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市白云區松洲街在橫海頭涌組織開展義務植樹活動,街道干部、黨員、志愿者等人用實際行動,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切實增強全民綠化造林和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為松洲建設添一抹綠。 據了解,本次活動,結合了區城管局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的要求,采用廚余垃圾施肥的創新措施,有效利用廚余垃圾的剩余價值,同時也為廣大居民群眾開展日常垃圾分類切身示范。 植樹現場,街道干部、黨員、志愿者等人將一棵棵樹苗種植入挖好的土坑里,并填入黑色的“泥土”。“這些深色松軟的物質看似泥土,其實是廚余垃圾就地處理后形成的有機肥料!”現場工作人員向提出疑問的居民介紹,居民聽到后表示很驚嘆。 松洲街市政所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這些深色的有機肥料,是平時通過餐廚公交分類收集居民和沿街商戶的剩飯剩菜等廚余垃圾,再運到轄內的廚余就地處理站進行壓榨粉碎和降解,一系列工序后化為有機物,因其具有改善土壤的作用,因此可充分利用到園林綠化中。 據介紹,松洲街廚余垃圾就地處理站位于廣海路2號,于2019年建成投入使用,用地面積約320平方。處理站處理能力為10噸/天,處理工藝為高溫耗氧,廚余垃圾破碎壓榨后通過管道進入高溫氧化發酵箱加工最終成為有機肥料。站內配備有噴淋除臭裝置,內部地面防滲地漆、排水管加裝瓷磚。建立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生產操作規范等日常管理制度,并表框裝訂上墻,現該設施站安全穩定,運行良好。 松洲街垃圾分類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完善處理站使用,進一步實現垃圾減量。同時,持續開展多形式的主題宣傳活動,讓更多居民群眾參與到垃圾分類中,不斷提升居民群眾垃圾分類意識,促進垃圾分類習慣養成。(謝偉樂) 來源:廣州市白云區松洲街道辦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