈中的一員。他提到,安博擁有一批經驗豐富的專家團隊,不僅能在戰略執行層面提供支持,還能夠幫助中國企業更好地融入當地生態,并利用其自身供應鏈優勢解決企業在合規性和供應鏈穩定性上的風險。 在這其中,在幫助企業構建完整的廠倉店體系的同時,安博利用其在全球各地建立的良好政治和社會關系,為出海企業在海外當地打造了一個平臺,幫助它們快速適應當地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從“走出去”到“沉下去”,實現更良性的本土化發展。 看多中國:全球視角與長期視角 在企業出海的不同階段,無論是“發出去”、“走出去”還是“沉下去”,安博都扮演著關鍵角色。 據了解,這家擁有40年歷史的企業在全球四大洲建立了1.2億平方米的網絡規模,經歷了多個經濟周期的洗禮,形成了深遠的長期和全球視角。作為全球物流基礎設施的領導者,安博服務著超過6700家客戶,包括眾多出海及本土型的大型跨國企業,積累了寶貴的選址經驗和解決方案能力。 近期,安博全球副董事長沈達理宣布將繼續投資中國,這一聲明在業界引起了廣泛關注。安博全球首席客戶官Scott Marshall在論壇上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強調公司將投資中國看作一個重要機遇,目標是賦能中國企業廣結全球客戶,助力客戶在國際舞臺上繁榮興旺。 ![]() 安博全球首席客戶官Scott Marshall 對中國市場的承諾進一步體現在安博新任大中華區總裁黃贇的加入上。黃贇此前在順豐集團擔任首席戰略官和助理CEO,在物流運輸、供應鏈及設施管理方面有著深厚的積累,他將繼續帶領安博深耕中國市場。 ![]() 安博大中華區總裁黃贇 在本次會議上,黃贇概述了安博中國未來的三個發展重點:一是實現合理的規?;瘮U張,確保在客戶需要的地方提供相應的產品和服務;二是在規模化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和突破,形成穩固且標準化的產品和服務,快速響應客戶需求;三是重視人才培養和積累,關注服務品質的提升,從人的角度出發,追求企業的長遠發展。 在當前地緣政治緊張、宏觀經濟波動和消費者需求日新月異的背景下,全球供應鏈和各市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國市場的內卷和行業動蕩促使更多企業邁出國門,尋求國際市場機遇。安博全球業務的聯動性為中國企業提供了拓展國際市場的獨特機遇。憑借全球視野、基礎設施以及海外價值鏈平臺,安博能夠更有效地推動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上的發展,實現“發出去”、“走出去”并“沉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