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建設事關全局、利于長遠,與經濟社會發展、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近日,萊陽市開展水利工程實地調研工作,查看了萊陽市自來水凈化水廠、沐浴水庫管理中心、清水河與沐浴水庫雨洪資源調配工程、中央防汛抗旱物資山東儲備庫管理服務中心。萊陽市始終把水利建設擺在突出位置,下大氣力補齊水利短板,加強河道、水庫險工險段以及低洼易澇區域隱患排查,做好蓄水節水、污染防治、生態修復等工作,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提升水生態環境質量。 水利工程建設工作是萊陽市堅持生態發展,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的一個縮影,近幾年,萊陽市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大力推進生態環境改善,發展生態旅游……通過一系列舉措,引導帶領地區企業人民走上綠色發展之路,既守住了綠水青山又看到了金山銀山。 產業低碳發展 推動新舊動能轉換 近兩年,萊陽市大力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整合地區資源,緊抓“鏈長制”,完善新能源汽車制造業產業鏈,發揮山東汽車和舒馳新能源客車項目的龍頭作用,引導企業提高自主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加快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速度,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五年取得突破這一目標的實現。 其次,萊陽市還通過“雙招雙引”政策的實施,引進了一批以溥鑫建科項目為代表的“綠色低碳”型企業,投資搭建了相應的配套生產線和研發中心,從而引領地區其他企業轉變發展方向,樹立新的發展理念,走綠色低碳環保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治理生態環境 發展綠色低碳經濟 萊陽市針對河湖長制的責任落實不到位、巡河方式相對單一、工作機制作用發揮不充分的問題,開展“小水庫問題整改和河湖整治百日攻堅”行動,對全市50條河流、109座水庫及重點塘壩實行網格化分塊,由市級領導、相關單位負責人、鎮街班子成員和村干部分頭開展網格化管理工作,并招募巡河志愿者、民間義務河長、河湖管員協助治理。同時,萊陽市啟用無人機對偏遠河段、隱蔽部位進行巡查,同市委宣傳部一起對全市河湖進行暗訪拍攝并對整改情況進行“回頭看”。 五龍河是膠東半島較大水系和萊陽本土文化的發祥地,在萊陽境內流域面積占全市國土面積的68%,是萊陽市的“母親河”,以前的五龍河因在五龍峽口交匯時的壯觀景象而聞名,是“萊陽八景”之一。但長期以來,受到沿岸生產生活的影響,五龍河污染嚴重。 黨的十八大以來,萊陽市切實落實“河長制”,全面清理五龍河流域內的河道垃圾,整改90多個污水直排口,加大財政投入,修建污水處理廠,滿足城市污水治理需求,使五龍河重現“白鷺翔集,魚翔淺底”的風景。 對五龍河流域的河道及兩側開展濕地保護、生態治理、路橋建設、景觀打造及特色小鎮建設等環境綜合治理行動。萊陽市投資3千萬元,啟動日輸水能力8萬噸的中水回用工程,解決了蜆河、旌陽河、小荊河、白龍河景觀及兩岸綠化的用水、供水問題。此外,萊陽市投資一千多萬元對蜆河東側進行綠化,種植雪松、銀杏等苗木并栽植草坪。生態治理、環境美化完成后,萊陽市依托五龍河文化資源,做好水系文章,以“綠色龍脈、智慧金岸”為主題,將五龍河打造成萊陽的綠色新型經濟增長軸和帶動萊陽全域跨越發展的智慧創新經濟隆起帶。 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未來,萊陽市將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強水、土壤、大氣綜合治理,改善萊陽市城鄉環境,實現經濟綠色低碳發展、高質量發展。 |