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要強盛、要復興,一定要大力發展科技”,為增強青少年科技報國意識,推進科技知識深入人心,2022年8月9日至11日,東北林業大學——二話不說干就隊,積極響應東北林業大學團委為號召,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赴四川省廣漢市三星堆博物館開展“科技報國,強國有我”暑期社會實踐研學。借助科技手段,讓更多青少年在文化中認識民族發展趨勢,堅定文化自信,增加科學興趣;深入人民群眾,宣講科技強國的重要戰略地位,營造良好的尊重科技人才、學習科學技術氛圍。 為保證實踐活動取得成效,八名團隊成員廣泛收集資料,確定活動主要方向,面向人群,精準實現本次實踐目的,以科技為題對青少年進行宣講,深入群眾普及科技知識增強溝通。 在文化中尋源,潤物無聲圓少年科技夢 8月9日至10日,二話不說干就隊首先選擇在三星堆博物館進行實踐調研,館內文物數量多、歷史價值高,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特別是去年三月出土的黃金面具,經過新華社、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報道,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三星堆熱”、“考古熱”。博物館向來被稱為第二課堂,是學校和家庭教育的延伸,近年來,隨著學校和家長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少年兒童走進博物館。博物館中的大熱門——三星堆自然不例外。 走進館內,成群的小朋友在老師或者家長的帶領下,有序地參觀歷史文物,他們時而趴在玻璃框上仔細觀察、時而興奮地向身旁的家長提問,三星堆神秘又迷人的文物激發起了青少年濃厚的興趣。除了文物本身,三星堆博物館還設置了多面3D中央展廳,運用虛擬現實技術,對青銅文明之光、青銅神壇、三星堆秘境等內容作動態化展示,對展陳內容進行補充。相對于靜態的古文物,對小朋友而言動畫演示更易理解,也更具吸引力。 (博物館內的3D模擬環境吸引眾多青少年 吳凡 供圖) 如五一假期新推出的MR虛擬混合現實技術產品,文物以立體的形式出現在游客面前,小朋友們紛紛排隊體驗。隨著科技走入博物館,一改傳統刻板的形象,元宇宙的概念在也隨處可見,生動、直觀的動畫人物、講解,讓古文物“動起來”,當博物館展覽策劃變得更豐富多元、更包容、更有趣,這是對兒童友好,實際上也是對所有人友好。滿足兒童玩耍式體驗,實現文化與科技結合,潤物無聲地讓古老文化被青少年更廣泛地認識了解,在幼小的心靈種下一顆關于“科技”的種子,增強科技報國意識。充分運用、宣傳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更好發揮以史育人的作用。 (團隊成員李曉欣與小朋友們一起聽講解 吳凡 供圖) 科技走進生活,潛移默化樹立科學精神 科技點亮生活,科技早已在生活中惠及大眾,人們享受著科技帶來的便利快捷,也思考著科技與人類的未來。為促進營造社會良好地科技氛圍,正確認識科技力量,8月10日至11日,二話不說干就隊在線上、線下廣泛開展采訪、宣講活動。 10日上午,三名成員帶著準備好的采訪問題,對參觀博物館的游客隨機采訪,對先前聯系好的受訪人員進行針對性采訪。主要詢問科技與博物館結合帶來的變化與感受,今后對博物館發展的期待與建議。受訪人員友好熱情,對這一系列問題說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他們期待科技可以融入文化發展,也感受到了博物館的進步,為團隊進行之后的宣講線索提供了基本思路。晚間,六名團隊成員深入四川省廣漢市湖南路三段附近的店戶、居民,一對一地展開“科技強國、實干興邦”為主題的線下宣講,宣講過程中團隊成員就二十大熱點問題,結合十八大以來提出關于科技興國的基本政策,深入人民群眾,用數據說話,直觀地認識科技對生活水平提高所起的巨大作用,樹立科學意識,營造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社會氛圍。 (團隊成員付遠樽、張穎向雜食店老板線下宣講 ?李曉欣 供圖) 11日上午,團隊成員完成當地“三天兩檢”的防疫要求后,與事先聯系好的云支教的小朋友們進行連線宣講。活動正式開始前,為了保證宣講質量和成員之間協作溝通,團隊嚴格調試設備,要求全體成員打開攝像頭,便于及時了解同學們對宣講內容的反饋。團隊的宣講內容主要圍繞科技發展與在三星堆的實際運用,“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團隊突出講解了我國科技事業的飛速發展,黨的堅強領導是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政治保障,結合三天的線下實踐活動,團隊引入三星堆的科技元素,呈現三星堆存在的大量科技手段,以及這些手段對三星堆考古工作、古蜀文化傳承發揮的重要作用。宣講過程中,同學們注意力集中,參與熱情高,宣講質量和效果得到一定保證。 (宣講中結合三星堆實踐內容 李曉欣 供圖) 二話不說干就隊在加強自身理解和完成調研后發現科技不僅能成就日常生活之美,在文化的展示和傳播上更是發揮其獨特作用,其飛速的進步,讓古老的文化活起來;讓新一代青年創起來,讓國家興起來。引導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更好認識和認同中華文明,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二話不說干就隊在社會課堂中更深刻地理解了“科技報國,強國有我“這一主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