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料,屬異域餐飲,全稱是日本料理,憑借精致和素樸的特點獲得了大眾的追捧。在中國,從一線到三四線城市都能看到日料的身影。據紅餐品牌研究院預估,2020年我國日料的門店數有8萬余家,市場規模將達近2000億人民幣。有數據預測,2025年日本食品服務市場規模將比2020年增加28。國內的日料品類覆蓋范圍廣,從常見的壽司到高端位餐制消費均有,可見,如今日料已經像中餐一樣常見。 日料本土化是日料未來的一個出路 日料在中國近幾十年的發展,經歷了從小眾到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常規品類的過程。相關報告指出,中國的餐飲環境和日本的餐飲環境有著完全不一樣的消費市場需求,日料本土化是日料店的一大發展方向。 日料可以本土化的一大優勢在于,中日餐飲自古以來就有交匯,許多日本的餐飲都有中國餐飲的影子,日料可以向中餐學習。在市場上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日料餐廳在進行本土化的嘗試,有的日料店直接推出了中餐菜品。 一緒是一家壽喜燒自助中國品牌,憑借持續為顧客創造超值消費體驗火遍了全國。壽喜燒源自日本,屬于日料的一種,在一緒用餐除了能夠感受到精致的日式風,還能看到有中餐的影子。以基礎的鍋底舉例,除了能品嘗到經典的壽喜鍋,還有更適合中國人的鍋底,冬陰功、昆布、花椒雞及麻辣的湯底等,鍋底也會根據季節調整。 保持創新,保持新鮮“活力” 日料在我國具備極其完備的供應鏈,這就導致大多日料店陷入了激烈的市場競爭。對于日料這個賽道來說,缺乏創新成了日料品類的一個痛點,同質化嚴重;對于消費者而言,感覺每家日料店的產品差不多的印象。 2019年一緒第一家門店開業,主打“和牛”壽喜燒自助讓一緒區別于市面上的其他壽喜燒自助店,當時這個品類的市場還在初級發展階段,鍋底的可選項單一、菜品也比較少,沒有一家店明確主打和牛這個菜品,一緒的出現,為消費者提供優質肉及和牛暢吃,讓顧客過足“肉癮”。 “新鮮”是日料的一大特色。以前一緒會用很多進口食材,但是今年疫情嚴重導致冷鏈食材運輸困難,一緒尋找國內的時令海鮮代替進口的海鮮,有鮑魚、羅氏蝦、鰻魚等。新鮮的食材會跟著季節來調整,通常是季節性的,顧客在不同季節來一緒就餐,能品嘗到的菜品也是不一樣的。 活鮮鰻魚 在當下預制菜盛行的時代,一緒保持食材的新鮮和健康永遠有競爭力。一緒也希望通過不斷創新,持續為一緒的顧客帶來不一樣的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