鉚足干勁,奮力奪取“雙勝利”,誓將“兩難”變“兩全”,既要“開門紅”,更要“全年紅”,這是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兩手抓”形勢下,萊陽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今年前三個月,萊陽市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68億元,增長11.05%;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4%;外貿進出口20.5億元、增長33%;實際使用外資2250萬美元、增長71.8%。 今年以來,萊陽全市上下奮戰“開門紅”勁頭十足,突如其來的疫情無疑是一場“倒春寒”。如何確保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兩手抓、兩不誤,既是一次挑戰,也是一種考驗。面對復雜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萊陽市在省委省政府、煙臺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嚴格落實省委“5+1”工作安排,全面織密織牢疫情防控網。在此基礎上,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立萊陽市經濟運行應急保障指揮部,通過強化包幫、政策扶持、精準解困等舉措,加快推進企業復工復產,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對全市經濟的沖擊和影響,有力保障了經濟平穩健康運行。 轉疫為安 項目建設不停步 “有影響,但不大,目前工程基本按照計劃推進。”談起疫情對項目建設進度的影響,萊陽市春帆環境副總經理鄒豐軍的話讓人頗感意外。的確,走進春帆環境建設工地,車輛穿梭、塔吊轟鳴,一片熱火朝天的施工場面。 作為萊陽市化工產業提檔升級的重點項目和化工產業園審批、運營的必備項目,春帆環境已列入山東省環保廳“十三五”再生資源處置設施建設規劃,擁有全數控設備可靠性、復雜物料處理問題、復雜尾氣和廢水的深度處理等多項專利技術。投產后,年可處理工業廢棄物7.7萬噸,不僅能夠保證化工產業園正常運營,也是萊陽乃至周邊區域工業發展的必要保障。 “目前工人大約100人左右,勞動力充裕。我們按照要求,‘一人一卡’建立健康檔案,全面掌握工人返崗前14天內的身體狀況、活動軌跡、社交情況等,確保不發生聚集性傳染風險。” 鄒豐軍告訴記者,“政府為了不影響工程進度,安排醫務人員為我們上門做核酸檢測,為我們解決了大問題,我們有信心按時完工投產!” 截至3月,萊陽市共確定5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113個,總投資914.6億元。今年累計完成投資70億元,106個項目已開復工建設,開復工率93.8%。1-3月份,預計帶動萊陽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4%。 化繁為簡 項目推進加速跑 “沒想到疫情之下手續辦理的還是這么快、這么順利!”日前,在萊陽農業銀行注冊資本金賬戶開設成功后,山東電力建設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光伏分公司財務部羅志劍主任發出由衷的贊嘆。3月初,山東電建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在前期考察的基礎上,就在萊陽設立總投資2.8億元的新能源發電項目達成初步合作意向,但疫情原因,人員無法往來、快遞郵寄不暢,給項目落地帶來了很大的阻力。 重點項目全力推進,背后是要素保障的強力支撐。為此,萊陽市投資促進中心、市場監管局、行政審批局、經濟開發區等多部門協同配合,全力打通堵點、難點。制定“不見面”審批、“遠程核查”等手續辦理方案,將各個環節“清單化”,為重點項目落地成功搭建綠色辦理通道,僅用5個工作日辦理完畢項目選址、國家安全事項審批、公司注冊、銀行開戶等手續,推動項目于3月22日到資1400萬美元,再一次跑出了“萊陽加速度”。 眼下,萊陽市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正用一系列新舉措、新要求,堅定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雙勝利”的信心。為確保重點項目順利推進,萊陽市實行市級領導包幫、服務企業專員、責任部門一線辦公等工作機制,建立重大項目綠色審批通道,開展“不見面”審批服務,實行容缺受理、容缺辦理,有效解決項目落地難題。 變危為機? 規上企業實現開門紅 高端制造、新能源汽車是萊陽經濟的主力引擎,在突如其來的壓力下,展現出頑強的定力,各大規上企業在各方努力下,高效有序完成復工復產。 在萊陽開發區的海爾智慧廚房電器有限公司的總裝車間內,十幾個機械臂在生產線上揮舞著,一派熱火朝天生產場景。 “疫情發生以來,萊陽市領導親自到我們企業,現場幫我們解決了用工、運輸、防疫物資保障等實際困難,為恢復正常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公司總經理李青堯介紹說,“目前公司生產有序進行,每天下線在5000臺套左右,1-3月份產量35.8萬臺、同比增長42.1%,銷售收入1.3億元、同比增長42.9%,一季度公司順利實現開門紅。” 無獨有偶。不遠處的山東汽車制造有限公司也傳來好消息,作為萊陽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代表,2022年1-3月份,實現產量5137輛,營業收入4.11億元,同比增長69%。 企業順利復工復產實現開門紅的背后,是萊陽市做的大量細致有效的工作。萊陽市出臺了《萊陽市關于實行服務企業專員制度的工作方案》等文件,安排機關干部和行業專家對口指導幫扶,快速、高效地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針對受周邊區市疫情影響貨物運輸不暢的問題,優化完善綠色通道制度,為重點企業、行業辦理疫情防控通行證明5000余張,有效保證了企業正常的貨物運輸。 形勢決定任務,行動決定成效。目前,萊陽全市有226家規上工業企業、94家外資企業實現復工,魯花集團、龍大美食、山東汽車、海爾廚電等骨干企業生產能力均已達到正常水平。 回望來路,萊陽這座城市,在發展過程中積累了獨特的優勢:現代農業與先進制造業厚積發展底氣、一流營商環境助力高質量發展、項目建設大有可為……這些發展優勢,并非靠其他地方的產業轉移和資源外溢,也不是有先發的激勵政策,而是萊陽人齊心協力、迎難而上,把握發展時代節點,乘勝而為,扎扎實實干出來的發展底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